1、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俄巴尔蒙特【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所选作品表现的理想目标、人生道路、生命价值等主题 2、联系自身实际,明确人生目标,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自身设计职业理想目标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增强对诗歌意象、象征手法的理解 2、感悟诗歌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 【教学方法】讲授、诵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一、作者介绍 1、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1867-1942),诗人,评论家,翻译家。童年时代大量阅读,尤其对诗歌感兴趣,尝试自己写诗。 巴尔蒙特在20世纪初的俄国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一生执著于太阳的崇拜
2、自称为“太阳的歌手”。以太阳为题材的作品成为他创作的高峰。巴尔蒙特作为俄国象征派领袖人物之一,追求音乐性强、辞藻优美、意境深远的诗风。他的诗歌以鲜明的形象性和独到的艺术手法得到世人的赞誉。1890年以后出版了三本诗集在北方的天空下在无穷之中静,它们不仅确立了巴尔蒙特的诗人地位,也是俄罗斯象征主义的奠基之作。此后诗人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诗篇。1906-1913年居住在法国,多次旅行。巴尔蒙特不接受十月革命,1920年举家迁往法国,并在国外继续从事创作。1937年出版了最后一本诗集。 2、生平巴尔蒙特的一生充满动荡,得到的评价也曾经褒贬不一。1867年,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后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就读
3、终因参加学潮被开除。他周游世界,通晓多种语言,把很多外国作品翻译成俄文介绍到俄国(如雪莱、波德莱尔等人的作品) ,打开俄国人的眼界。1907年,他为工人们写了复仇者之歌,并到处朗诵,惹恼了沙皇政府,被赶出俄国。二月革命后巴尔蒙特返回祖国。那时俄国的诗坛上已形成各种流派。从象征主义在俄国一出现时起他就积极投入到该流派当中成为了象征派第一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用勃洛克的话说巴尔蒙特“是俄国象征主义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但后来巴尔蒙特的革命热情发生转变对到来的十月革命表示反对并拒绝参与因此在那个以政治态度作为评价作家标准的年代他一度被定性为“颓废、个人主义、反革命”。他的诗歌也被说成“基调属于颓废主
4、义在艺术上追求过分的夸饰和外表的华丽”长期被打入另册。1942年,他怀着苦闷和忧郁凄凉地客死在巴黎。 3、诗歌特色巴尔蒙特作为太阳的“歌手”很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他为俄国诗坛开创了很多独特的韵律方式。他说“我总是在由语言的确定区域向音乐的不确定区域靠近我竭尽全力追求音乐性。”他在诗即魔法一书中写道“诗即有节奏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在音乐。”而这也是象征派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巴尔蒙特在自己的诗作中巧妙地使用辅音同音、内韵、复沓、顶针等手法营造出一咏三叹的氛围使每首诗都成为一首首浑然天成的歌曲。勃留索夫称赞他的诗歌“在轻盈方面超过了费特在悦耳方面超过了莱蒙托夫”。 巴尔蒙特还很善于为诗歌营造优美、深远的意境
5、他常常使用大胆出奇的象征、通感、隐喻等修辞手段使诗语飘逸洒脱蕴味悠长。巴尔蒙特说“现实主义者永远是简单的观察者,象征主义者则永远是思想家。现实主义者只热衷于表现具体的生活象征主义者远离现实的存在只在其中看到自己的理想”也许正因为他的这种坚持正因为他就是一个永远思考着现实存在背后的象征主义者他的诗歌才获得了如此动人的魅力他的精神才能永远追随太阳的光华。 4、评价巴尔蒙特作为世纪之交的一个复杂的文学现象得到过诸如“俄罗斯诗歌的巴格尼尼”的赞誉也受到过诸如“充满反社会的个人主义情绪”的非议。但最重要的是他以自己一生的创作印证了他对生活真谛的思考和“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的理想。巴尔蒙特的诗集
6、在俄罗斯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还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国外。我国著名翻译家蓝英年在塞纳河畔译后记中给以巴尔蒙特这样的评价:“二十世纪俄国诗歌史可以没有阿达莫维奇甚至伊万诺夫却不能没有巴尔蒙特。”这位坚信“人不能生存当身体离开太阳心离开歌”(引自阿赫玛托娃诗他说过)的“太阳的歌手”也终于像他应该的那样穿过拒绝接受他的若干时代的死亡地带终于在后世得到复活了。 二、解题 诗人轻灵的诗句道出的正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一份渴望。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与赞美这是对自然的热爱与讴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出了我们心底深处难以言传和表达的一种情愫。 太阳是生命的源泉带给人间光明和幸福。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曾为她唱过深情的
7、赞歌。这首跃动着太阳心情的诗写于1903年是巴尔蒙特的诗集我们将像太阳一样的开篇之作。这首诗奠定了整部诗集的基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巴尔蒙特在这部诗集的扉页上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阿纳克萨格拉的名言写道“我来到这世界为观赏太阳” 三、文章内容分析 一、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1-2节写诗人庄严地宣告 (1)第1-3句,开篇,诗人即宣告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看到太阳、看到海洋、看到山岗,犹如划破长空的一声春雷,先声夺人,起到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 2在这里太阳、原野、群山、大海和峡谷等意象的使用,营造出一种宏伟阔大的气势,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抒发了诗人的豪情,使诗人的豪情尽显纸上。张扬出诗人对大
8、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对理想和光明的渴求。 3“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大海”排比复沓手法的使用使诗人高扬的诗情最后激发到顶点发出了“我是世界的真主”的庄严宣告一个个性高度张扬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第二部分3-4节:写诗人的自我告白 1第3节解释了第2节节末“我是世界的真主”中“真主”含义真主即主人我当之无愧我是世界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我是命运的主人而不能听从命运的安排。 2第4节紧承第3节的“理想”和“歌唱”两句诗意进一步深化。 我创造了自己的理想而这个理想是来自于苦难是战胜苦难成就的理想这样的理想来之不易更难能可贵所以才“受人喜爱”。在这个意义上“我”歌唱自己
9、的“理想”和“启示”因此这样的歌声才“无人媲美”。 3这两个自然段之间意义逐层深化为前面高昂的诗情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抒情的支点如果没有这样的深化前面“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以及“我是世界的真主”的宣告是苍白无力的。 3、第三部分第5节写诗人再次宣言 1这一次诗人再次发出“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的宣告。 即使“天光熄灭”,“我”也会坚持不懈“歌颂太阳”“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深化了主题。 2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讨论:1、 一生执着于太阳的崇拜,被誉为“太阳诗人”。阅读全诗,思考诗中“太阳”有什么象征意义。诗中太阳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星体,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富有生机的
10、世界,象征着希望、光明、爱等生命中一切崇高美好的东西,是生命不息追求的东西,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2、反复是诗歌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诗中反复吟咏“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有什么作用?诗中反复吟咏“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这种复沓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主题不断提升,情绪不断高扬,突出了主题。3、面对人生的挫折、“苦难”和“忘川”,诗人的态度是什么?请结合作品,谈谈对“我的理想来自苦难,但我因此而受人喜爱”这句诗的理解。诗人无畏于冰冷的忘川、苦难和绝望,仍高傲地活着,执着地向往着太阳,从太阳那里汲取力量和温暖,放声歌唱他的人生和最美的理想。 四、分析文章特点 一这首诗色彩明快意象鲜明格
11、调清新句法简单用词简洁没有生僻的词汇但却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张力。 二铿锵的诗句中回响着俄罗斯灵魂热爱生活、渴望光明的声声呐喊读之令人精神振奋。 例“太阳”一词多次重复出现它不仅仅代表自然界中的一个星体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富有生机的世界象征着希望、光明、爱等生命中一切崇高美好的事物是生命不息追求的东西是世界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 如果说诗歌所捍卫的是人的生存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那么看太阳就是巴尔蒙特为生命寻找的一个理由由此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太阳的一片深情。 三诗句形式上长短相间错落有致音律跌宕极富跳跃性。 五、教后感 教学中要抓住“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这一关键诗句重点领悟“太阳”的象征意义
12、可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人淋漓的豪情和错落有致、跌宕跳跃的音律朗读时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基调设计处理好停顿、重音等技巧。和约:原指敌对双方终止战争恢复和平的约定诗中指约定。 真主:是伊斯兰教信仰的唯一神的名称,是创造万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宇宙的唯一主宰。诗中是主人的意思。 忘川:希腊神话中阴界河流名称。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死之后要过鬼门关、经黄泉路,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由忘川河划之为分界。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 忘川河上有奈何桥,奈何桥边坐着一个老婆婆,她叫孟婆,要过忘川河,必过奈何桥,要过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不喝孟婆汤就过不得奈何桥,过不得奈何桥,就不得投生转世。 媲美:比美。媲,匹配,比得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