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学习“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一步加深对二次根式意义的理解,初步掌握“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提高运算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向学生渗透“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被开方数中含分母(分母中不含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难点:化去根式内的分母
教改实验设想:
根据教学过程的“普遍性和特殊原理”,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实践活动设计,贯彻“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原则,创设学习情境,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探索代数课教学中“公式、性质”课的素质教育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智、能、心
的培养与发展
设1
(回忆已学过的有关二次根式的内容) :
公式1:
公式2:(任何实数)
〔上述公式的特点:(从左至右) 削去〕
性质:“积的算术平方根”
推论:
提问
板书
回忆思考
举手回答
(重点由 C组学生回答,其他组学生准备补充) *
复习巩固旧知识
做好学习新内容
的知识及心理准备
设2
求
问题1,已知:甲正方形和乙正方
形的面积,分别为3和5, 求:甲乙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设甲的边长为x, 乙的边长为y).
解:方法1:
方法2:,∴。
问题2,计算:
① , ② ,
③ ,④ 。
问题3,
(1)从以上问题中能发现什么?
(答案:)
(2)怎么证明这个发现?
*1 证明: 当时
∵ ,
∴ ,
∴ 。
放投影片
指导学生思考并填写投影片
板书
板书
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1,由 A,B组同学答。
问题2由C组同学答
问题3,由同学举手回答
通过具体实例感知新知识,对新知识发生兴趣。
通过类比联想发现知识。渗透转化思想,培养推理能力。使发现上升为理性认识。
练1.
2
创1
练2
创2
练3
直观上看,你认为这个等式有什么作用呢?(计算),你认为可以什么计算题?请几个同学每人出一个题,大家来计算,(类型及难度仿张士充实验教材P86 例1)*2。
⑴(针对上面出现的如:)问:如何能消去分母中的根号呢?
最好从开始采取措施。
(方法示意: )
⑵如何用等式概括上述方法的过程?
练习1,化去下列各式中根号内的分母: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问题,为什么的分子、分母 同乘以2而不乘以8?)
练习2,化去下列各式中根号内的分母:
①, ②, ③,
④, ⑤
引导学生由简单到较复杂出5个题,并板书。带领同学评判黑板上的习作。
提出问题,下去加入小组讨论,发现结果。
板 书
放投影片,指导个别差生,带领学生评判。
引导学生发言
放投影片提问C组学生,领全班校对答案,
由学生举手发言(注意多让C组学生发言) ,全班在练习本上练习,5位同学到黑板上做。
学生发言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处理上面遗留题)
个别学生
举手发言
全班在练习本上做,5位同学上黑板。
学生思考举手发言。
除C组外的学生完成这个练习,C组同学由老师带领做实材。
巩固知识, 加深认识, 提高兴趣, 引起注意, 激发积极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大性质的作用,渗透转化思想, 完善认知结构。
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与技巧。
巩固方法形成技能
结
⑴学习内容(给出名称) ;
⑵注意:
① 化去分母应乘以“最小数”,
凑成最小平方数;
② 分母经开方后,到外仍做
分母。
(3)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出难易程度不同的5道题。
课前发纸
课后检查
学生
举手
发言
每个学生自己出5个小题自做,交小组长批阅,以小组为单位上交。
整理知识,
形成认知结构。
检查学习效果
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布置作业
⑴自己课后炼熟;⑵中的单数题。
板书安排:
投影屏幕
所占部分
证明:
(练习)
(复习)
㈠ ⑴ ⑵ ⑶ ⑷ ⑸
㈡ ⑴ ⑵ ⑶ ⑷ ⑸
公式1:
2:
性质1:
推论:
性质2:
课前准备: ⑴书写投影片; ⑵准备验收用纸。
注:本人将这个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分为A组 (优秀生),B组 (一般学生) 和C组 (学
习困难生,10人左右) 三组,以便分层指导。
*1 实际课堂上学生樊小光又提出了下列作法:
证明:根据:, ∵ , ,
∴ 。
*2 实际教学中,学生出的题:
①, ②, ③, ④, ⑤。
三、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对本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评价(满分100分)。
1、 教学目标的确定(10%)
其中,知识0.4,能力0.4,德育0.2。
2、 教学过程的设计(60%)
(1)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的确定(10%);
(2) 教师活动的设计(10%),学生活动的设计(20%),学生心理、能力发展内容的设定(10%);
(3) 教学手段的运用(10%)。
3、 教学效果的检测(30%)
其中,学生测验成绩0.6,听课教师评议0.4。
这节课,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实践活动,既突出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较好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整堂课中,学生不是在教师的讲授中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教师设计好的各环节的学习活动)通过参与学习全过程来完成学习任务,这堂课较好体现了“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如:学生通过实例自己发现知识并加以证明、自己出题进行练习、自己出题进行验收、小组讨论突破难点等)。特别是在实现分层指导上的一些作法值得借鉴(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复习提问、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验收题、课堂练习时,教师按不同程度,分别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等),从而使这节课达到了教学目的和教改实验目的。
教师的教学严谨,课堂上注重创造热烈、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注意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常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成功的。
存在的不足是:发现知识时,对于作为引例的两个问题利用的不够好,其中问题1中的“......边长的比”的表述不准确,应为“边长的比值”,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思维障碍。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曾提出另一证法(见*1),而教师没有意识到。对于学生所出的“⑤”一题仅指导学生补充了条件“a>b”,而未加以分类讨论,使学生失去了提高的机会。教学过程中,对“商的算术平方根性质的实质揭示的不够,尤其是小结时,不够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