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第一次作业.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436017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第一次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第一次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圆的面积》教学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借助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六、正确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七、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八、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请说明导入环节在这堂课中的意义,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起到优化作用。(300字左右) 正确地借助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小学生能力和自主性的培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等。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恰当、正确地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 导入语 时间 信息技术支持 利用多媒体出示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5分钟 用多媒体让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圆的面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圆的面积”的课件,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像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样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处于学龄初期的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信息技术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可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图象,让抽象性的东西形象化,让枯燥的数学生动起来,从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起老师枯燥的说教,学生更乐意这样接受新知识。   请简述讲授环节的目的和内容,并说明在讲授环节中,你是怎样应用信息技术的,以及信息技术是怎样起到优化作用的(300字左右)。 圆的面积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利用多媒体从认识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在本单元中,本节内容安排在“认识圆,圆的周长”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借鉴在学习圆周长时的经验来研究圆的面积;有利于让学生感悟学习平面图形的规律和方法。学习本节内容后,为后面学习扇形统计图、以及圆柱、圆锥打下基础;同时,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右栏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讲授效果,请提供截取的重要画面及相应文档链接) 教学活动简述 信息技术支持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四、四、课后小结 五、五、课后作业 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找到圆与之对应的长和宽进而求出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 | | 圆的面积= дr × r = дr² S =дr²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重难点,其中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单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简单的动手操作,学生肯定是体验不深的。此时,通过计算机的动态演示,把圆分成8、16、32、64份……学生直观形象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初步感受了极限的数学思想。这样利用解决知识的重难点切入进行信息整合教学,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价设计不能雷同。) 本课的名称:借助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学习《圆的面积》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学生对圆的特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如何把圆转化成直线图形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探究学习并不陌生,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盲目探究,因此,组织学习素材,让学生形成合理猜想,进行有方向的探究也是教学中关注的问题。基于以上的思考,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评价环节,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 教学活动 评价目的 评价方法 评价工具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认识圆”、“圆周长的计算”。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 2、 出示教具圆,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 3.、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还想知道什么?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a. 引导回顾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通过回忆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 3、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4、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圆可能转化为哪些平面图形来计算呢? b.推导公式 1、怎样把圆转化为这些平面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试着剪一剪、拼一拼,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 2、谁能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把圆拼成了什么图形?再把你拼好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 3、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4、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圆的面积是什么? 5、总结结果: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S代表面积)则:S=πr × r S=πr2 c.利用公式计算 1、出示例3,读题列式。 2、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3、完成第116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r = 6米d = 10厘米c = 12.56分米 2、 一棵大树,要计算这个树干的横截面面积,应怎样计算? 3、农民伯伯购买一种麦田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5米。请你帮忙算一算,它能喷灌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学到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课本自主练习 1.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发现这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圆面积的推导作好铺垫。同时通过设问可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基。 3.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互动讨论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都让学生参与,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学生从过去“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他们可以以“研究者”的身份用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表述等活动去发现探索知识。 5.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多媒体教学为数学教学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 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单元检测 通过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白圆面积的大小与圆的半径有关,与生活密切相关,不仅有意于培养学生的思 维,而且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通过小结来对本节知识进行回顾,达到一个知识串联的作用,让学生能将本节知识前后统一。 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多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