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结论的纯粹性和完备性河南省民权县实验中学 范敬民 电话:13037569872考查基本技能的一些数学题的结论,往往需要推敲,但在解题时,有时对于一个命题是否有两种结果不加考虑,只作出一个就完事,使结论对而不全;也有时得到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都真吗?缺少推敲,而使结论全而不对。像这样结论缺少纯粹性或不具完备性的情况往往发生,这是解数学试题时失分的重要原因,为使解题时能引起重视,现举例说明: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例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和,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分析】当腰长为,底边长为时,其周长为:当腰长为,底边长为时,这时三角形不存在。所求周长为温馨提示:解题时一定要看准题,看清题意,
2、本题与三角形有关,它的三条边长要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性质,可以作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而就不能为腰长,若为腰长,则两腰之和为而,这时所以:为腰长,为底边的三角形不存在若将周长填写为或,可就真的全而不对了,所填答案也就失去了纯粹性。二次根式例2:最简二次根式能够合并,则x= 【分析】依题意得: 当时,均无意义当时,均为最简二次根式温馨提示:本题若只看到能够合并得,就认为是答案,这样就忽略了最简二次根式这个条件,使结果失去纯粹性。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字母系数例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由根的判别式可知,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0,又因为二次项的系数是字母系数m,为保证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还需m0。解由题意得 则m1且m0温馨提示:利用解题时,个别学生易忽略=0的情况,虽然有时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等于零往往又被遗忘,致使得m1,一个不纯粹的结果,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最好在解题时,将所有可能的情况与注意点一步到位的全部列出,以免解题时为了赶时间而忽略不该忽略的问题。动圆、直线与坐标系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现有半径为1的动圆位于原点处,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作平移运动,则经过 秒,动圆与直线AB相切【分析】本题属于动
4、态数学题,解题时要首先分清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半径为1的动圆向右平移与定直线AB相切有两种情况:圆心在A点的左侧或右侧。解:由于直线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则A(4,0)、B(0,-3)OA=4 OB=3 AB=5,如图当圆运动到与直线AB相切于点C且圆心在O点(O点在A点的左侧)连结则AB,RtARtABO即 ,这时,当圆心O运动到A点右侧点时,如图,所以所求时间为秒或秒。温馨提示:本题既属于动态数学题,又是条件探索性试题,既要寻找静的瞬间,以静制动,又要按照解条件探索性试题,先让结论成立的思路进行分析,由于动圆是从原点向右运动,因此相切应有两种情况,同时还应画出图形,这样解题既直观,而又
5、具有完备性。角与圆例5:ABC是半径为2cm的圆内接三角形,若BC=cm,则A的度数为 【分析】求角的度数,要设法构造直角三角形,本题是在圆中求角,应设法构造直径上的圆周角或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由于题中ABC的两个顶点B、C固定,所以:只须研究顶点A的位置即可。解:如图过C作直径CE,连结BE 则EBBC,EC=4,BC=则:BCE=30 E=60故A=60当点A在弦BC的另一侧时,如图E=60A+E=180A=120故所求A的度数为60或120温馨提示:此题是一道无图题,其中圆的半径为2cm,弦BC=cm,显然圆及其弦BC都是确定的,而ABC的第3个顶点A的位置是不固定的,点A可在弦
6、BC的两侧(劣弧或优弧上)求A的度数时,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解无图题,要想象出所有可能的情况,使结论具有完备性。直线、坐标系与面积例6:如图,直线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过点B作直线BP与x轴交于点P,且使OP=2AO,求ABP的面积。【分析】这是一道代数与几何的结合型试题,本题中的三个点A、B、P中,点A、点B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虽有OP=2AO且点P在x轴上,但点P的位置可在点A的左边也可在点A的右边有两种情况。解:当x=0时,y=3,当y=0时,A(,0) B(0,3)则,OB=3当点P与点A分别在原点O的两侧时OP=2AO=3,这时如图当点P与点A在原点O的同侧时,OP=2A
7、O=3这时AP=OP-OA=3-如图则,所求ABP的面积为温馨提示:这道直线、坐标系和三角形面积的综合题,首先要确定直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再讨论不定点P的位置,并画出其相应的图形,再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而求之,其中不定点P的位置的确定是确保正确解题的关键:综上所述,无图题、填空题或一些解答题的解答结果,往往出现对而不全,或全而不对的现象,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解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充分挖掘题中条件,若遇到不固定点或无图题或方程中有字母系数时,也都要考虑对所有可能的情况一一讨论,所解得的结果要确保满足题意的每一部分,真正符合题意,这样就能使所解得的结果既具有纯粹性,又具有完备性而成为真正的答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