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庙坪九年制学校 程道田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重点指导“振、惩”的写法,引导理解“租界”。
2、通读课文,了解中华不振。
3、引导学生指导周恩来为什么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了解中华不振。
教学难点
通过研读中华不振,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周恩来的照片,了解周恩来,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理解课题的意思。(交流:你想知道什么,引出:为什么立此志愿)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阅读要求,自读课文。
2、认读词语,引导理解“租界、肇事”
三、品读“中华不振”
1、由“振兴中华”引出周恩来为什么要振兴中华。(中华不振)
2、自由读文,找出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自由交流。
3、引导 学习第8段,品读中华不振。(文中处处都让人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可是最让人揪心的还是租界里的那一幕,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租界看看)
(1)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A.指名读,带着想象读
B.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 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再读课文)
D.老师听出了你对洋人的愤怒,除了愤怒还有对中国妇女的( 同情 )(再读)
E.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和得意洋洋的洋人,这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深的感动了(中华不振)
(2)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A.亲人被轧死,却遭到了训斥,你能体会他的心情吗?(很伤心难过)(指名读)
B.这个妇女失去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可能是她可爱的孩子,也可能是他年迈的父母,多么揪心哪!
C. 她此时唯一的希望 是谁呀?——可是中国巡警为他报仇为他伸张正义了吗?———是的,中国巡警不但不…..反而…..
D.同学们,这可是在咱们中国的地盘上,在自己的地盘上却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处说理、没处申诉。再读读这几句话。
E.老师听得出你的愤怒,(再读)
F.老师也听出了你对妇女的同情,老师也想替他鸣不平
G.师范读。
H.齐读。这没有公道的地方就是租界,这没有公道的原因就是(中华不振)
(3)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A.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是愤怒。读出你的愤怒。
B.在租界,中国人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只有将愤怒压在心中,我们紧握拳头一起读。——齐读。
C.同学们,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愤怒,想不想惩处肇事的洋人,可是敢不敢呢。是的,不敢,这就是因为(中华不振)
D.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出示幻灯,引读)
四、情感深华,再次感受中华不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同学们,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让我们感到气愤、痛恨的事哪里只是这一件,呢!
1、出示资料,教师范读。——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于是中国人就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上海的租界当局不但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反而还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
2、看到最后一句,在侵略者的眼里,我们连狗都不如,我们没有尊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什么呢。(中华不振)
3、中华不振,民之不幸,落后就要挨打,周恩来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梦想实现了,今天的中国已经一步步走向强大了,可是屈辱的历史咱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请同学们永远记住(有国才有家),今天,也请同学们立下一个志向:为中华之繁荣昌盛而读书。
板书设计:
? 中华不振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