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小的山村》教案
双河镇中心校 吴冬雪
一、复习导入
1、出示( )的山村,让同学自己填写。最后板书题目:小小的山村。
2、出示生词:
师:这些词语都是出自课文《小小的山村》,还有印象吗?那么老师就考考你们。那我们把这些词语带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听录音,思考问题。
2、复习主要内容:学生尝试自主概括。
师:你们说的很好只是还不够精练,我这有个填空,(出示:本文通过对坐落在[山谷]里的美丽的[小山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小山村的[喜爱]之情。)
二、探究新知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山村有什么特点?(小、美、山环水绕)板书:山环水绕
(2)理解一下山环水绕的意思。(四周被山水包围)
2、阅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小山村有什么特点?
(2)画出这自然段的关联词,并能用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当你在峡谷里行走时,都能听到那些声音?让我们找一找。板书:听声
(2)全班齐读,引导学生想象各种的声音。
师: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山村,竟然能让作者魂牵梦绕,满怀热爱呢?只要我们把课文读通顺,读出了感情,自然就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了。
4、自主、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整体感知小小山村的样子。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小小的山村是什么样的?
(2)画出表示动作的词,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
师:这一段里有几个字用得非常准确、非常好,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解释词语的用法。
师:不一样的字表达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在作文时,一定要字字推敲,这样,文章读起来才更上口,更有吸引力。
生:练习读此段。
提问:作者用什么句式表达小山村的古朴之美?排比句
5、阅读第五自然段
课件出示:
师:如果把这个“贴”字换一换,效果会怎样呢?
生:尝试换词。
师:换了这么多的词,你们认为哪个词更有意境,让人感觉更美呢?
师:作者用词多准确呀!他为什么说家家户户象“贴”在半山腰上呢?
师:一个“贴”字,说明了小山村房屋的特点,更给山村增加了诗意,增添了美感,看来,在作文时,一个关键的字就能让你的作与众不同啊!
6、阅读第六自然段,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出示课件
师:多美的句子啊!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师:你能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吗?
生:练习说话。
7、师:房子是盖在山腰上,怎么能贴在半山腰上呢?清泉是在房子前流淌,怎么能在房檐下流淌呢?山村再小也不会像珍珠啊?(出示图片)
总结:这是因为从远处看的原因,一切都变得那么小,房子就像一个个小火柴盒一样贴在了山腰上(师做贴的动作)。清泉就像一条银色的带子一样从檐下流淌(师在黑板上画一画窄窄的清泉)。而这小小的山村和这高高的连绵起伏的群山相比就好比一个小小的珍珠一样,别在了大山上。(师做一个别的动作)看,这几个动词用得多好啊,把这个句子写得这样生动而又准确。板书:观景 有动有静
8、课件出示:
你爱我们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吗?
我想,你会爱我们这小小的山村的。
你体会到什么?这是一问一答的句子。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设问句。
板书:美丽 喜爱 别具一格
作者开头用了一个问句“你爱我们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吗?”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美丽世界,而结尾一句“我想,你会爱我们这小小的山村的”,又对自己的问话进行了回答,这种写作方法叫“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语句意思相似,表达的情感差不多,我们就可以成为首尾呼应。
而这种第一自然段总写,接下来的几个自然段分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总写,这种写作手法叫总分总。好处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能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三、全课总结
山村虽小,却充满诗情画意,小河流水更是让人不忍离去,任谁见了这样的小山村都会忍不住的爱上它。你们热爱这样的小山村呢?请带着这种情感,找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四、积累好词好句。
五、你想赞美小山村吗?用几个词语或者几句话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小小的山村
山环水绕
听声观景
有动有静
美丽 别具一格 喜爱
《小小的山村》教学反思
双河镇中心校 吴冬雪
综观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能够抓住山村的“小”和“美”的特点展开教学,教学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创设各种情境,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体会小山村的美,读书形式多样,落实了朗读背诵目标。在进行朗读训练的同时能够抓重点词语理解文本,比如文章第四自然段写小小的山村古朴、自然的时侯,让学生找动词及填动词的练习。及“贴” 的换词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读书,以读为主。在教学中我采用“以境诱读”,以语言描述、画面展示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音乐渲染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读。“以读导读”,以教师的范读,读得好的同学的读引导学生读;“以问促读”,以画龙点睛式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想象,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虽然我创设了各种情境,可能是情境不够优美,学生入境效果不理想,在要求学生读书时读的要求不够具体,以致学生读得
不够味读得不够美。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不够自然,学生学习氛围不活跃。
还有学生在汇报时山村美时说“别”用的好时,当时我没细想就直接用耳麦往衣服上一夹。把它当成了“别”,这是在预设时没有的,当时只是想用一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别”是人才有的动作。而且孩子们对关联词的理解还不够,所以不能准确的找出关联词。
在备课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备课,按照孩子的思维来设计问题,孩子的思维是最直接的;在让学生感受小小的山村石头村自然古朴美时,我应该创设这样的情境:我们居住的房屋是用钢筋水泥建的,每天板着冷冰冰的面孔,而小小的山村里房子是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盖的,走在用石子铺的小路上,你会有什么感受?
在积累名言前就已听到下课铃声,结束比较仓促,我只想着执行预案,没想实际情况,可预案只能是预案,永远无法百分之百的预测教学实际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