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圆的面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7—68页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认识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领域。
在本单元中,本节内容安排在“认识圆,圆的周长”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借鉴在学习圆周长时的经验来研究圆的面积;有利于让学生感悟学习平面图形的规律和方法。
学习本节内容后,为后面学习扇形统计图、以及圆柱、圆锥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的思考,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圆面积概念的建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
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由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转化”的方法是学习中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学生:两个纸做的大小不同的圆和一个8等份的圆。
教师:电脑课件。
四、教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中共同提高。以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分析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充分利用直观学具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课堂生成。
五、教学设计
1、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小结:在圆形草坪里铺上多少平方米的草,实际上就是求圆的占地面积?
从而引出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这一情景内容来自实际生活,既让学生初步感知圆面积的含义,又激发学生探究圆面积的兴趣。】
2、明确概念、初步猜想
(1)因为理解圆的占地面积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我设计让学生拿出手中两个大小不一的圆,涂出圆的面积。这样做,能让学生更直观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就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并让学生说说这样猜想的依据?
教师进行小结——— 圆面积的大小也许与半径有关。
【设计意图:借助图形的直观进行合理猜想,为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了方向,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3、验证猜想,深入探索
(1)回顾旧知
复习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
小结:都是将新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能否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排除新知中的思维障碍,将学生带入有利于学习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2)动手实践
分小组,把8等份的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先讨论一下怎么做?再动手试一试。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由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转化”的方法是学习中的难点,因此为学生提供的学具是一个8等份的圆。在活动前,电脑先演示把圆四等份的过程,给学生视觉的刺激,也给学生动手操作明确了方向。】
(3)汇报交流
围绕:学生拼出的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进行讨论以下问题:
让学生观察拼出的图形,说说它像什么图形?为什么说它像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说8等份像,那么再来看看16等份会怎么样?电脑演示16等份的圆,放在一起比较,哪个更像平行四边形?学生会发现16等份比8等份更像!因为它的底波浪起伏比较小,接近直的,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分成32等份,64等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得出,等分的份数愈多,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设计意图:因为当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时,它的不可操作性,这时就很有必要借助电脑的优势,弥补操作和想象的不足,在剪、拼的对比和想象中,学生体会“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转化方法】
(4)公式推导
1观察: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圆,你发现了什么?
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关系?
3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πr×r
=πr2
【设计意图:整个推导公式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了操作、交流、想象、推理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从而发现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探究出公式,要学会应用,并能把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先引导学生观察面积公式,思考要计算圆的面积应该知道哪些条件?]
1、看图计算圆的面积。(主要是巩固新知,强化公式的应用。)
2、学习例1:已知直径能求圆的面积吗?(让学生通过思考,了解到,知道直径要先求出半径再代进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
3、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重点让学生理解射程10m,是圆的半径。)
4、出示已知半径的圆,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因为学完圆的面积,往往容易把圆的面积与周长混淆,这道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区分圆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计算公式和所用的单位。)
七、回顾整理、反思升华。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认识,利用提问形式,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主要是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这样的课堂总结体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思想。)
学生讲讲自己有什么收获?以及如何计算圆的面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方法?
【设计意图:重视学习结果,引导学生从探寻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上出发进行总结,进一步强化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综观整节课,学生一直置身于主动探索之中。从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到主动探究、推导结论、应用公式,前后融为一体,又互为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