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九年级).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428795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九年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九年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九年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九年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3、懂得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我们民族不竭的力量之源。(二)能力目标1、从历史、文学、军事、科技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2、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3、 从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2、行为方式等方面,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4、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懂得要用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之深刻内涵。 难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三、教学方法 活动探讨法,情境教学法,

3、自学辅导法,互动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内容分析 本课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基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肩负起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能得以弘扬和培育。五、学生及学情分析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虽然已经是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对事物认知和理解的能力,对国情国策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文化和精神等较为抽象的事物的认知

4、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学习这一课显得十分必要。六、设计思路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文化为话题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认识中华文化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

5、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于文化的话题,我们不是第一次探讨,还记不记得初二我们曾经学习过有关文化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多元文化地球村。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 今天,我们侧重探讨的是中华文化的内容。 板书标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二)活动探讨 提到中华文化,同学们会想到什么?【活动一】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中华文化的资料。(穿插点评)教师补充归纳: 从同学们展示的内容看,提到中华文化,我们都会想到中华书法、春节、武术、旗袍、长城、清明、瓷器这些文化是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和

6、创造出来。 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长河映照出中结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刻印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方块字,留下无数建筑艺术品,独具东方魅力的戏曲等。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活动二】探讨教材P65的问题:方块字、京剧,粽子的来历。电脑课件展示它们的来历。 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六千多岁了,它是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

7、北京市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分布,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凝聚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京剧: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表现力丰富。广为流传的传统剧目有霸王别姬群英会打渔杀家等。 编钟:我国古代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系列铜制的钟组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有六十四枚。粽子: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食品。屈原投江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湖南等地的人民以赛龙舟、包粽子等方式来表示纪念。关于它们的来历,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角度来看,就故宫而言,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8、是研究我国封建王朝的活化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同样的文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因为文化情趣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小结: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活动三】分小组讨论教材P65问题,各组派代表发言。(1)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2)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教师归纳:多媒体显示:思想家:孔子,整理诗书,编订春秋;孟子著有孟子;王夫之及其著作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 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孙膑著有孙膑兵法,毛泽东著有论持久战等。文

9、学家:鲁迅著有狂人日记,茅盾著有子夜等。 因为他们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从不同的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小结:幻灯片中华文化的构成: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活动四】结合教材P66的所列谚语、格言,探讨这些富有理性的谚语、格言对我们为人做事的影响。(学生讨论、发言)多媒体显示:吃一堑,长一智。教育我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车到山前必有路。激发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勇气与斗志,战胜挫折,看到希望。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0、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举一反三(各组学生代表解释内涵并予以提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师小结活动情况: 人是文化的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受既定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无不打上一定文化的烙印。中华文化特别是其优秀文化传统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一些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对人们的影响中窥见一斑。(三)归纳小结(用填空题形式出示幻灯片)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纵向看:源

11、远流长(原因)深深熔铸在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横向看:博大精深(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中华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影响对世界: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四)布置作业 略八、板书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组成:(1)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3)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4)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5)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6)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3、中华文化的影响:(1)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2)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