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音乐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策略.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427566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音乐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指教材中最主要的内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的知识,他包括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节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着纽带的作用。它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全局性,因而重点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大。所谓教学难点是指那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深奥、复杂,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知识。另外,距学生生活比较远的内容。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而教学难点不容易被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对重点与难点混淆不清,教学难点有局限性、差异性、局部性的特点。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后,教学设计中才不至于“喧宾夺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 一、综合课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几种教学策略 每节音乐课都有重、难点。一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对重、难 点的把握和处理上。音乐课中的重、难点大体集中在节拍、节奏、音准、歌词处理、歌曲表现等方面。只有这些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快的解决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 、直观形象 视觉对比 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加强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 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掌握的知识形象化。例如新华一校刘洋老师切分节奏的突破。刘彤《雪花》中的小脚丫设计。 2 、节奏模仿 趣中掌握众所周知,节奏被称为音乐的“骨架”,没有了节奏,音乐这座大厦就会坍塌。在课堂教学中,歌曲中节奏重难点特别多。有时生硬的讲解根本不奏效我们不如打个样子。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深。像我们很多老师在外校上课,不了解情况还不让见学生,不知道这个班的学生节奏掌握怎么样?这是最好的办法。我上了一节歌曲《打花巴掌》…… 3 、比喻说明 化难为简 运用学生熟知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 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在教学过程中, 有时一个巧妙的比喻,可以很快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 例如《小船》中的结束句,旋律上行,打破了以往的规律。象没唱完,三年级 孩子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是下来再上去,就是下来.和爸爸妈妈的爱结合起来怎么 回事?无穷尽……又如一年级《咏鹅》中两个乐段旋律变化时,学生习惯于 B 乐段模仿 A 乐段,我们教孩子鹅低头在水里玩,在 B 时抬头啦。还有跳音记号比喻成站不住啦!换气记号比喻成鱼儿张开嘴巴换气啦…… 4、 姿体语言 手势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借助于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 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人类的无声语言──“体态语”的妙用。手势语具有丰富的表达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把手势语用得简明、自然、准确。例如《唱脸谱》中结束中拖腔“喳”解决。让学生随着你手势(画旋律线)演唱,唱准之后再放下你的手。还有一字多音的解决;跨度大的旋律等;五年级混合拍歌曲《阿喽喽》的 演唱也需要我们给强弱拍的手势等等。 5 、回归自然 走进生活一位哲人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 音乐教学“生活化”,就是在音乐教学中,要让音乐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音乐课堂,让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 和活力。 6 、新旧联系 知识迁移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 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题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有些已学过的知识,由于时间过长,应用不多,一时学生不知运用,这也是正常的。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回忆旧知识,然后再导入新知识。 例如学习拍号及强弱规律,掌握了一个节拍可以迁移出要学习的拍号。 7 、反复对比 辨别正误 有些内容相近或相似,容易使人混淆,使人误解。解决的办法是新旧联系,反 复对比,从分析比较中辨别正误。 例如歌曲教学中类似节奏×·× 与 ××的区别,先放慢速度对比,掌握 之后再提速练习最后掌握。;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对比等等。 8 、化整为零 分散解决 由于难度大造成的难点,要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分散难点的办法来解决。 对难点较多、难度较大的难点,可设计若干台阶,让学生一个一个地爬上去,最后使难点得以解决。 例如《打花巴掌》,包含了所有的节奏型××、×·×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学生而言太难解决,我们不妨把它分散开来。新课前趣味性地接触所有的节奏型完成混淆的问题,唱段里巩固节奏形××、×·×,唱段里进一步解决××××,这样一节课就能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了。 9 、语文借鉴 学科整合 有些重难点与我们学科关系不大,游离与音乐性之外,但没能及时解决也会成 为绊脚石,会影响我们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地域差异、学生条件的差异,难点也不尽相同教学中往往时会了旋律,但唱不出来。结合语文课的知识进行分析等等。 三、欣赏课教学中突破难点的几种策略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 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 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1 、对比甄别 表格参与 比较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 物的本质特征。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如欣赏《苗岭的早晨》难点是乐段的区分。我们不妨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听出乐曲有哪些变化,一一列举后揭示答案,所以这段乐曲由三个乐段组成。2 、音频效果 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课件因其集图、文、声、像等突出的综合表现功能,体现了直观教学法 的优点。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英语教学,不仅使教学 内容 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 破时空限制,而且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 学习 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3 、会问善问 精巧设问 “问”就是在听前或听后,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 性的问题。当表演破坏音乐意境时我们最好采取精巧设问的策略,因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钟表店里》是一位什么样的爷爷?乐曲是怎样告诉你的?这是一位快 乐的老爷爷,因为乐曲情绪欢快……这是一位忙碌的老爷爷,因为乐曲速度是快的;这是一位了不起的老爷爷,因为乐器模仿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声,它们都被老爷爷修好了……让音乐和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4 、奇思妙想 再现情境 “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 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有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点。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打枣》给了音乐之后,让学生想象爷爷的神态;孙女的表情,创编他们、乐段 A B A情绪 优美 欢快 优美速度 中速 稍快 中速力度 p f p之间的对话等等吸引学生去听音乐。再者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操作能力,当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还有《百鸟朝凤》、《野蜂飞舞》等;对情节性较强的音乐欣赏《龟兔赛跑》等。 5 、 畅所欲言 谈说感受 “说”就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音乐没有固定的答案,根据音乐欣 赏的心理分析理论,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 6 、引吭高歌 唱出主旋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 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一是听前唱主题。如欣赏《瑶族舞曲》,在听前可以先引导学生一起唱谱例,也就是每个乐段的主题,在学唱时,首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待学生欣赏作品时,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二是在听后唱主题。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后,对这个音乐作品已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此时,再让学生学唱主题,可以让学生加深这个音乐的理解。如欣赏《唱脸谱》,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了乐曲的内容、风格后,对这首歌曲已经很熟,此时再安排学生唱这首歌便会声情并茂了。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节课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重难点,策略得当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的时候需要将它们协调起来,采用最得当的方法,化难为易,让重难点地解决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