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4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法:
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
24里面有( )个6。
12里面有( )个2。
15里面有( )个3。
2、分一分,说一说。
拿出准备好的6个圆片分一分。
教师出题:把6个圆片,每2个一份,每份是多少个?(3个)
把6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2个)
学生操作,并说出得数。
3、谈话:同学们,你们养过蚕宝宝吗?小红和小明都是养蚕高手,你瞧,他们正在为蚕宝宝分配纸盒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互动新授
1、提出问题。
师: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分法是最合理的,请同学们帮他们算一算。
教师出示题目。
小红: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小明: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2、解决问题。
(1)小红: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①提问:你知道小红是怎样放的吗?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每个纸盒放几只?)
教师引导:这里的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就是平均分成3份,用图怎样表示?
15只蚕宝宝
?只 ?只 ?只
提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引导: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
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5÷3=5(只)。
师:要求平均每盒有几只,就要用15÷3来计算,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如果没写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出。)
②检验。
谈话:刚才我们求得每份是5只,对吗?算一算,来证明你的计算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指名交流,说出想法。
小结:每盒是5只,有3盒,一个就是15只。
引导口答:每个纸盒放5只。
(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①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分析、画图解决了小红分蚕宝宝的问题,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小明分蚕宝宝的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
谈话:你能用图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展示学生画的图,对画得不够精确的,教师进修纠正。
15只蚕宝宝
?个纸盒
谈话:你是怎样列式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5÷5=3(个)。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打开思维,大胆探究。)
教师小结:15只蚕宝宝,每5只蚕宝宝放一个纸盒,就是要求15里面有几个5,也就是把15平均分,每份都是5,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计算。
②谈话:我们的计算对不对,你能用上一题的方法进行检验吗?(根据刚才所求,得到3个盒子,每盒5只,刚好是15只,所以,同学们的计算是的的。)
引导口答:要用3个纸盒。
3、谈话:观察、比较上面的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小红和小明装蚕宝宝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吗?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我们发现小红和小明的分法其实是一样的,总数都是15只,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及每5个一份,求15能平均分成几份,都是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2题。
(1)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2)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五”的第3题。
(1)学生读题,各自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
(2)全班共同校对,并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社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帮助小红和小明飞蚕宝宝的问题汇总学会了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问题,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把一个整体几个一份,求平均分成几份都是求平均有多少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红: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15÷3=5(只)
小明: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15÷5=3(个)
23333333333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