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27郭沫若诗两首.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417816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27郭沫若诗两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27郭沫若诗两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舒兰四中 设计人:伊艳慧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26、郭沫若诗两首 课型 自读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11、17 总共第(52 )课时 目 标 要 求 知识目标 1、 ①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2、 ②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能力目标 提高诵读能力、学会品味诗歌的语言 情感目标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3、 ①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会品味诗歌的语言 教学手段 学生出席 板 书 板 画 设 计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街灯美 平常景色 月光 松林 景色 白云 疏星 街市美 新奇想象 美丽传说 人物美 人物 理想和追求 生活美 教 学 反 思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课前三分钟:背诵古诗词 交代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联想和想像的表现手法,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你面对迷人的夜空,你会想到什么呢?宇宙空间是那么的神秘莫测,让人们充满好奇和幻想。生活中人们长期以来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天仙配、牛郎织女等,将我们并不了解的世界想像的多么美丽,那么,天上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用心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作者简介。(出示图片4)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话剧《屈原》等。 三、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在全国铺天盖地地展开,但不久却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后,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暗中。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了社会的黑暗,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追求光明和理想。于是于1921年10月24日写下了: <<天上的街市>> 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作者对夏天、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四、朗读课文。同学点评 1请同学读课文。 2请同学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你认为这句应该怎么读?读给大家 3教师明确:诗歌的朗读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从而过渡到诗歌"朗读要求"的讲解,) (1)注意节奏缓急、音量大小和速度快慢,做到轻松、柔和、舒缓。(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3)划出诗歌的节奏并标出重音 五、整体感知: 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象的? 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a. 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象的。 b. 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想象过程: 街灯 ↓↑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教师明确: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似事物的过程。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六、品味探究 1、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物、哪些人? 明确: 街灯、明星、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 2 作者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 明确: 美丽,繁华富庶,商品琳琅满目 3 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的 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何不同? 明确: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4通过描写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的生活,作者这样写想表达什么? 明确: 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主题) 学习《静夜》12 1、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划分朗读节奏,标出朗读重音 2、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明确: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象。无论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3、如何理解“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鲛人不仅指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也可以指诗人自身。在这异国他乡的静夜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流的是思乡之泪,忧国之泪。也可能指对岸的亲人,在对月思念远在东瀛的亲人。 4、作者通过本诗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拓展阅读:5 比较两首诗在结构及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1.两首诗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世界,收尾都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和神往。 2.两首诗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想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者融为一体。 作业布置 试着背诵两首诗 搜集郭沫若《女神》中的一首诗,当做课外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