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故事类文本朗读教学例谈
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 蔡海峰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课堂中朗读教学往往在热闹的背后缺少学生朗读能力的生长。我们不妨在文体意识下以故事文体教学为例进行朗读教学的探讨。故事类文体的朗读既具有共通的朗读要求,也更应该具有其独特的朗读价值,其价值就体现在故事类文体的朗读与其他文体类的朗读之间的区别。从故事类文体的文体特征来看,故事有跌宕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个性的言语,独特的语言等。我们可以试着从这些方面进行故事类文本的朗读教学。
一、情节起伏的朗读
故事类文体的结构丰富多彩。故事类文本在叙述中通常以“一波三折”安排故事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峰回路转的情节更加能够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注意。这种情节的起伏可以用朗读来表现。
故事类文本在结构上“一波三折”的起伏通常可以通过故事的情节的场面变化来进行朗读教学。对于小学的孩子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一种最直观的方式,即抓住人物内心的变化来朗读。如《水上飞机》,小海鸥刚开始看到水上飞机以为是一条怪船,心里十分奇怪,那我们就学习读出奇怪的样子;接着水上飞机告诉小海鸥自己是飞机的时候,小海鸥大吃一惊,接着就学习读出吃惊的样子;当水上飞机告诉小海鸥自己的本领时,小海鸥十分佩服,这时读出佩服的样子。这些心理的变化连起来用朗读来表现,这样故事的起伏感就有了。
在故事的朗读中,有些故事在整体结构上会以故事加寓意的形式出现,那么故事部分的读法与寓意部分的读法就不一样了,如故事部分读好起伏,寓意部分读好意味深长等。
二、人物角色的朗读
故事类文本具有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小学阶段的故事类文本中,出现的人物大都是扁形人物,这种人物的特点就是性格分明,学生对人物的善恶判断经常是一望而知的。如《日月潭的传说》中的大尖哥和水社姐就是一个典型的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这种英雄形象是一以贯之的,从他们出场到寻找金斧头、金剪刀到化身山峰给我们的一直是这种形象。再如《九色鹿》中的调达的形象也是这种扁形人物,其身上的贪婪、奸诈始终随着故事的展开而未曾变化。
人物角色是故事类文本的核心,作者在故事当中会使用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来凸显人物角色。在朗读中我们如何把角色转化成形象的声音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们在人物形象朗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去揣摩人物内心,抓住人物性格特有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文字的叙述,通过朗读把文字转化成画面。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对小红马提示语中喷着响鼻和对小骆驼嘲笑的语气可以通过朗读进行展现,我们可以让孩子去感受小红马瞧不起小骆驼的内心,去理解喷着响鼻既是小红马这种动物的特点,此时又是一种嗤之以鼻的嘲笑。加上动作把嘲笑的语言表现出来,小红马在这则故事中的形象就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三、人物语气的朗读
小学阶段教材中的故事类文本常常以“人物的对话”作为一种主要叙述方式。故事中人物之间往往对某一个话题或某一个事理进行对话,继而通过人物之间一个个回合的对话方式来叙述故事。在对话叙述过程中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故事主题。在人物的对话中,人物语气的朗读是重点。在文本中人物语气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表示,一是标点符号,二是语气词。
《争论的故事》中哥哥和弟弟争论的话就是一个语气变化的场景,在对话语的描述中哥哥和弟弟的话用的标点符号先是句号,表示一开始哥哥和弟弟的语气还是比较平和的,接着感叹号和问号的出现就表示争论升级了,孩子发现了这些标点符号的变化,结合语境,这种争论语气的变化就读出来了。在指导反问句语气朗读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认识反问句,然后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在朗读中语气的不同,继而让学生回忆类似的使用这样语气的场景,那反问句在争论中的语气就自然表达出来了。同时对于带问号的反问句还可以跟《狼和小羊》中的反问句进行比较,那么争论和争辩的语气就可以有情境感的区分了。
《跟踪台风的卫星》中在台风的话语中有很多的语气词,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台风在当时的心理活动,在话语中就是表达台风语气的变化,学生发现了语气词就能很好地读出语气的变化了。
四、故事语言的朗读
语言表达,是文本的“根基”。故事类文本类型多样,语言表达也因不同的内容而别具一格、富有特色。这些颇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成为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言素养强大的“物质基础”。如文学性童话故事大多以一种夸张、想象的文学性语言来描述,文学性语言的显著特征就是 “陌生化”,很多经典的童话还具有诗一般的语言。文章性故事文本语言往往比较生活化,贴近孩子生活,往往采用孩子的语言叙述方式,基本是一些交际性语言。
《水上飞机》一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的,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叙述语,对话语,心里话三种不同的语言,在朗读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区分对待。叙述语主要是对故事的叙述和人物说话的提示语,当然有些时候这些叙述语也可以读出起伏,但在一般情况下以叙述为主,那我们朗读的时候就应该像说话一样去朗读。心里话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是自己思想的流露,这样的话语往往要读的相对低声一点,这样才符合心里话的特征。而对话语那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境读出感情,这种感情往往是和说话人的语气相关联的,这点在上文已经叙述。
故事语言形式上还有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典雅语言与文学语言,这些语句的读法都不同,这些都可以作为朗读教学的内容进行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