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汉市第六中学2012级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改革1-8专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封闭式试题)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4分,12题,满分48分)
1.观察下图,图示中的①、②应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A.贵族、平民
B.平民、君主
C.贵族、奴隶
D.贵族、君主
2. 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据此判断,商鞅的“商”姓来源应是:( )
A.以古国名为姓 B.以官职为姓 C.以技艺为姓 D.以封地为姓
3、下列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
4.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5、读右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
甲: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乙:信徒皆为祭司
丙:用世俗思想彻底否定基督教的教义 丁:回到《圣经》来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乙、丁
7.“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面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的话的主要含义是( )
A.改革使俄国的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B.改革使俄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C.改革后俄国变成了资产阶级君主制 D.改革后俄国废除了君主专制
8. 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9. 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10. 19世纪中后期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本维新派提出“和魂洋才”,中国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结果两者一成一败。其根本原因是
A.制定的具体目标不同 B.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同
C.学习的文化内容不同 D.推行者的社会立场不同
11.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排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车、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12. 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封闭式试题、半开放试题、开放试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两大题,满分52分)
13.(24分)限制打击旧势力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这是中外历史上许多重大改革的共同之处。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法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封闭式试题)(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是怎样“解救贫困者”,又是怎样使“富人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的?索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6分)
材料2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封闭式试题+半开放试题)
(2)材料2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的什么规定对原有特权阶层的打击?简要说明理由。(6分)
材料3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宋史》卷327
(封闭式试题+半开放试题)
(3)依据材料3说明王安石变法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的?(2分)王安石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政策?(4分)
材料4 右图是日本幕府时代社会成员构成示意图,其中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特权阶层。
(封闭式试题)
(4)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为改变右图所示的不公平现象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分)
(开放性试题)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对改革作用的认识?(2分)
14. (28分)改革是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只有当改革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了,社会也就进步了。
材料一 他(马丁·路德)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封闭式试题+半开放试题)
(1).材料一中“他”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他”阐述了怎样的宗教改革理论?(4分)
材料二 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是《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封闭式试题+半开放试题)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4分)
材料三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
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
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
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
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
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
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半开放试题+开放试题)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2分)
材料四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五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半开放试题)
(4)根据材料四、五,指出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对两国的近代化进程的影响。(8分)
(开放性试题)
(5)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6分)
答题卡:
1-5:A D A C C 6-10:DBBBB 11-12:DB
13.⑴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奴隶;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不同,有利于富有的工商业者分享政治权力。(4分)不偏向平民也不偏向贵族2不偏不倚/中立)(2分)
(2)奖励军功的规定(2分)。实行军功授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出身卑微的人通过能立战功参与到政权中来。(4分)
⑶ ①实行免役法: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②推行方田均税法:按土地的多少和贫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4分)为改变北宋积贫的状况。(2分)
(4)①废藩置县、剥夺大名的领地和权力;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③取消武士佩带刀剑、垄断军职的特权。(4分)
(5)改革应该使社会进步,尽可能追求社会的公平、公正。(2分)
28(1目的: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2分)理论:因信称义。(2分)
(2)发明:印刷术。(2分)原因:圣经的大量印刷,信徒皆可自主阅读和独立理解,有助于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地位;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文艺作品被更广泛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2分)
(3)描述者的立场不同。(2分)
说明:(2分) 若计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必要性: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任意一点2分)
(4)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4分)共同影响: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开始了政治民主化进程;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都加强侵略扩张。(任意两点,4分)
(5)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顺应历史潮流;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任意3点,6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