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界首市第一小学 任金辉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
法,同时告诉小读者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仔细观察就能得
到更多的知识。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文中把植物和种子分
别当作“妈妈”和“孩子”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易于调动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观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此外,本课自始至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情分析
这首诗歌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全诗生动形象地把
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
普作品,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
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诗歌上下工夫,进而体会文
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教学建议
1.这首诗的内容,对少年儿童有役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课
堂上教师就不能讲得过多,面面俱到,应该抓住重点给学生创设
学习的空间,结合课文谈出自己的认识,明白道理就可以了。
2.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
子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问题。
3.这篇课文很适合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
生读出不同语气。
教学目的
1.会认12个要求会认的字,写好田字格里的10个要求会写
的字。
2.了解“办法、旅行、准备、蒲公英、降落伞、苍耳、铠甲、山洼、豌豆、豆荚、纷纷、四海为家”等词语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学会观察
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观察植物的兴趣。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蒲公英、苍耳、豌豆的图片,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课文中提到的植物和植物种子传播方式
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初读正音。
导语激趣:植物妈妈们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小种子们成熟后就要告别妈妈,自己去成长。那植物妈妈们都有哪些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寻找到合适的地方茁壮成长呢?让我们赶紧来读一读《植物妈妈有办法》吧。
在初读课文环节,首先,设计读准字词的闯关游戏,将生字按照一定的读音规律进行重新排列,让学生进行辨析和正确朗读。如,前鼻音:纷、信;后鼻音:乘、降、苍、蹦;翘舌音:炸、察、识;相近音:娃、洼。除了课后生字词,还要关注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多音字:“就得”的“得”和“四海为家”的“为”。读准字词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生字放入课文中,准确朗读课文。
检查初读环节,可设计同桌配合朗读、小组竞赛朗读等多种形式。
(二)构建话题,精读感悟。
1.课文介绍了哪几位聪明的植物妈妈?(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你们都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认一认。)我们一起来喊喊它们的名字。(读一读)
2.你最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再去读一读课文相关的段落,和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为例,可以这样展开:
①读议结合,读中感悟。
——生:蒲公英妈妈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了降落伞。
——师:见过降落伞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说说已有的对降落伞的感知)
——师: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的降落伞到底是怎样的?(出示图片)谁来指着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哪个是蒲公英的种子,哪个是它的降落伞。
请一名学生指图介绍,主要解决对“降落伞”的形象感知,并且了解蒲公英种子的样子。
——师:看,真形象啊。(指导朗读句子“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师:现在有了这降落伞,蒲公英的种子就可以……
——生:乘着风纷纷出发,四海为家。
(指导朗读句子“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特别注意“轻轻”和“纷纷”,感受词语的意思,读出词的意味来。)
②读赏结合,读中想象。
观看蒲公英种子乘风飞翔的动画,学生用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进行配音,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角色体验,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
——师:小种子,你乘着风要去哪里?
——师:小种子,你乘着风来到了哪里?
……
——师:蒲公英妈妈的娃娃们,就在肥沃的田地里,在茂密的树林边,在滋润的河岸旁安家落户,(出示词卡“四海为家”)学生齐读。
③读问结合,读后小结。
——师:蒲公英妈妈给了孩子降落伞,真是聪明的办法,不过,种子们有了降落伞还不行,还需要谁来帮帮忙?
——生:还要风。(教师相机板书:蒲公英种子 降落伞 风)
交流“苍耳妈妈的办法”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带刺的铠甲”是怎样的?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的?(可以通过实物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的毛刺)
(教师相机板书:苍耳种子 铠甲 动物)
交流“豌豆妈妈的办法”时,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豆荚”,可以给学生看一看实物。豆荚怎么裂开的呢?播放豌豆传播种子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且感受“啪的一声”“炸开”“蹦着跳着”,说说要读出怎样的感觉?把自己想象成小豌豆去旅行,有感情地朗读段落。(教师完成板书:豌豆 豆荚 太阳)
(三)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植物妈妈的真聪明啊,它们的办法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读读第五自然段,找找答案。
2.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的好办法?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可准备一些:如,柳树传播种子的方法和蒲公英一样;樱桃通过小鸟传播种子;凤仙花通过鲜艳的颜色来吸引动物从而传播……)
3.植物妈妈只会传播种子吗?学生自由交流。
(四)指导书写,规范入体。
1.复习巩固词语。归类出示要书写的10个字。
2.出示:已、甲、豆
(1)数一数,每字有几笔。
(2)看一看,每个字中哪笔写好是关键?(“已”的最后一笔“竖弯钩”;“甲”的最后一笔“竖”;“豆”的最后一笔“横”。)
3.出示:识、纷、经、如、好、娃、洼
(1)观察这些字结构上的共同点(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书写两个带有女字旁的字,交流评点。
(五)、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谁能给大家说说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的?、
6、配餐作业:
植物传播种子还有什么办法?
7、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风 吹
苍 耳 皮毛挂 传播种子(四海为家)
豌豆 太阳晒
教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各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本组的主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们课上在对于传播种子的方法进行讨论的时候体会自主寻求答案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课前的设计;课上还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不过,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在自己精心准备了以后,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虽然课堂表演的环节甚是热闹,可是在创设情境中,自己也没有深思熟虑过,让孩子根据表演的自然而坐下,而不是老师强制性地下令坐下。
2、由于上课内容安排紧凑,但有些环节还未来得及细致化,缺少评价的环节。
3、无论是读书,还是讨论,都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这样学习才会有成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改进,争取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