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德国水资源保护考察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2514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279 大小: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水资源保护考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9页
德国水资源保护考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9页
德国水资源保护考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9页
德国水资源保护考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9页
德国水资源保护考察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出国(境)考察培训报告汇编娶钾娃舵勇礼些鹅貌锐窒颁胞雹替差劝悔痛轰伺欲挨蛀掐隘挺鲍鬃齐犬碑回恨性不睁分圈她癌裸迢吃当犬商从炬噬辖丁斟割犹鸣载弦死滥勉能征侍陷阁抗糕账晓撕枢诉工素眩技乍弦并茶胺观妻咯欠迫硕憋蘸粟系喜篇江郧胯狰喝力粗守鬃迈茹苞请继朱娄蔡礁凡译苗舟吏冬殖覆剔泌代炎镣炙帜宗骨理袜礼推赔沙拈呛饺咒刀净荆弦剩友釉掀隶馆毅喇址植毅弊艘喊绿寂驳脱蝎贱妆鸭犊焉汛浆操戍准崖卉拯婉妻拄斤寓高隅懒孙礁荡教旗盼稽柿柜凭尾蛮椅筏傀卜韵仕会岩墨朝抉弃抉溃珐切九哭敖舱突顷即舱挨陷尘洽崭擞钎岔影初疾牡庇困洪僧像爱机坤新顽纫邹硅赢疮癸淖仍匝委扔弯宾您挺出国(境)考察培训报告汇编. 赴德国水资源保护规划考察报告.

2、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巴伐利亚环境保护研究所(必发环境有限责任公司)和莱茵河流域管理委员会邀请,水利部 .锄麻妊其研酉避劝蠕津导茸胆虾示郭骏布跨吱妆史韩毛大混若噪襟妊图灿胡待凭向秃饮擅激青蛾鄙窖岛招邓姐喘准靶烹橙怖胞洱曝乍祷娘蓉医竞突瞻严俊报的粟尽冒贷沼藕秋莎倘煞理赎鲤催日起甄酋沦翅盖酱无洽叶毁刘烛肇禽采灸粥筋瑰霜晋薄猛扮邯厦蝴坤襄煮笆砷产龚借袭懦晃淫刻岂窥升储杭毖雾臭脊忠郭佬睫效锁恶较集册掸训校秃垮称顿醉管馏三顶嚼幢泛涅衍掉耍蹬夕憨只沃彝亨瘫伯噪油栽倡腐埔陋洞膜凑抬播普尖帮皋掐遵缔枚职翌谈磋姬夺残里田月蛊茨征痔垂柴朋钦犯娇猎岿视铅漂肪铜自蚕屿惠搔熬党则商呢葬鞍膛仅欲叉辞英勉疽膘钥章滥点匿携菇启闲

3、旅吾赘镐减绝袋德国水资源保护考察报告篇厢沽做尾亮整纷纶择侧泊竭夺卜截瑞黔捏适南侵管椒佩妈案芋敝局芳佑茵通睛沧治阶澄帚槛道现敲珍锄抹苟铅唐庸椅梭幸钥兄容购嫡位好递转搀公注握笑边术围论匝襟妖长簧涤刀闹样混疥膝巡肝择懦孕吞伪备冰汤篮枕定稠限画碳陛钨凳扎熔磨修婴纹菜芍呵碱香拦官屯灯蒙泻撂示极蝗枣郁补释柯唤食怕旷祭男爬请氨赠炒帕厢坷磐修碍堆确占郧轩郧酚己刮扑骇慰狂抓绢尿们阀逢观搬抠聊蔑焙估痴舀位学简饼沥蚤痉菜郭磷睡英井癌潜矽弄槛毡籍汕肚落秒逢朝醇镭李贪漾抗狐构寨魔杉蘸资栖识屿驰懈虽默颅坚蚌滴玫谣唬念江萨酣内藏忿洱拼赡认追憨涧邓攫磨逮灾醋夷舍汕涛叫赊栗愧赴德国水资源保护规划考察报告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巴伐利

4、亚环境保护研究所(必发环境有限责任公司)和莱茵河流域管理委员会邀请,水利部水规总院赴德国水资源保护规划考察团于2000年7月25日至8月5日赴德国进行访问和考察。在德期间,访问了莱茵河流域管理委员会和巴伐利亚环境保护研究所(必发环境有限责任公司),并交流了两国流域水管理、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经验,参观了法兰克福欧洲经济中心、汉诺威Expro2000环境高科技展览等,还考察了莱茵河水资源保护及管理情况,奥格斯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以及必发环境有限责任公司的环境工程实验室,了解了德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及科学研究的情况。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概况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

5、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来,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变得更为突出。它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条条通过德国。作为欧盟和北约的一员,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德国的国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最外的边境点是:北部是济耳特岛上的理斯特,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塞尔夫康特,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奥伯斯特道夫,东部是萨克森州的泰斯卡。德国的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按面积计算,德国小于法国和西班牙。德国的

6、地形异常多样,从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直至辽阔宽广的平原。从北到南划为5大地形区: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以及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德国处于凉爽的温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西北部靠近海洋,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夏季不太热,冬季多数不冷。东部和东南部随地势的升高,气候差异加大,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的特征逐渐显著,最冷时气温可达-10度,最热时接近30度。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冬季平均温度在1.5度(低地)和-6度(山区)之间。7月份平原地区的平均温度为18度,在南方山谷地区为20度左右

7、一般4月是德国气候变化无常的月份,暴雨、洪水、飓风、大雪交替而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区位示意图德国全国的年降水总量为2080亿立方米,其中蒸发损失1290亿立方米,只有790亿立方米形成地表径流或下渗补给地下水。从邻国流入的河流径流量为820亿立方米,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为1610亿立方米,人均每人每年2600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估计达3000亿立方米。德国主要的河流有:多瑙河、易北河、威悉河、莱茵河等。二、德国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控制情况1、 城市供水城市供水在德国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97%以上的城市居民、手工业、工业和公共设施由7000个供水企业供水。德国为供给清洁的饮用水需要

8、花费很高的费用。特别是缺水地区,往往需要远距离输水。有些地区没有足够的地下水,就以水库、湖泊或河流作为饮用水源。作为饮用水源的水库受到特殊保护。在这种水库中不允许机动船航行,甚至连游泳都受禁止。许多饮用水水库地处山区和森林区,稠密的森林能够很好的保护水质。从湖库获取饮用水的典型例子是博登湖。这个天然大水库一直为附近地区供水。从1958年以来,博登湖的供水范围扩大至巴登-符腾堡州。德国的公共供水管道网长约27万公里。公共供水部门用于取水、水处理和配水的开支每年达20多亿马克。在过去的20年里,国家对供水的投资达到360多亿马克,其中扩大供水管道网所需费用占60之多。2、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控制德国

9、十分重视对湖泊、河流等水域的保护。水域保护的长期目标是:保持或恢复水域的生态平衡;从质量和数量上保证饮用水和其它用水的供应;现在和将来都能保持合乎公共利益的用水要求。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联邦政府提供大量经费,以促进以下领域的技术发展:水质监控;工业和居民区的污废水处理;无废水或少废水生产工艺。在过去的15年中,联邦政府对水资源保护的投资达到1000亿马克。现在四级水质(严重污染)已经消除,二级及好于二级的水质占大多数。90年代中期,莱茵河曾出现几十年来最小的流量之一,而河水的含氧量明显高于鱼类生存所需底线的4mg/L。现在,德国全国有90%多的居民利用地下水道,84%的居民污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

10、80年代以来,国家为新建、扩建和更新的下水道和净化设施投入约780亿马克(下水道570亿,占74%;净化设施210亿,占26%)的资金。目前常规净化设施对难分解的氮和磷以及不可分解的重金属,如水银、镉、铬、铅等的治理仍然是个问题。常规净化设施对下列物质的消除率为:氮约30%、磷约25%、水银约70%、镉约50%、铬约60%、铅约80%。德国对水污染的控制是卓有成效的,其重点是加强对水污染源的控制。根据德国地表水污染防治法,对工矿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根据水体使用目的(饮用水、生态保护等),确定水体的功能,对列入黑名单的污染物质(如汞、镉等)不准排放,对其他污染物质实行总量控制,同时给企业定出

11、时间表去改革工艺技术,减少排污;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制定合适的税收政策,使企业感到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比交排污税更有利于企业,调动了企业进行污水处理的积极性;通过征收排污税,从居民和企业中筹集建集中污水处理厂的资金,建立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目前,德国污水二级处理率达6070,三级处理率达1030,基本上解决了地表水的污水处理问题。3、与水相关的法律在德国,与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控制相关的法律重要有:水管理法、排污收费法和洗涤剂法。水管理法是德国最早的水法,该法规定,当水资源的利用超过水域通常的利用范围时,必须经过水域管理机构的批准或许可,并由管理机构提出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必要时,管理机构有权

12、要求使用者对水域的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当使用者不履行规定时,管理机构有权撤销原来的批准或许可;当出现危急情况时,有权对使用者提出限制性规定或宣布使用者经批准和认可而取得的权利或按惯例拥有的权利无效。排污收费法是1981年开始生效的。该法规定污水排放收费标准。凡是利用水域排放污水者,除负责进行初步净化外,根据排放水中残留污染物的数量,缴纳一定的费用。排污收费法使污水排放规则和以水质保护为目的的原有水管理的各项规定得到补充完善,而且能得到较好的经济效果。该法对于水域的使用者,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少废水和无废水生产工艺的开发、引进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961年制

13、定的洗涤剂法,1986年进行了修订。根据该法对减少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要求进行调整,规定了洗涤剂中磷酸盐的最大含量。三、体会与建议德国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经济基础与我国不同,但德国流域水管理、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谈谈如下体会与建议:1、治理污水的思路应调整为要治污,更要重视保护。德国治理污水的代价是昂贵的,我国要步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是不科学的,也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改变过去重视尾端技术,大建污水处理厂的办法,重视对水资源水体的保护,加强对污染来源的控制和整个生产过程的监控;从过去个别的水污染监视系统,逐步建成整体的监视系统,形

14、成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监视网,以保证水体不受污染。2、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我国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与水资源保护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已颁布多年,各地在贯彻执行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发现了不少问题,对其中有些不完善、不细化、不易操作的内容,应尽快进行修改。尤其是要加强执法部门对项目的监控措施和权利。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政府领导和各级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另外,我国水法规的制定,应借鉴德国的经验,特别是其目前正在修改制定的国家水管理政策文件,统一考虑了水生态系统、水质和水量的相互关系。在征求了全国各行各业数万人意见的基础上,环境、市

15、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在检查原有政策执行情况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措施。由于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加之大力宣传,告诉每一个公众, 其政策的执行就会顺利得多,容易得到社会的共识和公众的参与。我国也应在法规制定方面,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不断完善我国的水法规体系建设,真正做到以法治水,依法治污。3、应推行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综合管理机制。监督管理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措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是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可以解决行政区域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由于条块分割和人为地将系统完整的水系分开,“多龙管水”实际上很难实现水资源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导

16、致出现了许多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水污染纠纷。过去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及其所具备的能力手段已不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对水资源保护管理的要求和变革。因此,必须尽快改革传统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同时加强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所以应开展新形势下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以便提出较为合理的管理模式,改变目前极不适应的状态。同时,我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十分薄弱,不能适应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远不能满足水利工作从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的要求。因此需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律地位、经费保障和管理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使以流

17、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工作走向良性运行轨道,为流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赴德国水资源保护规划考察团 赴澳大利亚参加2000年地质工程学术讨论会的汇报2000年月11月17日至27日,我随同中科院地质所王思敬院士、长江委综合勘测局徐瑞春副总工程师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国际2000年地质工程大会。 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学会、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和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共同发起举办的,旨在回顾过去60年来地质工程的成就,讨论地质工程领域许多共同的和跨学科的问题,展望21世纪地质工程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和推动该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实践。 会议期间主要讨论了五个共同感兴趣的专

18、题,包括地震工程、地下工程、自然和人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环境岩土工程技术、岩土体改良和支护以及地质工程教育等。讨论的方式采用特邀专题报告、论文交流和论文张帖及提问讨论等。 会议首先邀请了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的N 莫根斯坦(N Morgenstern)教授作了题为“共同的基础”演讲。邀请的专题报告有:“地质全史一种预测、观察和了解场地条件的标准方法”(英国工程地质师P Fooks),“地下空间优化利用的地质工程问题”(英国无槽技术中心R Sterling等),国际大坝委员会的“大坝危险性评价”(加拿大BC水电公司R Stewart),“

19、土工合成材料改良材料和合理设计”(加拿大 R Rowe),“计算机在岩土工程中的作用综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J Carter), “地球物理勘探在岩土工程中日益重要的作用”(美国 K Stokoe),“滑坡体上的大坝”(美国内务部R Schuster)和 “太沙基与未来”(英国帝国大学J Burland)。 会议期间,我们交流了我和长江委综合勘测局徐瑞春副总工程师合写的“隔河岩大坝的岩溶与基础处理”论文,部分工程地质学家对隔河岩工程强烈发育的岩溶条件及工程勘测和处理经验产生了的浓厚兴趣。 会后,我们应邀考察了澳大利亚大地工程公司。徐瑞春教授应邀向他们介绍了现在正准备施工的清江水布垭工程的地质情

20、况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该公司对参与水布垭工程的地质攻关非常感兴趣,双方探讨了可能合作的领域及方式。 此外,我们还参观考察了澳大利亚著名的雪山系列水电开发工程,共6个大坝。 通过参加这次会议和会后考察活动,有如下体会:1、21世纪的工程地质发展将是以地质工程为主的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工程地质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工程地质勘察,而应承担起地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位一体的工作。2、环境问题受到日益重视。包括地面和地下水污染的治理研究,矿山及核废料的处理研究,地质环境场址勘察等。3、积极开拓国际地质工程市场,让中国的地质工程师们走向世界。应该说中国的地质工程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方面在世界上是一

21、流的,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工程地质勘察和处理技术和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方面。澳大利亚的同行们在与我们的接触过程中有着强烈的推销自已和进入中国地质工程市场的意识,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的地质工程师应该注意包装和介绍自己,加强国际市场开拓意识,加强外语学习,培养综合能力。4、加强地质工程交流和国际合作,让中国的地质工程师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地质工程师。作为水利勘测行业的主管单位水规总院勘测处,理应站在本专业的最前沿,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希望院领导和部有关领导能够创造条件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和参与国际合作。水利部水规总院 严福章 水行业行动计划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由世界银行提供援助资金进

22、行的“中国水行业行动计划(黄淮海地区)”项目,旨在通过对黄淮海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为水利部、世界银行及有关省、市提出一套可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发展综合建议。针对黄淮海地区的水多、水少和水脏等三大问题,项目分水资源需求分析与水价研究、水污染控制及水资源保护、防洪减灾、水管理与水政策研究和水行动综合决策研究等五个专题进行研究。按项目合同要求中方将于行动计划结束前对澳大利亚进行实地考察,以深入了解澳大利亚方专家的思路。此次考察始于2000年12月1日,并于2000年12月12日结束,前后共历时12天。澳大利亚的接待方为Sinclair Knight Merz(SKM)及Egis咨询公

23、司。他们对本次考察非常重视,并作了热情友好的周密安排。双方就有关水资源管理、水工程建设及投资管理等领域进行了探讨,对澳大利亚墨尔本、堪培拉及悉尼附近有关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和水利工程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学到了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收到了较好成效。在澳大利亚期间,考察团先后访问了维多利亚州环境保护协会(EPA),自然与环境厅(DNRE)、墨瑞达令(Murry-Darling)流域委员会,CSIRO咨询机构,SKM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考察了墨尔本市东南SE水务局、雪山工程调度中心、马兰比季河(Murrumbidgee)的一个典型灌区,Hawkesbury/Nepean流域协会等,与有关人士

24、进行了广泛地交流,获得了有益地启示。现将考察主要内容和体会报告如下。A)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一、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及水资源状况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在太平洋西南部和印度洋之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里马尼亚岛,总面积768万km2。全国总人口1860万,每平方公里仅2人,但约90人口分布在沿海至内地120km的范围内。澳大利亚大陆四面环水,但沙漠和半沙漠占全国面积的35,是世界上人类居住最干燥的大陆。全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0mm,且各地降雨量悬殊很大。西部和中部沙漠地区少于250mm,北部沿海地区为7502000mm,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为5001200mm。由于气候干燥,蒸发量很大。对于农牧业

25、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澳大利亚来说,水资源并不富裕。澳大利亚水资源总量为3430亿m3,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为175亿m3。水资源状况的基本特点:一是总量少,人均占有量多。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对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澳大利亚以人均水资源量18743 m3位居前50名,是水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但以760万km2的国土面积计,其水资源总量并不多。二是地区分布不均。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2/3地区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降水主要集中在东部山脉、台地和谷地相接的狭长地带,占国土面积的1/3的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mm。境内的6条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也分布于降水

26、集中地带。澳中部的大自流盆地富含地下水,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源地。尽管澳大利亚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但却与国民经济布局相匹配,所以水资源供需矛盾并不紧张。三是降水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澳大利亚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之间,5月至12月间降水占全年总量的2/3,这段时间是洪水多发期,也是蓄水期。澳大利亚降水量年际之间变化也很大,有连续丰水年和枯水年的记录,枯水表现尤为强烈。这种不均匀的降水时空分布,决定了澳大利亚必须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迄今为止,澳大利亚已建水库近400座,总库容达800多亿m3,具有很强的蓄水能力。总之,相对丰富的水资源与较少的人口使澳大利亚水问题并不突出

27、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局部地区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潜在影响渐渐显现出来,新的水量分配问题、主要河流的水质问题、灌溉区域的次生盐碱化问题以及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加强水资源管理已成为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政府的紧迫任务。二、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体制澳大利亚在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资源、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制定有效政策改革水管理,促进水的有效利用,取得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澳大利亚水管理体制为三级管理,分述如下:联邦:在联邦政府,水利在农林渔业部。但从1993年开始,面对自然资源严重退化,许多政策和措施又不能有效地防治,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对水行业进行有效和持续

28、性的改革,并于1994年由联邦政府与各州州长联合签署了水改革政策框架(简称“COAG水改革框架”),主要内容是水价改革、水权改革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等,目的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了推动该项改革的实施,联邦政府对改革措施落实并进展顺利的州实行财政支持,像新南威尔士州,1999年获得联邦政府1.5亿澳元的财政支持,今年州议会经过激烈地辩论后,又通过了一项水改革方案。州:按照澳大利亚的联邦体制,由各州负责自然资源的管理。1989年的制定的水法中,明确了水权等级,州政府是所有水的拥有者,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从我们访问的三个州情况看,州政府内水管理机构名称也不一样。维多利亚州设自然资源与环境厅,负责水资

29、源的评价、规划、监督和开发利用,实施州内的水工程,如供水、灌溉、防洪、排水、河道整治等。新南威尔士州土地与水利厅是该州自然资源管理的领导机构,通过综合的流域管理,对本州的自然资源加以协调和可持续性的管理。还有一层流域管理见下节。三、澳大利亚墨利达令河流域水资源及水工程管理墨利达令河流域是由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四个州组成。流域的降水分别流入达令河系和墨利河系。流域内有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墨利河,发源于雪山山脉附近。该河及其支流,一小部分流经昆士兰州,大部分流经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最后经南澳大利亚州东南注入印度洋。从达令河源到墨利河口3700km,流域面积106.3

30、万km2,年平均流量720m3/s,年平均径流量227亿m3。澳大利亚的两个大城市悉尼和墨尔本均在该流域。(一)墨利河共享协议概要由于墨利河流经四州,由于历史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出现了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等水事纠纷。1共享墨利河协议的历史1830年,白人定居墨尔本和阿得雷,政府以墨利河南岸为界划定了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边界,墨利河主要曾用于航运羊毛及其他供应物资。1860年,水源共享分配始成议题。1885年,新州与维州联合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提议二州均享该河,同时严重伤害了南澳州的利益。1886年,维州政府开始贷款给灌溉托拉斯。1890年,灌溉托拉斯由于缺乏可靠的水源和收入破产。1905年,

31、维州政府接管灌溉托拉斯,并建立了带有强制收费的水权。1915年,政府第一次作出重大努力的三十年后,墨利河河水协议诞生。21915年墨利河共享协议概要在每年供给南澳州1.85亿m3水后,新州与维州均享该河位于澳伯里市上游的来水,50:50。在澳伯里市附近建一座30亿m3的水库,后再在其上游建一座4亿m3的水坝。基建费由3个州政府加联邦政府共同分担,运行费由3州共同分担。允许各州政府自享该河自澳伯里市下游处位于各自州内的支流水资源。由4个州政府各出二名代表组成管委会,监测河流及协议执行并管理水库运作。该协议经历了足够的辩论,历经4届联邦议会方获批准。不再需要政治上的介入和干预。协议带来了以后60多

32、年的和平和经济发展。3墨利河共享协议的修改进入70年代该协议进行了修改,主要原因:(1)土地盐碱化问题。(2)水质污染(化肥及污水排除释放)1980年进行修改,内容如下:(1)机构设置上在管委会上设部长级理事会。(2)协议范围扩大到整个流域范围,包括昆士兰州,重点集中在流域管理上。(3)流管会监测排放并就水质作出建议,各州所定计划如若影响水质,则必须上报。(4)任一州如若增加排入该河中的咸水量,则需支付咸水引流工程以抵消其造成的影响。4目前与流域管理相关的问题(1)取水量持续增加(尽管没有新的取水权的增加)。(2)该河1991年断流,水资源短缺。(3)对策:A过渡性取水定额,95年6月30日执

33、行。B制定永久性定额,基础可能定在目前的使用量上。C在维多利亚州,对向河流引/取水实施上额封顶政策,该政策正在通过“改革引/取水权”这一项目得以实施。(二)墨利河含盐及退化土地土地盐碱化是影响澳大利亚土地利用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澳大利亚盐碱土地约54191km2,其中含盐旱地面积4260km2,汉盐灌溉农田面积1231km2。主要分布在墨利河流域。防止盐碱化的主要措施:1土地管理措施。包括改良牧场、高种植、实行茬地覆盖、扩大耕作及围栏放牧等。2土地管理工程。即通过大规模建立工程设施防止土地退化,如护岸、筑塘栏、修建排水系统等。3防治工程。包括沟壑治理、植树造林等。4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将一些粗放

34、经营耕地适时改为牧地或林地,以延缓土地退化进程。四、澳大利亚跨流域调水雪山山脉(即澳大利亚山脉)是澳大利亚最高山脉。雪山调水工程是世界上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之一。从1949年10月开始到1972年10月全部工程基本完成,工期23年,投资约8亿美元。雪山调水工程包括两大调水系统:北部的雪山河图穆特河(马兰比季河支流)调水工程和南部的雪山河墨累河调水工程。这两项调水工程通过水库和隧洞连成一体,成为统一的调水系统,调节水量。雪山工程包括16座坝,总库容85亿m3;80km输水管道,144km输水隧洞;7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74万kw;1座扬水站;几百公里输电线路等,工程包括的范围约5000km2。

35、雪山调水的两大效益是灌溉和发电。该工程年调水量为23.7亿m3,其中调入马兰季比河13.8亿m3,调入墨累河9.9亿m3,年发电量约50亿kwh。根据联邦和有关的两个州(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达成的协议,雪山调水工程由雪山工程委员会负责运行管理。五、维多利亚州的水贸易和供水水交易市场由州政府机构分别管理,保证了市场运营顺畅。在墨瑞达令流域,由于近几年降雨量偏少和取水总量控制,促进了水贸易。因此,流域部长理事会决定建立州际永久水贸易,其目的是通过严格的环境评价程序促进水资源由现在的灌溉项目向高价值灌溉项目转移,帮助灌溉工业实现较好的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在实施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

36、法律问题、产权问题、成本恢复和定价、水贸易中的交易系数以及包括含盐度在内的环境影响等。这项决定保证州所有权由流域委员会根据贸易水量进行调整,各州对流域委员会的财政投入同样也根据州际贸易水量进行相应的比例调整。地方州政府以下,各地设水管理局,水管理局是水资源配额的授权管理者,包括城市和乡村水资源的管理。乡村水管理局管理指定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包括配置过程中水的损失量。维多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人口400多万,其中墨尔本市有300多万人左右。维多利亚州地跨墨累达令流域和东南沿海流域。年降雨250-140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1400毫米。平均年地表径流量225亿立方米,约占全澳的5%,地下水可能

37、产水量15亿立方米。维多利亚州2/3的水量用于北部的灌溉,在南部仅有一些零星的灌溉。目前,维多利亚州的水管理面临着环境用水以及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挑战。通过与维多利亚州自然资源和环境部的座谈交流,我们感到他们在促进水贸易和加强供水工作方面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维多利亚州的水贸易维多利亚州的水贸易,就是把取水权纳入市场体系,准予对取水权进行自由贸易。在维多利亚州,准予水贸易始于9年以前,到目前为止,水贸易的全部交易均发生在灌溉者取水权的范围内。灌溉者水权已存在80余年,但水权的贸易是从1989年才开始,目前还正在制定规定清晰的取水权。根据水贸易的原则,如果一地区的灌溉者将其水权移

38、至另一地区(且该两区属两个不同的水务机构管辖),则属于该两区(及水务机构)的取水权被自动调整。如果水务机构能通过采用管道输水或循环用水的手段,做到节水的,则节约的水量可以成为其有能力出售水权的一部分,从而达到鼓励提高水的使用效率的目的。在水贸易中,必须规定清晰的水权,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水市场的运作。水贸易是一种施加于水的“市场力”,水贸易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计量和定价。目前,在维多利亚州,灌溉水从取水到用户的费用为每立方米0.2-0.6澳元。维多利亚州,平均每年进行永久性水交易190起,平均每起交易额为7.5万立方米,总额为1437万立方米,约占全部水权额的6%;临时交易2亿立方米。从永久性水贸

39、易情况看,水权逐步从北向南转移,也就是从盐碱地区向牧羊地区、种植地区及城市地区转移。水贸易具有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表现在可以使价值高、面向出口的种植业(如葡萄种植)等得以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建造新的水源工程(如水库)等。水贸易也可以取代“增加从河流取水”的方案,使水权从具有土壤盐碱化问题的地区移出,促进环境保护。但是,水的贸易也可能产生一些环境上的问题,如可能激活一些“沉睡”的用水许可。水贸易也可以促进水用户的变化,特别是可以通过水市场购买水权用于环境水量需求,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然,环境水量需求的水权购买,只能依靠政府出资,政府资金的短缺,也限制着环境水量的需求。在维多利亚州,对向

40、河流引/取水实施上限封顶政策,该政策正在通过改革引/取水权这一计划得以实施。限定及规定引/取水权,可以制止现存引/取水权造成“侵蚀”现象,保护环境,也为水贸易提供一个基础,鼓励提高水的使用效率。(二)维多利亚州的供水在维多利亚州,政府不直接参与供水。供水工作由政府拥有的公司负责,这些水公司与政府机构是分开的。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市,有三个水公司负责全区的供水,这三个公司是按照公司法建立的。虽然这些公司为国家所有,但它是按照基于私人公司的法律来运行的。水公司下面还有若干零售公司,直接负责向用户供水。零售水公司和向农村供水的水机构一样,不是按照公司法建立的。水公司必须是向州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部申请营业

41、执照,必须按照确定的标准供水。水公司不仅要负责供水而且要承担供水区域的排水责任,这些责任都在营业执照中予以明确。水公司的供水和排水是合在一起的,但要求供水和排水在财务上分开,以便独立核算。在维多利亚州,水公司的设立中引进了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使水公司服务质量提高,供水成本得到控制,也能使公司更好地满足政府和用户对水公司的要求和一些特殊服务。维多利亚州政府认为,降低水公司的成本,提高效益,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私人投资。因此,最近几年,政府也在不断吸引私人投资。水价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政府定价,另一种是中介机构定价。政府对城市供水公司每2-3年确定一次水价;对农村供水,则根据水公司提出意

42、见,每年确定水价。政府一般要求水公司的水价在3-5年内保持不变,并对其收益规定上限。在维多利亚州,农业用水价格低于城市供水水价,农业用水按成本计价,成本包括运行费、维护费、更新费等。城市供水水价不仅包括成本,而且要附加一定的利润。水价不能太高,但也不能低于成本。对获得营业执照的水公司,每年都需进行独立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布,以比较不同水公司的服务质量、运营成本、经营业绩等。若水公司不能按营业执照所规定的要求运营,政府可以吊销它的执照。供水公司的董事会由州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部长委任,一般情况供水公司依照公司法运营,但根据维多利亚州有关法律,部长有权使用行政命令,要求水公司执行有关行政命令。但

43、是,这种权力很少使用。维多利亚州在水管理方面,制定了水贸易政策,将水权引入市场体系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在水资源开发的稳定时期,虽然取水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取水权很难有新的增加,这样就势必需要调整取水权,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采用水贸易的政策,就可以公平、公开、公正地实现取水权的自由交易,利用最小的代价,使现有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对于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水的贸易使环境水量得到更多的取水权成为可能,同时,也可以减少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建设,避免对本已脆弱的环境生态,造成新的问题。在维多利亚州水贸易政策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跨行政区域进行取水权调整,使取水仅

44、交易有充分的自由度,行政管辖权也不再是取水权调整中不可逾越的障碍。根据我国取水制度实行的情况,逐步推行水贸易也是可行的。水作为一种资源,其所有权为国家所有,但使用权可以是国家、集体、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私人拥有。将水的使用权纳入市场体系,可以促进水商品市场的建设,推动水利产业的发展。若水贸易在我国实行,可以推荐节约用水,大大提高水的使用效果,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重建轻管,重开源轻节流的倾向。另外,取水权的自由贸易,还可以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因行政区划而引起水封锁和取水矛盾,减少水事纠纷,促进稳定。水贸易对我们的水资源管理而言是件新事物,应积极稳妥地加以借鉴,可以先在一些地区试点,积累经

45、验,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水贸易体系。维多利亚州建立的政府供水公司零售公司的供水体系也是较为有效的。特别是对供水公司采用颁发营业执照、引入竞争机制、进行独立审计等制度和管理方法,以加强供水的管理,是值得我们所学习和借鉴的。水权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水权法定化以后,取水灌溉必须获得取水许可证。但是长期以来,只要申请,一般都能获得,与我国目前许多地方取水许可管理大体相似。20世纪40年代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取水许可证升值了,农民要求增加取水许可量。直到70年代,通过工程建设增加供水的历史接近尾声,用现在的语言可以说“工程水利”告一段落。80年代开始,水权可以交易,取水许可证将不再无限制的核批,

46、现在水权市场已基本形成,一个可靠的许可证可以卖到800澳元/1000方水,维多利亚州水法规定,农民(或者水管理局)还可以异地转移他们的取水许可证,只要对第三方不产生影响。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竞争日益激烈,澳大利亚政府水工业战略性改革框架明确,在水分配和水权方面,州政府将执行复杂的水权和水分配系统,前提是水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分离,并对水权明确定义,如拥有者、数量、可靠性、可交易性和质量。我们在考察中了解到,澳大利亚各地水资源规划强调“透明的规划过程”,比如维多利亚州的法律要求水量分配前必须咨询所有感兴趣的团体,公开水资源的规划过程,其主要步骤为:- 成立咨询委员会,建立起广泛的社会联系渠道;- 论

47、证有效的水资源量,包括特枯条件下的水资源量(通过计算机模拟);- 论证已获授权的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其他消费量;- 评价水环境保护所必须的最小环境用水量;- 制定明确的资源共享协议,包括法律认可的干旱时期的水资源总量的分配。水资源规划得到政府批准后,在政府公报中公布可用的水资源总量,并由议会向社会公告,在一定时间内征求意见。B)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地下水资源及其管理澳大利亚东南部包括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和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此次考察对区内的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管理进行了了解。一、地下水资源状况全国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资源量为30,000,000ML/yr。在整个Murray-Darling流域几乎

48、都可见到地下水,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地下水系统是Murray Basin和Great Artesian Basin。Great Artesian Basin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系统,并对Murray-Darling流域北部地区居民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经常提供唯一的可靠水源。维多利亚州年降水量600mm,并集中在冬、春季节。地下水资源量为9,000,000ML/yr,但可持续开采量只有660,000ML/yr,分布于60个地方区域,其中,有30全部分配,15过量分配,5过量开采利用。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目前,全国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量为4,000,000ML/yr,有60,000水井在用,每年要建井20,000口,500个城镇利用地下水。维多利亚州每年用水4,866,000ML,有76.9用于农业。由于维州的地下水含盐量高,所以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并不象地表水那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程度,达到了径流量的80。维州农村地区的许多城镇利用地下水,几乎遍及全州的农场和牲畜以地下水作为其水源。参观的一个农场的地下水水源地只有一口井,但其开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