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为家人添欢乐》教案1.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412025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为家人添欢乐》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为家人添欢乐》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为家人添欢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在充分感受家人的爱之后,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自己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若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学会体察家人,适当帮助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就有减轻家人的辛劳,为家人的生活增添欢乐。 学情分析 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讲述平时在家的表现,并通过“多彩的花瓣”活动,学着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激,能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会做的学着做,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为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设计理念 依据课程标准,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下,深刻体验到家人爱的无私,感受到“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让家人快乐。”爱周围的人,并能怀有一颗宽容友善的心。能做的主动去做,不能做的学着做。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减轻家人的辛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学会体察家人,为家人的生活增添欢乐。 教学难点:能做的主动去做,不能做的学着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让你们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这节课带来,你们带了吗?和现在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变化?(生回答)你们的变化可真大,生活的点点滴滴伴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家人的爱又让我们一年年成长起来,家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让我们学着回报家人的爱,老师板书《我为家人添欢乐》。(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家人的爱。) (二)合作交流,体验感受 1、结合图片说一说你平时都做了哪些让家人省心、放心、开心的事?(生回答) 2、创设情境,检测学生在家的表现。(师问生答) a、奶奶病了,躺在床上…… b、妈妈下班回到家,很累了…… c、爷爷在家闷得慌…… d、爸爸正在休息…… e、妈妈洗衣服时…… 师讲孝敬父母的传统故事《黄香温席》。 提问:1、听了黄香的故事,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2、说说你平时常为家里做了哪些事?(生回答:捶背、洗袜子、倒垃圾、择菜……)(师板书:能做的主动去做,不能做的学着做。) 3、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一些节日里“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试着为家人献上你特别的爱,老师讲明明的故事:今天是三月八日,明明放学回到家看着爸爸在厨房忙着做丰盛的晚餐,明明奇怪地问:“爸爸,今天是什么日子呀?”爸爸说:“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你妈妈的节日,妈妈常常给我们做饭,今天我们也来做一顿丰盛的晚饭,让她高兴高兴。”爸爸和明明准备好了晚餐,妈妈也下班回到了家,明明快步走到门口,他会对妈妈说什么?(设计意图: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讲述平时在家的表现,学会体察家人,为家人的生活增添欢乐。感受到“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让家人快乐。”) 4、师:三月八日是妇女节,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母亲节和父亲节是哪一天?(生回答) 学生读母亲节和父亲节,并划出各是哪一天?(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师:你们瞧(出示向日葵)这是父亲节时明明画的画,并写上了祝福的话:“祝爸爸永远开心、快乐、笑口常开。”书中也有一棵向日葵,你们看它漂亮吗?(生答:漂亮)师:花瓣美不美?(生答:不美。)师:没关系,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把它打扮得更美丽,我们就把自己在家做的能使自己家人开心的事,你平时常为家里做的事写在花瓣里,然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设计意图: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为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2、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活动。 3、学生作品展示并谈本节课的收获。 4、听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5、老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歌声会让家人感动,你们的笑容也会让家人欣慰,让我们把快乐带回家,为家人增添更多的欢乐吧! 课后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未知过程的探究者、学习的主动者。 教学时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我设置情境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a、奶奶病了,躺在床上……b、妈妈下班回到家,很累了……c、爷爷在家闷得慌……d、爸爸正在休息……e、妈妈洗衣服时……)从而知道“能做的主动去做,不能做的学着做”。知道特别的日子,特别的爱,利用这些节日表达对家人的感谢,并动手活动、持之以恒。使活动真正开展起来。 本课结束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只注重表扬出色的学生,没有考虑到没有完成作品的学生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