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材料探究题课堂实录(文字类).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0776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探究题课堂实录(文字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材料探究题课堂实录(文字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材料探究题》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老师:易澎 课前老师已经下发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进行预习。 师:当今世界,信息和新闻是满天飞的,如果你读不懂这些材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一段一段的卡片式或者片段式的文字材料,这样的才来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课本中的文字材料如此连贯,如何去读懂这样的材料呢?就需要我们去学会如何提取材料中的信息。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就是文字类的材料探究题是如何解题的。(教师板书:文字类材料探究) 接下来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材料探究的概念:综合性性学习中的“材料探究”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一般选取社会上的热点现象或热点问题作为材料,一是探究事物间的逻辑联系,主要是因果关系;二是探究事物内在的规律或特征,这类题目大多要求从几段材料中归纳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 好!我们继续看一下材料探究题有几种常见的命题形式,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出来。 (生齐读:一、寓意探究型 二、观点表述型三、信息提取型 四、材料比较型) 师:这些类型的题目我们应该怎么解决,我们要从中找到答题的规律,那今天我们的课堂目标就是——从做题中坦就答题的规律及思路。我们话不多说,以题来解答。 (ppt显示“寓意探究型”题目的概念:材料以叙述故事为主,要求由事及理,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表述时应上升到一个哲理高度。) 大家先简单了解一下。 接下来同学们可以看到手中的材料第一个类型的题目,(ppt显示题目——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利用五分钟的时间,我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第一道题。在这里老师先做一个简要的提示,无论是在做材料探究题还是在做作文题,什么题目都好,我们的第一步就是 先要干什么?(生:审题)。对了,审题,那这一道题目分为两个部分,哪两个部分? (生:大题和材料) 对了,大题中我们得知这道题问的关键是材料的“启示”,(师板书:启示)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从文字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讨论结束后,请一位同学试着把找到的信息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并说说你会从材料当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师板书:原材料) (生进行5分钟的小组讨论,老师指导分析) 师:好!看一下哪位同学找处原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了,请他上来为我们板书在“原材料”下方。 生1板书——饿慌了的老鼠、待在缸里一顿饱吃、不是被乱棒打死就是被活活饿死 师:我们看到这位同学找出来的关键信息,第一个信息是:饿慌了的老鼠,我们会发现饿慌了的老鼠是我们这一则材料所说明的什么?(生:对象)(师板书:对象)而“待在缸里一顿饱吃”是这个故事的?(生:经过)(师板书:经过)最后“不是被乱棒打死就是被活活饿死”是故事的?(生:结果)(师板书:结果) 好!同学们把材料理得非常的清楚了,题目问的是从这则材料里面得到什么样的启示,那启示是不是就是说“这只小老鼠在米缸里一直吃,最终会被打死或者活活饿死”?(生:不是)不是,我们刚刚在做题之前说过,做这种题最终一定要上升到一个哲理的高度,所以在这里我们应该要探寻一下这则材料的本质,它到底想要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刚刚那位同学这道题做完了吗?(师板书:本质) 生1:做完了。 师:可以跟我们说一下吗?对象饿慌了的老鼠你觉得它的本质是什么? 生1:可以理解为人类。(师板书:人类) 师:非常好,那“待在缸里一通饱吃”是什么? 生1:我觉得是意味着人类的贪心。(师板书:贪心) 师:“最终会被打死或者活活饿死的本质”是什么? 生1:是由贪心导致的坏下场。(师板书:坏下场) 师:是否这个时候就能得到启示了呢?应该是怎样的? 生1:人类如果过于贪心就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师: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其实刚刚这位同学说的关键就是从原材料中提取出来的关键,(PPT展示关键信息——对象 经过 结果 原因)从中得出来的解题思路也非常明了。 接下来我们看到寓意探究型的第二道题目,我们也来讨论一下,(ppt展示题目——探究下面这则材料所隐含的道理:有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学家刚说完这句话,风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两个人都落入水中。于是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请按照第一道题的步骤,我们能不能解决第二道题,我们参照第一道题,试着从材料中找出材料的对象、经过以及结果,大家看一看这道题里面还是找“启示”吗?(生:不是,是道理)对了,是道理,同样要上升到一个哲理的高度。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了。 (生进行5分钟的小组讨论,老师指导分析) 师:通过第一轮的指导,现在同学们做题的速度非常的快,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划出来了,我们也找一个同学上来板书一下你找出来的原材料,这位同学你来吧,大家看看是否正确。 (生2板书:对象——哲学家和船夫 经过——讨论数学和历史,游泳 结果——哲学家葬身河底) 师:(重读题目)这则材料蕴含着一种讽刺的意味,那它想要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到这位同学找出来的原材料关键信息,同学们感觉有问题吗?(生:没有)大家都赞成这位同学提取的信息。为了更好的区分,我们把这位同学的信息划分一下,分成两个不同的对象:哲学家/船夫,讨论的内容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内容:数学和历史/游泳。结果怎么样呢,是哲学家葬身海底,失去了生命。那通过这些原材料,他提取的原材料是不错的,那本质是什么,刚刚那位同学请继续回答。 生2:哲学家是那种空谈理论的人。 师:非常好,那他讲的是什么呀? 生2:他讲的师数学和历史,(师板书理论)船夫讲的是实践的内容。(师板书实践) 师:恩,船夫不懂历史不懂数学这些理论,那他会什么呀? 生2:他会游泳。 师:结果呢?哲学家葬身河底,你探究到的这个本质是什么? 生2:最终哲学家失去了生命。 师:那哲学家和船夫分别代表了什么呀? 生2:哲学家代表空洞的理论,船夫代表实践。 师:那空洞的理论和实践哪个作用比较大?所以其中的本质可以找出来没有? 生2:实践和理论要相结合,只有理论往往是不够的。 师:对了,实践的作用往往要大于空洞的理论。他的总结怎么样?合理吗?(生:合理)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一下。(生鼓掌)(ppt展示该题答案)看来大家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答题的思路和规律。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个类型的材料探究题——观点表述型,这类题给出的材料一般是某种社会现象或是社会热点,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本质的探究。Ppt上给大家介绍了答题的技巧,回答时应先表明自已的观点,再结合自已的想法作出评价,由观点再到评价,大家可以记一下。这类题目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的,如何表明,我们先来看到资料中的第二大题的第一小题。 (ppt展示题目——请你就下面这一类社会现象,谈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台湾歌星周杰伦一曲《东风破》,风靡一时,于是,许多从不喜欢民乐的年轻人找来古曲《东风破》欣赏;北师大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论语》,由此《论语》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大型电视节目“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人再读《红楼梦》,“红学热”再度升温。) 同样要先读大题,先要审题。“请你就下面这一类社会现象”也就是说明,虽然在材料可能有很多种社会现象,但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社会现象,我们就要找到它的共同点在哪里。第二点,要你谈谈看法,一个人的看法,他会有好有坏。你觉得有利还是有弊,自己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好下面同样展开讨论,找出关键信息,分析本质。 (生进行5分钟的小组讨论,老师指导分析) 师:老师看到有些同学已经做好了,先请这位同学上来板书原材料的关键信息,其他同学继续讨论。 (生3板书:对象——周杰伦《东风破》/于丹宣讲《论语》/大型电视节目“红楼梦中人” 经过——流行音乐/中央电视台/选秀节目 结果:古曲《东风破》风靡一时/“红学热”再度升温/《论语》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 师:这一道题目看似是一段文字,但实际上是隐含了几则材料,有些同学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就蒙了,题目中给出这断断续续的三则材料究竟什么意思啊,所以我们先要找到他要问什么,对不对?先归类他的共性,看看它本质上要讨论的是什么问题,知道了本质上要讨论什么东西,才能谈自己的看法。那么一起看看刚刚这位同学提取出来的原材料信息,对象:周杰伦《东风破》/于丹宣讲《论语》/大型电视节目“红楼梦中人”。经过——流行音乐/中央电视台/选秀节目。结果:上面说到的三种现象都得到了流行。这样的结果给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呢,刚刚那位同学造出来了吗?(生3:找出来了。)那你告诉我从中看到的本质,对象的本质是什么? 生3:对象就是现代的流行音乐,节目之类的东西。(师板书现代时尚) 师:恩,我们可以概括起来这都是一种现代时尚。我们都听歌都看电视,但是呢,很少人还会去翻这个书。好,那“经过”的本质呢,传播的途径是什么? 生3:现代传媒工具。(师板书:现代传媒) 师:哦,非常好,通过现代传媒工具传播。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呀? 生3: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传统文化。(师板书:重新关注传统文化) 师:哦,对了,非常好。所以我们刚刚说先要把题目找出来,你现在找出来了吗,可不可以告诉大家? 生3:题目就是针对这类社会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哦,这类社会现象归根结底是什么呀?是利用现代媒体去传播传统文化,你有怎么样的看法。是吗? 生3:是的。 师:已经非常好了,请坐下,他的解题思路也就是老师的解题思路。(ppt展示最终问题:归根结底本材料要讨论的问题是:现代人借助现代传媒来传承古典文化好不好?)它又转了一个弯才得到这个题目,好与不好?老师这里直接给出答案了,我们可以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①这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承。现代人往往觉得古典文化距离自己非常遥远,但流行歌曲、电视节目可以拉近这种距离,传统文化借助现代传媒,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②对传承优秀文化不利。人们盲目追随时尚,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心态浮躁。传统经典应被大众熟知,但如果只因流行音乐、电视节目而去关注它,那么,只是凑热闹,并不能深入了解其精髓。 师:这个答案在我们这一节课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我们还是要把握好解题的思路。我们再看到下一道题目,这一道题的问题就很明显了,“有关玉树的地震,国家再次为遇难同胞设立国家哀悼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ppt展示题目)有没有必要呢?也要说明自己的缘由。这一道题目相对来说比较明显,老师给出答案,同学们自己看看就行了。 好!继续往后面看,第三类题型:(ppt显示)这类题一般给出一则或几则材料,要求提取一点或几点信息。可采用以下表述方法:某个对象在哪里什么时候怎么样。(表达时应根据具体内容和问题要求适当增减调整文字)提取几点信息其实就是对材料内容先分层再进行概括。 我们看一下这一类题型,相对前两种题目来说,这一类题目要简单很多,我们看到具体例题。(Ppt显示——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概括主要内容:2000年,中国电信嘉兴分公司开始建设宽带城域网;2001年,嘉兴宽带用户开始规模化发展,出现第一个企业用户,第一个宽带接入住宅的小区是建南公寓;2004年,宽带用户突破10万;2006年,宽带用户突破20万,开始第二次城域网改造;2008年,宽带用户突破40万;2009年,预计到年底,宽带用户总量超过55万,总体网民规模超过60万。) 首先审题,我们看到大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呀?“概括主要内容”,现在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迅速概括。概括主要内容同样需要找出材料的对象、经过、结果,但还要不要探究本质呢?(生:不需要)不需要,根据材料直接概括就可以了。 (生进行2分钟的小组讨论,老师指导分析) 师:这位同学你来概括一下。对象是什么呢? 生4:嘉兴宽带用户。 师:大家可以划一下。经过是什么? 生4:2000年到2008年. 师:恩,这里还有一个2009年,应该是2000年到2009年,这几年怎么样呢? 生4:从2000年开始到2009年的60万。 师:那你能从中看出的变化是什么呢?概括一下。 生4:使用宽带的人数日益增长。 师:好!坐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他答得对吗?对象没有问题,过程没有问题,但是结果是日益增长吗?从一个到60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所以说应该是“发展迅速”或者“大幅度的增长”。所以呢这里我们也要注意,答题的语言一定要准确,虽然很简单,但是浅水也能淹死人,答题语言一定要准确。 (ppt显示答案:嘉兴宽带用户在近十年发展迅速。/近十年嘉兴宽带用户激增) 接下来我们看到第四类材料探究题型——材料比较型,大家齐读一下这类题型的简介。(ppt显示:这类探究题都是由两则或以上的材料组成,这几则材料或者相近,或者相关、或者相反。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探究事物间的逻辑联系,二是探究事物内在的规律或特征,大多要求从几段材料中归纳出事物的共性或个性。 ) 好!大家看到例题。(ppt显示“探究西南干旱的原因”的三则材料)大家看到这一道题目,文段虽然很长,但它的需不需要绕弯啊?不需要,这个材料比较直观。大题上问的就是“探究西南干旱的原因”,三则材料看看我们能找到几个原因?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待会请同学回答。 师:这位同学找出来了没有? 生5:材料一中看出,西南地区高温少雨。材料二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师:速生丰产林的过度种植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材料三可以看出水电站密集上马,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师:非常好!我们会看到这三则材料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不是因果关系,二是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只要把每则材料的原因概括出来就可以了。 好!我们再看一道题,这一道题大家先思考一下。(ppt显示题目: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是万丈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没有跟团旅客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这个同学你来分析一下这则材料,对象是什么呀? 生6:老船长和卸货后的货轮…… 师:好!再想一想。 生6:…… 师:好!没有关系,老师来说吧。看到这一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应该是老船长,第二则材料是旅客。经过是什么呢?第一则材料是,船在暴风雨中行驶,怎么办?(生:往船舱灌水)对了,往船舱灌水,加重船体重量。第二则材料是游客要怎么样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嗯,那结果怎么样呢?加重重量后,两则材料里的人都没有事。老船长没有事,旅客没有事说明了什么?两则材料都相同,老船长和旅客代表的是人,增重代表的是要负担更多的压力,结果呢,都能稳步前行。将相同点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所以答案应该是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师:四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我们都已经讲解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答题思路。 1、审题,明确材料的主题意图。(大题——小题) 2、确认材料说明的对象。(一个或多个) 3、按提问要求确定材料相关信息,概括内容规律/比较分析特点变化/体悟代表象征的意义。 4、组织语言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具有完整性。 通过这一节课我们就回到了文字类的材料探究题,应该怎么样去解答,这是一个思路,仅供大家参考,当然这边这个板书也是百试不爽的,请大家记下来,以后遇到同一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套用一下。这一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1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