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周在全市退耕还林暨森林防火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周吉平
2003年8月
同志们:
我们刚从抗旱救灾第一线回来,就立即召开全市退耕还林暨森林防火工作会议,说明当前林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说明市委、市政府“加速生态建设,发展避灾林业”的决心。刚才,德席同志就过去一年的退耕还林和森林防火等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都赞成。等会,太平副书记、醇祥副主任、华中副主席还要做重要指示,请大家务必认真领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这两项工作谈几点意见。
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市全面铺开。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负责,林业部门艰苦奋斗,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工程进展顺利,取得突出成绩,向人民、向历史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我市退耕还林工作,我认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成绩显著、问题不少、任务艰巨”。
1、成绩显著。过去一年的退耕还林工作有四大特点,即“造林最多、投入最大、效果最好、覆盖面最广”。2002年全市退耕还林65万亩,比上年增加41万亩,增幅达170.8%,是我市历史上造林最多的一年;钱粮补助可达 万元,是建国以来国家造林投入最大的一年;全市共营造松类林21.18万亩、药材林3.6万亩、经济果木林6.51万亩、楠竹2.64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翻,有力支持了松竹和药材两大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邵阳县的林草间种模式带动肉牛养殖业发展,隆回县的林药间种模式可年创金银花产值2000多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是历年来效果最好的一年;工程涉及到全市所有的乡镇,绝大部分村组,是造林覆盖面最广的一年。
2、问题不少。退耕还林是林业建设上的一项新生事物,新生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因此,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退耕还林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一是大规模造林,时间紧,任务重,整地、栽植、苗木质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二是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规定认识不够,有些地方退耕后又间种农作物,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复耕的现象。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上把关不严,仍然有毁林造林,或将采伐迹地翻耕后充做退耕地验收等现象。在省级核查中,还发现个别地方上报空小班,其影响十分恶劣,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在思想上有足够的认识,在整改上有得力的措施,做到追有狠究,查有严处,杜绝再次发生。
3、任务艰巨。今年,我市退耕还林任务是60万亩。按照上级要求,当年任务当年完成,同时,在明年4月底以前还要力争完成2004年度的65万亩计划任务。那么,今冬明春,全市共要退耕造林125万亩,再加上因受灾需补植的13 万亩,总共就是138万亩,其难度不说是“旷后”,也只少是“空前”的。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应该用什么措施来保障工程顺利实施,我在德席同志的报告基础上,再强调“三个到位”,即“干部责任到位,林权落实到位,政策把关到位”。
干部责任到位,一是要求各级领导必须持之以恒不松劲,继续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今前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服务“三农”的重点项目抓紧、抓实、抓细。特别是乡镇领导不能只热衷于要指标,不具体抓落实;不能由“领导”退居“二线”,只敲边边鼓,不挑千斤担,把工作“返销”给乡镇林业站。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将退耕还林作为重要考核依据,对领导干部实行有奖有罚制度,切实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退耕还林工作的领导力度。二是要求技术干部分片包干,分片负责,交纳风险金,工资、奖金、年终考评与任务挂钩,实行“完成任务,人有奖;完不成任务,人下岗”的奖罚机制,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林权落实到位,就是要及时确权发证,落实“个体承包”政策。按照“还林一块、验收一块、登记一块、依法确定其权属”的要求,加快确权发证进度。对2002年以前的退耕还林合格面积,务必在今年完成林权证发放工作。5月份,我们已召开了“全市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动员大会”,但各地的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只有少数几个县成立了领导小组,仅北塔区安排了工作经费。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只能是工作越积越多,难度越来越大,不利于提高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各地必须立即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按户发放林权证,确保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稳得住、不反弹”。
政策把关到位。退耕还林的政策性非常强,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要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严格执行有关政策,着重把好“四关”:
1、把好地类关。在前段工作中,出现了诸如退耕地和荒山互串、休耕地作退耕地上报、农田退耕等违规现象,农民意见很大,不断向上举报。这既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是很细,也说明群众对退耕还林高度关注,政策意识非常强。因此,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在前头,从一开始就严格把关,不折不扣地做到不准毁林造林,不准将将荒山造林和未到户的坡耕地、休耕地纳入退耕地造林报帐,不准将农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不准与其它林业工程项目重复。避免再出现“亡羊补牢”、补不胜补,甚至是无法弥补的被动局面。
2、把好兑现关。退耕还林,给粮是关键。兑现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诚信”度,也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积极性问题。前段时期,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兑现工作滞后,粮食质量不合格等现象,违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违背了服务“三农”的要求。在这里,我再重申“十个不准”中关于政策兑现的三个不准:不准克扣钱粮补助,不准虚报、冒领、骗取钱粮补助,不准给退耕户兑现陈化、变质粮食。今后,如果再出现“害农”、“损农”问题,一律按《退耕还林条例》的有关规定,从重从严从快处罚。2002年度的退耕还林已通过核查,钱粮补助也已到位,对验收合格的面积,各县(市)区要立即组织力量,及时予以兑现,取信于民、取信于党。
3、把好质量关。“质为先”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要旨,是实现高效益的必然条件。我们要视质量为生命,象种庄稼一样种树。从设计到种苗到整地到栽植,层层把关,层层求严,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防范工程的质量风险。严格执行“五个不验收”原则,即: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不验收;不签订合同的不验收;质量不合格的不验收;不是良种壮苗的不验收;不抚育管理的不验收。一句话,就是要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把质量工作放在退耕还林工程的首要位置,抓紧抓细抓落实。
4、把好管护关。“一分造、九分管”,管护是衔接造林与成效的“关节”,一旦脱节,退耕还林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为确保工程建设成果,各地要在造后管护上着力于“三抓”:一是抓宣传。在宣传时,不要只强调退耕还林有多少钱粮补助,也要向农民讲清楚他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使群众充分认识到抚育、护林、林粮间种等和钱粮补助的因果关系,提高造后管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抓措施。及时与退耕户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责任。实行“户退统管、封山育林”等办法,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封山育林委员会,与各项目村签订护林责任状。每一个村明确一名村干部负责,安排1-2个责任心强的专职护林员,在尊重退耕户意愿的基础上,出钱出粮作为专项管护经费,做到每一片林有人管,每一座山有人看。三是抓落实。各地政府和林业部门要切实沉下去,认真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情节轻微的,责令立即改正;问题严重的,必须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甚至收回或扣发钱粮补助。确保“造林一块,成林一块,见效一块”,避免重蹈“退林还耕,越垦越穷“的覆辙。
同志们,退耕还林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更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希望工程”,是我们欠子孙后代的一笔帐,因此,请大家一定要下决心狠抓落实。下面,就森林防火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今年“春防期间”,我市森林防火工作成绩显著,同比降低了50%,尤其是“清明节”期间,更是创下了“零火灾”的历史记录。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我请大家来看一组数字:“春防”期间,全市共出动宣传车350台次,新建永久性宣传牌60处,书写标语10200条,各级领导发表电视讲话50次,发布电视公益广告120晚次,发表报刊宣传文章200余篇,各级领导干部督查695人次。清明期间,排查重点火险区600处,火警火灾易发地4000处,8000多人巡逻蹲守。查处森林火灾案件53起,行政处罚46人,刑事处罚6人。在此,我谨向战斗在森林防火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不过,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要有危机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比如: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安全用火意识还很淡薄,烧土坎、荒草、纸钱以及当前的烧玉米杆等现象屡禁不止;森林防火资金严重不足,全市仅解决财政投入29万元;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抓得不紧;尤其是7月份以来的持续高温,已造成森林火灾火警不断发生,共发生火警39起,火灾4起,过火面积11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面对当前火险级数居高不下,火警火灾一触即发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着重谈一谈“思想建设、法制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四个建设问题。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处置救助极为困难的自然灾害。现在,我市的造林面积以每年五、六十万亩的速度递增,如果放松了防火警惕性,一边造,一边烧,那就是对人民犯罪,对历史犯罪,对子孙后代犯罪。所以,全市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决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涛涛林海,付之一炬;百年树木,毁于一旦”的惨痛后果,严重危协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十六在把生态建设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有关部门,一定要象防“非典”一样防火,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邵阳的高度出发,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努力做到依法治火。要结合国家的普法规划,广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使群众真正知法、懂法、守法。严格坚持“三个不放过”原则,加大对火灾案件的查处力度,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是要抓好对第一把火、第一责任人的查处,做到见火就查、违章就罚、犯罪就抓,保证查处率在80%以上。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贻误战机的有关责任人员,坚决从严查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绝不姑息迁就。
三是加强组织建设,深入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温家宝总理就如何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讲了“五条标准”,一是机构健全稳定,人员精干高效;二是划分责任区,签订责任状;三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五是一旦发生火灾,有关领导要及时深入现场组织扑救。对照这“五条标准”,我们要根据市政府制订的森林防火“12条措施”,抓好五个落实:1、落实组织机构。市、县、乡三级森林防火指挥部一定要机构健全,人员稳定。2、落实防火责任。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从市到县(市)区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签订五级森林防火双向责任状。尽快制定和完善森林防火考核奖惩办法,对领导得力、措施到位、成效显著的单位及领导,予以表彰奖励,对思想麻痹、工作不力、处置指挥不当的,严格追究领导责任。3、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建立了望哨所、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等与工程造林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4、落实防火经费。今年“春防”期间,全市总共只解决了29万元防火经费,只有去年139万元的20%,有3个县甚至没有安排一分钱,这是违背“12条措施”的。我们不能因为今年“春防”搞得好,火灾少了,就忽视了森林防火工作。也不能总是强调地方财政困难的一面,要学会花小钱办大事,不要等到出现“越烧越穷,越穷越烧”的恶性循环后,才来认识这个问题,那就追悔莫及了。大家想一想,邵阳县困不困难,但他们能建立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并保证专项经费,县林业局能拨出5万元专款制作永久性防火宣传牌;洞口县也并不富裕,却建立了两支森林防火专业队。因此,虽然财政困难是客观的,但说到底,还是领导重不重视的问题。各地要切实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把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林业发展总体规划。把森林防火预防和扑救经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防火经费按每公顷有林地不低于0.5元的标准切实投入。5、落实领导到位。要做到火灾一出现,领导就到场,率先垂范,组织扑救。对玩忽职守、领导不力的,要从严追究。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扑火战斗力。在队伍建设方面,我着重讲一讲“民兵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建设”问题。
4月10日,省政府和省军分区在湘潭市召开了全省民兵森林防火应急分队现场观摩会。4月25日,市长办公会专门听取了军分区、市林业局对组建我市森林防火应急分队的情况汇报。下面,我根据市长办公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组建民兵森林防火应急分队的必要性。我市是省重点林区,有林地面积达1578.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8%,有活立木蓄积4971万立方米、立竹2.3亿株。而且,每年还增加几十万亩的造林面积。森林防火任务非常艰巨。
同志们,当前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造林绿化,和以森林防火、林区秩序整治为重点的森林资源保护,是关系到我市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两方面重要工作,也是抓好我市林业工作最重要、最关键的两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两方面工作,全市人民对此也极为关注。这次会议,是一个鼓劲的会,是大战前的誓师会,我在这里再次拜托大家,振奋精神、狠抓落实,确保今冬明春,打一场退耕还林和森林防火、林区秩序整治的漂亮战!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