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听听谁在唱说课.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410339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听谁在唱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听听谁在唱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音乐《听听谁在唱》说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体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二)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本课的教学就是遵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教学设计和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激活学生先前的生活经验。无论是唱歌还是表演、创造等活动,都力图体现出让学生深感兴趣、易于接受、愿意参与、敢于创造和表现的教育理念,以达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歌曲《听听谁在唱》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的一个音乐活动素材。 教材特点:本套教材有一个编写特点:每一单元均是在一个情境主题下,由演唱、听赏、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综合表演、音乐知识、活动以及练习等有机构成。这种体例结构宽松,精巧灵活。对于教师来说便于理解与驾驭教材; “唱—舞—奏—动—赏---创”等活动中进行综合多样的音乐实践,获得感受、体验、想象和表达音乐的经验。这种“综合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同一单元内多个材料的组合上,还体现在对同一材料的综合使用上。《听听谁在唱》就是一个综合开发的范例。 这个“唱一唱”的活动,其综合价值主要有:简单的即兴创编(歌词替换)、简单的音响探索和音乐表现(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模仿角色动作)、声音训练(音准、节奏、发声)。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由于年龄小,没有基础,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常规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中凸显对学生的常规要求和音乐教学的基础训练,培养他们听、唱、跳的良好习惯,加大声势动作和音乐的结合,音乐游戏和律动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尽快的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堂教学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参加音乐会,先听听谁在唱歌,再想想还有谁会来参加唱歌,是怎么唱的?最后自己想扮演谁来表演唱。本节课还用了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的声音来听辨音的长短,从而了解音的长短,并能模仿。最后采用了创作法,让学生创编歌曲和动作并展示。 (四)教学准备 1.使用歌曲教学课件 2.PPT幻灯片 3.小组评比栏。 三、教学目标 1.积极参加《听听谁在唱》的音乐活动,能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即兴编唱歌词。 2.理解并能听辨、模仿长短不同的声音。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节奏练习 1.导入: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参加音乐会,想不想去?想去的孩子要进行闯关,有没有信心? 2.节奏练习: x x x x ∣ x x x ∣ 沙沙 沙沙 沙 沙 沙 x x x ∣ x x x ∣ 沙沙 沙 沙沙 沙 x x x x ∣ x x x ∣ 呱呱 呱呱 呱呱 呱 x x x ∣ x x x ∣ 呱呱 呱 呱呱 呱 3.学生跟读,按节奏读歌词,小组比赛读。 师:同学们成功闯关,我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吧。 (三)音乐知识学习:音的长短。 1.导入:老师还邀请了一些好朋友来参加音乐会,大家来认识一下吧! 2.出示课件,学生分别模仿它们的声音。 3.说一说每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谁的长?谁的短? 4.课后分享: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找找大自然里还有什么声音?谁的声音长?谁的声音短? (四)学习音乐游戏《听听谁在唱》 1.导入:音乐会开始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谁来参加音乐会了? 2.初听音乐,说出谁在唱?(小雨和青蛙) 3.读歌词。采用跟读、齐读、男女生读的方式进行。 4.歌词对接练习。 5.再听音乐,学生对口型跟唱。 6.跟老师一句一句学唱,重点句练习。 7.加上小雨和青蛙的动作表演唱。 (五)游戏创编。 1.师:刚才小雨和青蛙表演完了,下面上场的是老师邀请的几个好朋友,同学们猜猜他们是谁? 2.师唱“咚咚 咚咚 咚咚 咚”,问:谁来了?学生接唱。 3.师唱“嘎嘎 嘎嘎 嘎嘎 嘎”,问:谁来了?学生接唱。 4.师:轮到我们上场了,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一种声音来表演唱。 5.个别学生到台上表演。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表现以小组和个人结合,分为四个小组,设计评价栏,及时记录各组纪律、演唱和姿态表现,最后评出最优小组。这样的方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效果较好,也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二)学习效果 以学生自评自说为主,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以此来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之一。这样的方式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较好的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