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圆的整理复习课》教学案例
作者:张瑞莲 时间:2012-11-15 21:44:39
《圆的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复习课我力求改变套中的练习课,避免听到学生的一片埋怨声,我设计了这样的复习课结构:(一)、揭题(二)、梳理与沟通。(三)、应用。基本训练的安排我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材内容的特点,要练在知识的重点上、难点处;二是学生的掌握情况,要练在薄弱处、疑惑中。如在学生复习了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后,我们让学生在圆上画出来并用字母表示,使知识落实到实处。在掌握了圆面积公式之后,让学生回忆它的推导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知识的整理与练习交替进行,我认为这是本节课最大的特点,不但知识的梳理过程得到体现,而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到位,复习过程也扎实紧凑。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及特征,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和推导过程。
2、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合作学习、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及热爱数学情 感。
教学重点:对圆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黑板出示一个圆,说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 和复习圆的知识.
二、 再现知识:(呈现原有认知结构)
1、 师:回忆一下在这一章我们都学习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愿汇报并在黑板上写出相关知识:比如圆的概念与特点、周长和面积、扇形、轴对称图形、各种计算公式等等。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同学们对圆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来个“挑战三关”,行不行?
挑战第一关:1、明察秋毫 (说出判断的理由)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是直径。 ( )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 )
3、圆周率∏的值是3.14。 ( )
4、圆的直径为6cm,则半径为2cm。 ( )
5、半径为2cm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6、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这个圆的周长也就扩大3倍。( )
7、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面积也扩大8倍。( )
挑战第二关:2、填表。(单位:厘米)
半径(r) 直径(d) 圆周长(c) 圆面积(s)
0.5米
40厘米
62.8厘米
●师: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告诉你其中一项,你能求其他三项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做出来的?
●师:告诉你圆周长,你能直接求出面积吗?生:不能,必须先根据r=c÷2∏求出半径。
●师指着最后一格: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对吗?为什么?
挑战第三关: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l 1、1个圆有( )直径。
l A.1条 B.2条 C.无数条
l 2、( )决定圆的位置。
l A.圆心 B.半径 C.直径
l 3、半径是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 )
l A.相等 B.不相等 C.无法比较
l 4、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半径的2倍,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
l A. 2 B.4 C.8
l 5、下面三的图的周长相等,( )的面积最小。
l A. 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
l 挑战第四关:填空:
l 1、圆的位置是由( )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 )决定的。
l 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 ),所有的( )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 )。
l 3、一个圆的半径是0.2分米,这个圆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l 4、如果要画一个周长为37.68厘米的圆,那么圆规两脚的距离应取( )。
l 5、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 )。
l 6、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半径是( )米,直径是( )米,面积是( )米。
l 7、甲圆的半径是乙圆半径的2倍,那么,甲圆的直径是乙圆直径的( ),甲圆的周长是乙圆的周长的( ),甲圆的面积是乙圆面积的( )倍。
l 8、大圆周长是小园周长的3倍,大圆面积是小圆的面积的( )倍。
l 9、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面积最大的是( )。
l 10、一个半圆形的塑料版,半径是1分米,它的周长是( )分米。
挑战第五关:画圆:
l 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和半径是6厘米的圆,并分别标出它们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挑战第六关:应运
1、为了测出毛笔笔管横截面圆形的半径,我用了一根长37.68cm的铁丝绕毛笔围上6圈,正好围完。这时,你知道毛笔笔管横截面圆形的半径了吗?
2、一幅圆形的书法作品,周长为50.24cm,那这幅作品的面积有多大?
3、要给一这幅圆周长为50.24cm的作品的四周进行装裱,你能求出蓝色部分装裱的面积吗?试试看。
4、一个圆形花圃的半径是3米,花圃的外面筑了一条宽为1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