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1.我的叔叔于勒 学 导 设 计(生用)
科目
语文
年级
九(上)
备课教师
邱德文
审核教师
课题
我的叔叔于勒
课型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堂
目标
( 1分钟)
1、了解莫泊桑的经历及其创作,了解写作背景。
2、归纳本文的情节
3、整体感知人物(重难点)
导 入
(分钟)
大家都知道,人是有感情的高等动物,人与人之间往往通过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某思想的影响下,人类的亲情被金钱取代,人,变得可恶、愚昧和丑陋不堪,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小说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达
成
目
标
任务一(3分钟)
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略)
任务二
(10 分钟)
朗读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__ 于勒。概括段意: 。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__ 于勒。概括段意: 。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__ 于勒。概括段意: 。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__ 于勒。概括段意: 。
任务三
( 20分钟)
1、感知人物
(1)、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看看这些称呼的变化。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
(3)、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反馈
目标
(4分钟)
1、莫泊桑(1850~1893)法国 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们分别是 、 、 ,拥有“ ”的美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和《 》,中篇小说《 》 和短篇小说《 》等。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拓展伸(2分钟)
1、你对菲利普夫妇这样的做法有什么评价?
11.我的叔叔于勒 学 导 设 计(生用)
科目
语文
年级
九
备课教师
邱德文
审核教师
课题
我的叔叔于勒
课型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堂目标( 1分钟)
1、体会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重点难点)
2、理解小说的主题,
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导过程
导 入
(2分钟)
上节课,我们基本了解了小说主人公人物形象,本节课还将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背后的根源。
达
成
目
标
任务一
(7分钟)
1、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任务二
( 10分钟)
1、什么事情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思考)
任务三( 10分钟)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反馈
目标
( 5分钟)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因于勒出现前后的 变化,使行文情节波澜起伏,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他们 的性格,从而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 关系。
拓展延伸(5分钟)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金钱。
11.我的叔叔于勒 学 导 设 计(师用)
科目
语文
年级
九(上)
备课教师
邱德文
审核教师
课题
我的叔叔于勒
课型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堂
目标
( 1分钟)
1、了解莫泊桑的经历及其创作,了解写作背景。
2、归纳本文的情节
3、整体感知人物(重难点)
导 入
(分钟)
大家都知道,人是有感情的高等动物,人与人之间往往通过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某思想的影响下,人类的亲情被金钱取代,人,变得可恶、愚昧和丑陋不堪,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小说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达
成
目
标
任务一(3分钟)
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
任务二
(10 分钟)
朗读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第一部分:(1—4)故事的开端,盼于勒。概括段意:菲利普一家人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赞于勒。概括段意:写于勒去美洲后的好消息转化为菲利普夫妇的无限 “希望”。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遇 于勒。概括段意:面对已沦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恐惧。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避于勒。概括段意:躲避于勒。
任务三
( 20分钟)
1、感知人物
(1)、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看看这些称呼的变化。
①坏蛋、流氓、无赖;②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③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
一开始,他们厌恶于勒,认为于勒是“坏蛋”、“流氓”、“无赖”,这是因为于勒“糟蹋钱”,并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后来于勒来信说“赚了点钱”,“做了大买卖”,表示不但愿赔偿哥哥的损失,而且还要发财回来与兄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这时,就赞美于勒,于勒便一跃而成为“正直的”、“有良心的”、“好心的”、“有办法的”人。可是,在船上巧遇落魄归来成为穷光蛋的于勒时,于勒再次成为被咒骂的对象。
(3)、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对民,爱慕虚荣。
反馈
目标
(4分钟)
1、莫泊桑(1850~1893)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们分别是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拥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和《俊友》等,中篇小说《项链》 和短篇小说《羊脂球》 等。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菲利普夫妇
拓展伸(2分钟)
1、你对菲利普夫妇这样的做法有什么评价?
菲利普夫妇的种种做法,是自私自利,冷酷的表现,是可憎可鄙的。但他们也是他们所处那个社会制度的受害者。
11.我的叔叔于勒 学 导 设 计(师用)
科目
语文
年级
九
备课教师
邱德文
审核教师
课题
我的叔叔于勒
课型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堂目标( 1分钟)
1、体会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重点难点)
2、理解小说的主题,
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导过程
导 入
(2分钟)
上节课,我们基本了解了小说主人公人物形象,本节课还将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背后的根源。
达
成
目
标
任务一
(7分钟)
1、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小说中,当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轮船是“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此时的景色,明丽而轻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在小说的结尾,菲利普夫妇害怕穷水手于勒来“吃”他们,急忙改乘另一艘船回家时,他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景色变得阴郁沉重了。这反映了菲利普夫妇从希望的巅峰跌落到失望的深谷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我”对父母势利、冷酷的不满以及对叔叔的同情也隐含在其中。
任务二
( 10分钟)
1、 什么事情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是于勒的身份地位及钱财的变化引起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的。这种变化的根源是19世纪末期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只有纯粹的金钱关系使他们毫无亲情可言。
任务三( 10分钟)
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因于勒出现前后的态度变化,使行文情节波澜起伏,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他们自私、贪婪、庸俗、冷酷的性格,从而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反馈
目标
( 5分钟)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因于勒出现前后的 态度 变化,使行文情节波澜起伏,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他们 自私、贪婪、庸俗、冷酷 的性格,从而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 金钱 关系。
拓展延伸(5分钟)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金钱。(学生讨论发表看法,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