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背影》学案
北京市大峪中学分校 韩雪茹
阅读指导: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东海人。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内迁,任西南联大教授。胜利回京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群众运动和学生运动。他在贫病交加的处境下不买美国“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人所尊敬。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春》《绿》《荷塘月色》等。《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
背景知识:
《背影》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时的一番情景,表现了父亲虽然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以及由此而生的感伤情绪,所写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的文字也不多,可是却很感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原因何在呢?
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就直接描写而言:先作外貌描写,写衣貌,然后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而作者自己的感情变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是间接描写。作者选择了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他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体地描绘,从而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这19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文学与生活
联系你的经历: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评价《背影》: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强烈的感情,描写了家庭遭到变故,父亲到车站送别远行的儿子这一极富情味的动人场景,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文中作者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理解之情。你能理解这种情感吗?能讲一讲你的父亲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日志写作: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父亲少年出外谋生,做了许多大事,非常的了不起。父亲当时能够到火车站送我,也是在“事忙”的情况下,挤时间来的。你能结合课文,写一写父亲当时的情况吗?
专题聚焦:情感的交汇 请你想象一下,作者朱自清的父亲听家人读完儿子发表的这篇写自己的文章,会有怎样的表现。
问题指南
读者反映
本文是写父亲对儿子爱的,为什么这样深切感人?你能够结合文章谈谈吗?讨论:如果你的爸爸为你买回橘子,你会感动得落泪吗?为什么。
领导能力测试: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写好写人文章的关键是什么。
主题焦点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四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你能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
阅读理解
1. 文中写了父亲的背影,父亲都为我做了哪些事?为什么要详写为我买橘子的动作和自己的感受?
2.找出文中几次描写“我”流泪的语句,体会这眼泪与父亲背影的之间的关系。
思考解释
1. 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能够看出,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证据支持)
2. 作者为什么要写文中第二节第三节内容?(分析)
3. 从文中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中,你能说说作者对父亲是怎样的情感吗?(概括)
评价
如果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为父亲写传记,那么他写作的侧重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做出你的判断)
应用
假如文中所描写的一切,作者的弟弟都看到了,由弟弟写这篇文章,会有怎样的不同? (假设)
文学聚焦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散文按照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但闻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成分。内容上要求有真情实感,即叙写真人真事。
2、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
3、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这种说理长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凝练。
点子库
1.一般写人物,较多地从正面着笔,或写面部肖像,或写姿态、服饰。正面写当然有其好处,然只从一个角度写多了,也会让人感到呆板乏味。契诃夫给青年作者的信中告诫说:“你忙着描写人物的脸……这又是老一套,这样的描写是可以省掉的。五张描写得很详细的脸,会使读者的注意力疲劳。”《背影》则另辟蹊径。作者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抒写父亲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绝。请你说一说作者写父亲的背影好在哪里。
2.请你收集朱自清写的散文作品《荷塘月色》、《匆匆》,体会作者细致的描写,细腻的情感。
3.微写作:请你写一写父亲的手,表现父亲为了家庭辛苦工作的不易,1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