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让学生爱上写作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之一,但越来越多的学生畏惧写作,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写作文是在浪费时间。每次上写作课,看着他们一张张“苦瓜脸”,我似乎看到上面写着“写不出来”。如何帮助并且正确引导学生面对写作甚至让学生爱上写作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写作其实就是一种自由的表达,不存在会写或不会写的问题,而在于你是否愿意表达。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对学生来说应该没问题。我们是为了表达心声而写作,不为写作而写作。我一直坚信文字有无限魅力,于是在初次上写作课时,我不急于让学生
2、动笔(刚开始这一决定也是学生迫切希望 ,“不用写作文,那多好啊”),而是范读了一些优美、精彩、深刻的短文。当然了,这些文章都是我精挑细选的,内容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这也算作投其所好吧!记得第一次我读了一篇什么是语文,读完后我一句话也没说,就看学生的反应,如何听他们小声地嘀咕着“谁写的,真好”,羡慕的神情毫不掩饰地挂在了脸上,我心中窃喜。后来我还给他们读了华盛顿的演讲词、乔丹的演说词、甚至刘德华给母亲的生日祝词,学生们表现的兴趣极大、热情高涨,一向“讨厌”的写作课在他们心中逐步占了一席之地。接下来的一个阶段我鼓励学生自己找文章来读,并且口头说明自己推荐的理由。对写作的排斥畏惧心理就在谈论自己喜欢的
3、作品过程中逐渐消失了,羡慕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甚至有人开始跃跃欲试,想拿出自己的文章与他们心目中的好文章一比高下。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这时老师就得主动了。 二、培养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写作,首先表现在老师随意布置作文题,想到什么翻到什么就布置什么,作文训练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没有具体有效的训练内容及步骤, 老师准备得不充分,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就很难指导学生写作,学生作文时自然也就无所适从了。其次平时的作文训练内容单调、枯燥,不注重生活积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而这样的题目要学生做到有话可说,发挥出作文水平来,真的很难。我想何不给学生以创作的自由
4、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驰骋思维的想象空间,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呢?使他们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第二个阶段学生已经熟悉了周围环境,此时我们就他们的成长让他们自己回顾总结一下,也是学生乐意的,请他们以“成长的烦恼”、“成长的快乐”、“我的一次重大决定”“误会”“诱惑”等为话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想象乐趣。”当然,除了话题式作文训练外,我们还可以训练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等,注意作文训练的多样性,让学生有选择,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进行充分的自由创新写作。无论怎样使学生有事可叙,有人可记,有景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使学生写作有源头
5、活水。作家孙犁认为“如果知道生活是源泉,能不断深入生活,加深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那么文章不只可以写得好而且可以写得短些”。(关于短篇小说)要培养学生做个有心人,要求学生每周写三篇短文,随时记下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一瞬,老师每周也能进行一次讲评,作文讲评注重真实、以情动人的文章,让学生明确从生活中选材,提炼思想的重要性,进而培养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皆素材的写作素养。四、及时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有教育家说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可见,鼓励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学生每写完一篇作文,多多少少有些成就感,毕竟那是他们劳动的结晶。每次课堂写作训练,我总见几个先完成作文的同学,私下交流着自己的
6、作品,足见他们期盼别人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因此我作文批改总是很及时,不超过一周的时间。以使学生对作文的期望值不减。批改时我们既要寻找每个闪光点又要指出文中明显的失误,既要有技巧的点拨有要作出情感的反应。老师的评语不在多而在于切中要害,让学生读后感觉到老师是认真看了我的作文的。那么下一次他会更认真地对待写作,因为他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教师善于在改评中作出正确的指导,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特别是对作文中流露出低调、消沉情绪的学生,我们要多给予关心,甚至可以面批进行交流,而不是批评责怪。 上好讲评课也是保证写作有效的一个环节,每次作文讲评都力求上成精品课,让学生爱听,既有思维方式的指导也有审题思路的探索,既有佳作的欣赏也有病文的点评修改,既有老师的讲评也有同学的返评。每次讲评突出一点,然后连点成线,再连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老师精选优秀的作文在在班级宣读,我在宣读前先和小作者沟通一下,宣读优秀作文一方面是对小作者的鼓励,进一步更生动地表现生活,另一方面也能激励其他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老师选择的作文不要局限于几个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面要广,选择写作有进步的学生的作文未尝不可,抓住每一篇文章中的显著特征,哪怕是一段文字,几句话,甚至一个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