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方案
一、前言
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是小学防火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这项活动可强化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逃生自救技能。为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确保消防工作的贯彻和执行,我们制定了本方案。
二、疏散演练前的准备
1.组织人员:学校消防专职人员、班主任、保安、保洁员等。负责人应当明确责任,认真履行职责。
2.制定计划:在校安全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制定消防安全疏散演练计划,计划应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功能分工,以及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3.疏散通道:清理疏散通道及周边区域,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4.应急设备:校内各区域应配备相应的防火器材、灭火器、应急灯具等设备。演练前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和修整。
5.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校规校纪、消防安全知识等多样化形式,营造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消防安全环境。
三、疏散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指定负责人:现场设立应急指挥部,指定专人负责全程指导监督演练过程。确保演练上敬、有序、真实,持续记录演练时的情况。
2.保护伞:演练过程中,给予身为“伞兵”的幼儿群体特殊的保护关照。考虑小学生心理、生理上抗逆性较弱,逐步清晰掌握演练动作实质,需要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配合协助和照顾。
3.路线分工:根据学校建筑结构及实际,根据学生数量确定适当的疏散路线。针对不同年级、楼层,应当制定不同的疏散方案,避免拥堵和混乱。在演练中,需要对不同年级、楼层的老师进行分区安排,进行相应分工负责人引导分流学生。
4.抽检漏洞:在演练结束后需要对演练过程进行抽检,找出漏洞及不足,并及时修正和改善。
五、总结
疏散演练是小学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制定疏散演练方案,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把思想深入学生和教职工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通过演练不断吸取经验,不断改进演练方案,确保疏散演练真实有效,为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做好充分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