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课《斑羚飞渡》的设计
巩义四初 张文华
《斑羚飞渡》是一篇动物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学生容易理解。但作者意在引起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生活的轨迹,就这一方面讲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作为本节课的第二课时,我们把这作为难点。另外,我们竭力挖掘文中可利用的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把品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作为重点,为达到以上目的,在课堂上恰当采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等方法使重、难点得以突破。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充分其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力求思路清晰,问题紧扣学习目标,简单明了,具有阶梯性,
凤娟个人能力较强,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较到位,尤其是认真、细致是她的一大特点,导学案的雏形是我们集体讨论后她有又加入个人的理解形成的,我们在研讨时发现资料链接的内容是作者介绍等材料,大家在一块商议后认为,导学案上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容忽视,都应该具有实效性,所以结合本节课及阅读教学的训练要求,我们引用作者沈石溪的原话,旨在引起学生对动物小说阅读兴趣,另外对目前地球上动物现状的鲜活的材料,为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奠定一定的感性基础。
具体到学习环节,我们结合学生的生理、认知规律,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一开始的课堂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上产生共鸣。
另外联系生活、反思自我环节,通过展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导致某种物种灭绝的图片,形象直观,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比教师直接用语言更具效果,更能触动学生感情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界其它生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珍爱动物、善待动物生命意识。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斑羚飞渡》是名篇,涉及的知识面多而杂,有些方面很难把握恰当的度,很多教师在挑选公开课时,尽量避开,我们之所以敢大胆进行尝试,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是我们近半月来集体智慧的一种展现,凤娟是一个充满活力年轻有为的教师,为这节课她付出了很多,但中间也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语言还不够精炼,有些问题的启发引导还不是十分到位,导致个别环节出现走过场现象。总之,今天呈现给大家的这节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期待着老师们中肯的意见,力求使凤娟等一大批年轻的教师能脱颖而出,成为三初的中坚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