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主要研究内容 3
2 路基边坡的主要病害分析 5
2.1 一般路基边坡常见病害 5
2.2 特殊路基边坡病害 6
3 防护工程的设计 7
3.1 根据路基横断面形式的边坡设计 7
3.2 根据土质的边坡设计 7
4 防护类型的选择与要求 13
4.1 防护类型选择原则 13
4.2 设置边坡防护的一般要求 14
5 路基边坡防护型式的分类 16
6 路基边坡典型防护类型特性 18
6.1 植物防护 18
6.2 圬工防护 21
6.3 骨架植物防护 24
6.4 抹面、捶面 25
7 结论 27
8 参考文献 28
路基边坡防护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路基边坡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不当,容易发生碎落、崩塌、滑塌甚至滑坡,既破坏环境,又影响公路正常运行,严重时交通中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了保证路基边坡稳定,防止坡体滑坍和坡面冲蚀、碎落,需要采取合理适宜的工程措施,如修筑承受土石压力的支挡结构物,或进行坡面防护,这种防护不承受或基本不承受土石压力。长期以来,人们对边坡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设计中一般未能全部考虑边坡处理,或边施工边设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蓬勃发展,随着公路修建等级的提高,出现大量的高填路堤和深挖路堑,路基边坡综合防护系统研究日渐引起公路部门的重视。边坡防护型式的确定是公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根据公路等级、降雨强度、地形、土质、材料来源等况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选择实用、合理、经济、美观的工程措施,确保公路的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营,同时使公路建设与环境景观相协调,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
我国在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以低等级公路建设为主,由于交通量小,深挖高填较少,工程投资小,因而防护工程不作为道路建设的主体工程,因防护工程不当造成的道路损坏引起的损失也不大。所以边坡防护工程常常被忽略,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大量高等级公路的修建,路基边坡防护技术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尚无完备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采用不同的防护技术措施对边坡进行防护处理,其效果差异较大,有的过于保守而造成浪费,有的不够安全而产生损坏。由于路基边坡防护不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例屡见不鲜。如沈-大高速公路以南180km长的路段,后期的工程防治费用占整个工程防治费的80%;京-石高速公路在1997年遇到洪水冲击后,很多路段出现路基边坡垮塌,路面悬空的水毁现象;河南的开-洛高速公路因防护不当使边坡土壤大量侵蚀淤塞边沟,造成边沟水流漫溢,淹没大片农田,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内蒙古东部地区在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全区共有12条国道、25条省道、150条旗县公路、17条边防公路遭水毁;9784 km的路面被冲毁,723座桥梁,1771道涵洞被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0.7亿。而且交通部曾统计表明,仅因水毁造成路基损坏在1991年就达15477km,经济损失巨大。如不加以解决,待高速公路投入运行后,损失将更加严重。
公路建设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许多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指公路两侧离中心线各几百米到公里甚至十公里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受到公路交通的侵入,整条公路在原来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一定宽度的具有新环境特征的变化地带,可称这一地带的环境特征为公路路界环境系统,它主要包括路界生态环境、路界大气环境、路界声环境以及路界景观。自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环保会议以来,由于公路工程修建等因素导致水土流失和耕地占用,农民们失去了5000多亿吨的表层土;同时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温室效应的CO2增加了10%,世界在以每年80亿吨的巨量排放CO2和硫化物,臭氧层日益遭到破坏。如何在加快公路建设和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噪音,吸收汽车排放物,恢复自然生态平衡已成为公路建设过程中关注的问题,目标是真正把公路建设成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通道,而这与路基边坡的合理防护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调查分析已有的路基边坡防护工程实例,总结各种防护型式的特点及适应性。结合路基边坡的冲刷和侵蚀机理的研究,归纳出典型的边坡防护型式,以期对工程实践进行指导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也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强,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方兴未艾,为有关设计部门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手工计算与绘图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为适应这一需求,CAD技术的引进与开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它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已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设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与绘图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它正逐渐成为工程设计人员必备的工具。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道路建设在国外起步较早,防护方面的研究也不例外,而且他们较早的认识到了生物防护有着硬防护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本、美国、加拿人、瑞典等国近十几年来,对于公路的边坡防护技术十分重视,设计与施工规定严格、详实,边坡防护技术先进、效果良好。德国最早将公路景观设计的思想引入,使高速公路不仅是一条行车通道,而且是一个风景独特雅致的空间走廊。由于他们较早的意识到公路应与环境相协调,他们的高等级公路边坡大都采用1:2~1:5的平缓边坡,同时坡面大都采用植物防护,使公路边坡防护起到防护功能的同时,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体。经过多年的研究工作和实践经验,他们的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绿化进入了一个高层次规范化的水平。
国内在路基边坡防护方面,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相对重视不够,目前尚未系统进行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技术的研究,也没有指导路基边坡防护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标准规范。长期以来,我国边坡防护一般采用传统的硬结构工程防护,造价高而且防护作用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相比之下,植物防护既经济、又可以通过经营手段来达到长期的防护效果。但现在高等级公路的边坡植物防护仍处在一个初始性的探索试验阶段,边坡的绿化水平进展缓慢。理论方面,西北水保所的朱显漠、王万忠等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引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得到了一系列成果,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和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特殊性,至今未能得到广泛的推广。铁路、公路工程人员在植物对公路边坡的防护作用方面也做了许多应用性的探索,如北方交大的满开颜进行了植被对边坡防护作用的研究,北京市公路管理处的赵宏生作了一系列的公路绿化设计研究,陕西省交通厅做过路基边坡栽种小冠花的防护试验,沪嘉高速公路管理所的瞿琳瑾进行了高速公路地被植物的选择与管理的研究。近年来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植物防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交通部信息环保部分别在昆-曲路、楚雄-大理路实施了生物防护与环境景观再造工程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成功的引入了新的植物护坡施工方法。沈-大高速公路用早熟禾、柴羊茅、小冠花进行边坡绿化,效果良好。贵-黄公路采用黑麦草、三叶草、小冠花、进行边坡防护,边坡稳定,节约了123. 61万元。广西引入台湾<a name=baidusnap0></a>相思</B>树种子进行坡面绿化,1994年绿化路基在特大洪水中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由于各项工程的地理和气候差异性,道路工程人员缺乏对防护植物的了解,而农林工作人员对公路边坡的特殊性缺乏感性的认识,导致了防护物种和设计方案的千差万别,其中有些设计很具有随意性,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关于防护方法的选择原则应早日出台,划分不同地区用于公路防护的植物类型及特性,并将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将水对土质边坡冲刷研究定量化,并注意积累实践经验,早日制定公路边坡防护设计的相关规范。
如前所述,由于理论研究的不足加上设计的随意性,同时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边坡防护方案的差异性,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已不容忽视。
1.3主要研究内容
为系统研究我国公路的边坡防护 ,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通过对现有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工程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剖析路基边坡的病害类型和原因。
2 通过研究各种边坡防护类型与气候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总结各种防护类型的使用原则及条件 3 通过对典型地形地质条件下的路基边坡防护类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建成营运后使用效果进行实地调研,归纳出各种地质条件下边坡防护的有效措施及适宜各地使用的边坡防护类型和构造设计图。
2.1 一般路基边坡常见病害
由于路基边坡大面积裸露于空间,长期受自然因素的强烈作用,常发生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浸水后湿度增大,强度降低;岩性差的岩体,在水温变化条件下,加剧风化:路基边坡表面在温差作用下形成胀缩循环,在湿差作用下形成干湿循环,从而导致强度衰减和剥蚀;地表水冲刷,地下水侵入,使岩土表面失稳,极易加剧边坡的病害;沿河路堤在水流冲击、淘刷和侵蚀作用下,地基承载力下降,引起路基沉陷,导致边坡病害;边坡防护型式不当,导致防护失败;边坡或桥台背填料压实度不足以及偷工减料、植物防护由于物种选择不当遭受虫害或成活率降低等等,均是导致边坡破坏的原因。
1 边坡坍方
路基边坡的坍方是最常见的边坡病害,亦是水毁的普遍现象。按照破坏规模与原因的不同,路基边坡坍方可以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崩坍及塌坍等,
2 边坡冲沟
多发生在汇水集中区或高填路段,诱发原因有:急流槽位置或间距设置不当;边坡压实度不足;防护型式不当 多为分散排水时 ;边坡土质不良等因素。
3 防护体滑落
诱发原因有:水毁;圬工砌筑质量不符合要求;勾缝不密;未设粗砂滤层或泄水孔;坡脚支撑不稳。
4 防护剥蚀
诱发原因有:风化;假缝;温差胀缩;干湿胀缩。
5 急流槽悬空
诱发原因有:急流槽尺寸偏小导致泄水不及;数量过少导致排水不及;槽内泄水不畅导致溅水;急流槽基础不实等。
6 路堑塌方
诱发原因有:岩土地质不良;路堑顶部水浸入;风化等。
7 坡脚淘蚀
诱发原因有:护面墙设置不当;排水沟尺寸偏小;护面墙基础不牢等。
8 草皮冲蚀
诱发原因有:坡陡,水流流速 1. 2m/s;草种不适;边坡压实度不足等。
9 植草枯死
诱发原因有:土质、环境不适;草种不适;病虫害;寿命终止。
2.2 特殊路基边坡病害
超过规定范围的高填或深挖路基,以及地质和水文等条件特殊,例如:黄土、膨胀土、盐渍土、泥石流、岩溶、冻土、雪害、浸水、滑坡、岩堆、软土、涎流冰及地震等地区的路基,称为特殊路基,为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路基的横断面和边坡防护需要针对各种不同不良情况,进行特殊设计。由于土质的截然不同,造成边坡病害的原因也各有特征,下面仅就上述三种特殊路基的边坡病害简析如下:
1 膨胀土路基边坡
膨胀土系指粘粒成分主要由强亲水性矿粉组成,具有显著湿胀干缩和反复湿胀干缩性质的特殊粘性土。同时还具有多裂隙性,超固结性及强度衰减性等特殊性质。膨胀土路基边坡常大量出现坍方、滑坡,有“缝堑必滑,无堤不坍”之说,故不得用于高等级公路填方路基。
其路堑边坡的常见病害有: a 剥落, b 冲蚀, c 泥流, d 溜塌, e 坍滑, f 滑坡。
2 黄土路基边坡
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堆积物。其主要特征为:颜色以黄色为主,有灰黄、褐黄等色;含有大量粉粒,一般在55%以上;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孔隙比大,在1左右;富含碳酸钙成分及其结核;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具有湿陷性和易溶蚀,易冲刷,各向异性等工程特性。上述特征和特性,导致黄土地区的路基容易产生多种特有的问题和病害: a 剥落, b 冲刷, c 滑坍, d 崩坍, e 泥流等。
3 盐渍土路基边坡
地表lm内易溶盐含量超过0.3%时即属盐渍土。易溶盐类主要有NaCI、Na2SO4 、Na2CO3等。由于土中含有易溶盐,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筑路性质发生变化,引起许多路基病害: a 溶蚀, b 盐胀, c 冻胀, d 翻浆。
3 防护工程的设计
3.1 根据路基横断面形式的边坡设计
1 填方路基
a. 填方路基高度≤4米的采用植草防护;
b. 填方路基高度>4米的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护;
2 挖方路基
a.路基高度≤4m的挖方采用护脚+植草防护,岩质边坡时取消植草;
b.路基高度4m H≤24m的土质挖方采用2米护面墙+植草防护;
c.路基高度24m H≤40m的土质挖方采用8米护面墙+植草防护;
d.路基高度>40米的土质挖方采用一级8米护面墙+二级窗孔式护面墙防护+三级以上绿化植草防护;
e.路堑边坡高度4m H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严重的砂岩、泥岩边坡采用全护面墙防护;
f. 微风化的岩质边坡采用光面爆破。
3.2 根据土质的边坡设计
膨胀土地区
膨胀土地区的边坡防护应遵循下列规定:
1 可能发生浅层破坏时,宜采取半封闭的相对保湿防渗措施;
2 可能发生深层破坏时,应先解决整体边坡的长期稳定,并采取防止浅层破坏的措施;
边坡设计应遵循:“缓坡率、宽平台、固坡脚”的原则。边坡坡率及平台宽度可按表3.1设计。边坡高度大于10m时应进行个别设计,必要时应与隧道方案进行比较。
表3.1 膨胀土边坡坡率和平台宽度
膨胀土
类别 边坡高度(m) 边坡坡率 边坡平台宽度(m) 碎落台宽度(m) 弱膨胀土 <6 1:1.5 / 1.0 6~10 1:1.5~1:2.0 1.5~2.0 1.5~2.0 中等膨胀土 <6 1:1.5~1:1.75 1.0~2.0 6~10 1:1.75~1:2.0 2.0 2.0 强膨胀土 <6 1:1.75~1:2.0 2.0 6~10 1:2.0~1:2.5 ≥2.0 ≥2.0 边坡应设置完善排水系统,及时引排地面水(包括坡面积水)和地下水。根据地下水发育情况,可采用仰斜式排水孔、支撑渗沟和纵向渗沟排水。
1 填方路基
路堤边坡的防护根据填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高度可按表3.2确定。
表3.2 膨胀土路堤边坡防护措施
边坡高度(m) 弱膨胀土 中膨胀土 ≤6 植物 骨架植物 >6 植被防护,骨架植物 支撑渗沟加拱形骨架植物 2 挖方路基
路堑边坡的防护和加固类型依据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和边坡高度,边坡开挖后应及时防护封闭。边坡植物防护时,不应采用阔叶树种。圬工防护时,墙背应设置缓冲层。
表3.3 膨胀土路堑边坡防护措施
边坡高度(m) 弱膨胀土 中等膨胀土 ≤6 植物 骨架植物 >6 骨架植物,植物防护,浆砌片石护坡 拱形骨架植物、支撑渗沟加拱形骨架植物
表3.4 膨胀土路堑边坡支挡措施
边坡高度
(m) 弱膨胀土 中等膨胀土 强膨胀土 ≤6 不设 坡脚墙 护墙、挡土墙 >6 护墙、挡土墙 挡土墙,抗滑桩 桩基承台挡土墙,抗滑桩、边坡锚固 黄土地区
1 填方路基
当路堤地基情况良好或经过处理、边坡高度不大于30m时,路堤的断面形式及边坡坡率可按表3.5选用。阶梯形断面适用于年平均降水量大于500mm的地区,在边坡高20m处设宽为2.0m~2.5m的边坡平台,边坡平台宜设截水沟,并作防渗加固处理。
表3.5 路堤断面形式及边坡坡率
断面形式 路基以下边坡分段坡率 0 H≤10m 10 H≤20m 20 H≤30m 折 线 形 1:1.5 1:1.75 1:2 阶 梯 形 1:1.5 1:1.75 1:1.75
当路堤边坡高度大于30m时,宜与桥梁方案相比较。路堤边坡形式及边坡坡度应根据路堤本体及地基土的性质、边坡高度、公路等级,采用力学分析法经稳定性验算确定,并结合所处地形、地层及水文等不同条件论证采用。
2 挖方路基
黄土路堑边坡形式,应根据黄土类别及其均匀性、边坡高度按表3.6 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黄土路堑边坡宜采用台阶形。边坡小平台宽度为2.0m~2.5m,边坡大平台宽度应根据稳定计算确定,宜为4m~6m。年平均降水量大于250mm的地区,平台上应设截水沟,并应予以防护。
挖方边坡高度不超过30m时,边坡坡率应根据黄土的地貌单元、时代成因、构造节理、地下水分布、降雨量、边坡高度、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或人工稳定边坡坡率按表3.7确定。
表3.6 路堑边坡形式及适用条件
边 坡 形 式 适 用 条 件 直线形(一坡到顶) 均质土层,Q4、Q3黄土边坡高度H ≤15m;Q2、Q1黄土边坡高度H≤20m;
非均质土层,边坡高度H≤10m; 折线形(上缓下陡) 非均质土层,边坡高度H≤15m; 台阶形 小平台 均质土层,Q4、Q3黄土边坡高度15m<H≤30m;Q2、Q1黄土边坡高度20m<H≤30m;
非均质土层,边坡高度15m<H≤30m; 宽平台 边坡高度H>30m;
表3.7 黄土地区路堑边坡坡率
分区 分 类 边 坡 高 度 m ≤6 6~12 12~20 20~30 Ⅰ东南区 新黄土
Q3 Q4 坡 积 1:0.5 1:0.5~1:0.75 1:0.75~1:1.0 ― 洪 积 1:0.2~1:0.3 1:0.3~1:0.5 1:0.5~1:0.75 1:0.75~1:1.0 新 黄 土 Q3 1:0.3~1:0.5 1:0.4~1:0.6 1:0.6~1:0.75 1:0.75~1:1.0 老 黄 土 Q2 1:0.1~1:0.3 1:0.2~1:0.4 1:0.3~1:0.5 1:0.5~1:0.75 Ⅱ中部区 新黄土
Q3 Q4 坡 积 1:0.5 1:0.5~1:0.75 1:0.75~1:1.0 ― 洪积、冲积 1:0.2~1:0.3 1:0.3~1:0.5 1:0.5~1:0.75 1:0.75~1:1.0 新 黄 土 Q3 1:0.3~1:0.4 1:0.4~1:0.5 1:0.5~1:0.75 1:0.75~1:1.0 老 黄 土 Q2 1:0.1~1:0.3 1:0.2~1:0.4 1:0.3~1:0.5 1:0.5~1:0.75 红 色 黄 土 Q1 1:0.1~1:0.2 1:0.2~1:0.3 1:0.3~1:0.4 1:0.4~1:0.6 Ⅲ西部区 新黄土
Q3 Q4 坡 积 1:0.5~1:0.75 1:0.75~1:1.0 1:1.0~1:1.25 ― 洪积、冲积 1:0.2~1:0.4 1:0.4~1:0.6 1:0.6~1:0.75 1:0.75~1:1.0 新 黄 土 Q3 1:0.4~1:0.5 1:0.5~1:0.75 1:0.75~1:1.0 1:1.0~1:1.25 老 黄 土 Q2 1:0.1~1:0.3 1:0.2~1:0.4 1:0.3~1:0.5 1:0.5~1:0.75 Ⅳ北部区 新黄土
Q3 Q4 坡 积 1:0.5~1:0.75 1:0.75~1:1.0 1:1.0~1:1.25 ― 洪积、冲积 1:0.2~1:0.4 1:0.4~1:0.6 1:0.6~1:0.75 1:0.75~1:1.0 新 黄 土 Q3 1:0.3~1:0.5 1:0.5~1:0.6 1:0.6~1:0.75 1:0.75~1:1.0 老 黄 土 Q2 1:0.1~1:0.3 1:0.2~1:0.4 1:0.3~1:0.5 1:0.5~1:0.75 红 色 黄 土 Q1 1:0.1~1:0.2 1:0.2~1:0.3 1:0.3~1:0.4 1:0.4~1:0.6 注:表内边坡值为设平台后的平均值
盐渍土地区
盐渍土地区路堤边坡坡率,应根据填筑材料的土质和盐渍化程度,按照表3.8确定。
表3.8 盐渍土地区路堤边坡坡率
土 质 类 别 填料盐渍化程度 弱、中盐渍土 强盐渍土 砾类土 1:1.5 1:1.5 砂类土 1:1.5 1:1.5 ~~~~~ 急流区、顶冲地区 ,可采用加固边坡 砌石护坡 和改变水流情况的综合措施;水下部分可视水流的淘刷情况,采用砌石、石笼或混凝土预制板等护底护脚。砌石基础应置于冲刷线以下0.5~1.0m,水上部分采用轻型防护即可。
5 坡面防护一般不考虑边坡地层的侧压力,故要求防护的边坡有足够的稳定性。但护面墙可用于极限稳定边坡。
6 对高而陡的防护构造物,设计时要考虑设置便于维修检查的安全设施。
5 路基边坡防护型式的分类
公路边坡防护型式按照防护材料和造型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植物防护,圬工防护,骨架植物防护及捶面、抹面四大类,具体见图5.1。
图5.1 路基边坡典型防护分类图 按材料划分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把路基防护根据边坡防护的使用性质大致分为两类: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其中冲刷防护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防护是指在坡面加铺护面墙、混凝土板、或采用砌石护坡以及土工织物护面等,亦包括浸水防护;间接防护则指沿河路堤修筑调治构造物和对河道进行整治,如下图 :
路基防护分类图 按使用性质划分
6 路基边坡典型防护类型特性
6.1 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在稳定边坡的同时,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在选择防护类型时,宜采用植物防护的边坡优先采用植物防护。
种草
1 适用性
种草防护适用于边坡稳定,坡长较短,坡面冲刷轻微,边坡坡度缓于1:1,且宜于草类生长的上质路堤或路堑边坡以及经改良的边坡,用以防止表面水土流失,固结表土,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同时美化环境。经常浸水或长期浸水的路堤边坡,种草不宜成活和生长,不宜采用。当边坡较高、坡度大于1:1时,可用土工网、土工格式与种草结合防护。
2 土工合成材料种草
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等先进技术与产品结合植草,进行边坡防护与绿化。这种新型的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与植草绿化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提高单纯植草边坡的防护能力,满足高等级公路路基边坡的防护要求 高度可达8m ,而且与传统的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防护方式相比,具有造价低,工业化生产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美化环境和减轻环境污染等优点,是公路边坡防护发展的一个方向。
土工合成材料品种繁多,主要有编织物,非编织物、格栅织物、网状织物、复合织物、无纺布等品种。应用于路基边坡防护的主要有草籽无纺布,土工格栅 室 、固格网 布 、三维网等。可单独埋入土中,也可覆盖边坡表面,以提高边坡防护能力。
各种土工合成材料的特点各不相同,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做好施工前准备,并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程施工,以确保收到满意的防护效果。
3 客土喷播
主要形式有:框架式 喷锚 +客土喷播和土工网+客土喷播等。
客土喷播是一种融合土壤学、植物学、生态学理论的生态防护技术。它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精心配制适合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基质 客土 和种子,然后用挂网喷附的方式覆盖在坡面,从而实现对岩石边坡的防护和绿化。
设计时首先是根据地质和气候情况确定边坡的植物生长基质配方,同时确定喷播厚度。然后根据坡面稳定性确定锚杆的长度和金属网的尺寸。施工顺序为:清理坡面,钻孔打锚杆,挂网,喷射客土。
4 设计要点
a草籽选择应注意当地的土质和气候条件,应以容易生长、根系发达、叶茎低矮、枝叶茂密或有葡匐茎且易粗放管理的多年生草种为宜,如狗牙根、百喜草等;混播效果更佳。
b撒播和喷播时,草料应与混合料充分拌和,以使播种均匀;播种季节按草种而定,多为春、秋季。
c 土壤硬度在15~20mm左右时,最适合植物生长,超过27mm时应采用挖坑或挖沟借土植草。
d 酸性土壤 PH值在4以下 或盐碱地边坡常对植物发展生长不利,需测定土壤酸度等指标,对强酸性土壤或盐碱性土壤,应选择合适草种或土壤改良。
铺草皮
1 适用性
路基坡面上铺草皮防护,其作用与种草防护相同,适合于当地有足够供挖取使用的草皮地段路基防护。但在边坡较高陡和坡面冲刷较重的地方,铺草皮较种草防护收效快。草皮用于沿河路基冲刷防护时,应以下列条件为限:河床比较宽阔,主流比较固定,有明显的浅滩处;流速小于1. 8m/s,波高小于0. 4m;水流方向与路线接近平行的地段,井不受主流冲刷;防护的坡面有季节性的浸水;但有流冰情况时不宜采用。
2 草皮的尺寸和铺置方法
块状草皮的尺寸,一般为20m×25m、25m×40m及30m×50m几种;带状草皮一般宽25cm,长200~300cm;草皮厚度根据草根的深度而定,一般为6~10cm, 干旱和炎热地区可增加到15cm。挖草皮时,草皮两端斜切(横切面为平行四边形)。铺草皮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四种形式:
a 平铺草皮
在整个坡面上平铺草皮。草皮应与坡面密贴,用木捶将草皮的斜边拍平。铺设时由坡脚向上,块与块之间的竖缝应错接。根据边坡陡度等情况,每块草皮钉2~4个竹尖或木尖桩,尖桩最好使用新砍伐的带皮柳梢,其长度一般为20~30cm,直径为2~3cm。尖桩与坡面垂直,露出草皮表面不超过2cm。边坡缓于1:1.5时,可不钉桩。
b 平铺叠置草皮
可用于边坡坡度等于或大于1:1的坡面上。用作冲刷防护时,容许流速可达1. 2~1. 8m/s。
c 方格式草皮
即在边坡上把草皮作成45°斜角的带状铺砌,组成1.0m××1.5m的方格形。在路肩边缘以下和坡脚部分用几条水平的带状草皮铺设,在方格内种草。这种铺砌方法最为经济,但其坚固程度低于前述两种形式。
d 卵 片 石方格草皮
在边坡表层易发生溜坍的路段,为免草皮脱落,宜采用卵石方格作骨架铺
草皮。缺卵石的地区,可用片石代替。作为骨架的卵 片 石应竖栽,挖槽栽入或打入边坡15~20cm,上端外露5~10cm,以使草皮与骨架顶面齐平。骨架条带宽20cm,方格尺寸一般为1.5m,在边坡顶和坡脚均应用纵向砌石条带加固。骨架做好后应及时铺草皮。
3 注意事项
a草皮选用根系发达、茎矮叶茂的耐旱草种,如白茅草、狗牙根等,千枯、腐朽及喜水草种不宜采用,泥沼地区的草皮禁用。
b专业化生产的草皮,铺种后存在与边坡土质适应性问题,且后期易被本地草杂化。从道路沿线山地取草皮铺种,草皮易成活,生命力强,生长后防冲刷效果好,这种方案造价低,见效快,边坡与自然融为一体,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做法。
c 铺草皮前应将边坡表面挖松整平,如有地下水露头,应作好排水设施。
d 草皮应在春季或初夏,干燥地区应在雨季进行,不宜在冰冻时期或解冻时期施工。
e 路堑边坡铺草皮时,应铺过路堑顶部1m或铺至截水沟边。
种植灌木
1 适用性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平台、坡脚碎落台、路侧占地界内及坡面上植树,对于加固路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美化路容及隔音降噪均有良好的效果。也可和种草、铺草皮配合采用,使坡面形成良好的防护层。适用于土质边坡及严重风化的岩石边坡和裂隙粘土边坡。但对盐渍土、经常浸水及经常干旱的边坡及粉质土边坡不宜采用。
2 植树的形式和间距
植树的形式,可以是带状或条形,也可以栽成连续式,即栽满防护的全部区域。
3 注意事项
a 植树最好选在1:1.5或更缓的边坡上。
b 树种宜选用在当地土壤与气候条件下能迅速生长、根深叶茂的低矮类树种;用于冲刷防护的树种宜选用生长很快的杨柳类,或不怕水淹的灌木类;边坡上不宜种植乔木;常用的有紫穗槐、砂柳、刺槐、夹竹桃等。
c 植树后在树木未长成前,应防止流速大于3m/s的水流侵害。当植树地带可能受流水冲击作用时,应在前方设置障碍物,加以保护。
李燕君,陈明德.土工网植草护坡在边坡防护工程中的作用. 铁道勘测与设计,1984, 4 :49~51
6.2 圬工防护
圬工防护效果较好,只要设计合理,施工认真,其稳定风化岩石边坡的效果明显,防治了岩石的进一步风化、碎落;但造价较高,而且不如植物防护视觉效果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应尽量避免使用该种防护型式。
喷护
1 喷掺沙水泥土
a 适用条件:适用于宜受冲刷的土质路堑边坡,坡度不陡于1: 0. 75。
b 喷掺沙水泥土,厚度宜为60~100mm。材料为砂、水泥、粘性土。
2 喷浆
a 适用条件:适用于易风化但未遭强风化、全风化的岩石边坡,坡度不陡于1:0.5。
b 设计要点: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50mm,采用的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10。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宜为15~20cm;同时,还应间隔2~3m交错设置泄水孔,孔径为100mm。
3 喷射混凝土
a 适用条件:适用于整个边坡无涌水、易风化岩质、担心风化、剥落岩质、裂隙和节理多有落石的岩质以及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带。
b 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80mm,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0。混凝土中最大粒径不宜超过15mm。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宜为15~20cm;同时,还应间隔2~3m交错设置泄水孔,孔径为100mm。
4 挂网喷护
适用条件:适用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边坡防护。挂网喷浆 混凝土 防护,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高速公路不宜过多使用,为防止风化破碎较为严重的边坡的局部楔型破坏,可采用系统锚杆混凝土框架+混凝土空芯预制块 或土工格式 植a 适用条件:适用于土质路堤边坡,边坡坡度不陡于1:1.25。
b 干砌片石护坡一般分为单层铺砌和双层铺砌,铺砌层厚度:单层为250~350mm,双层为400~600mm。铺砌层下应设置碎石或砂砾垫层,厚100~150mm,也可用反滤效果等效于砂砾热层的土工布代替。干砌片石护坡坡脚应修筑漫石铺砌式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为1.5倍护坡厚度。干砌片石接缝要错开,缝隙要填满塞紧。
2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护坡
a 适用条件:适用一于土质边坡、石料缺乏地区。
b护坡底面应设碎石或砂砾垫层或土工织物反虑层。预制块砌缝应用沥青麻筋、沥青木板等材料填塞。
3 浆砌片石护坡
a 适用条件:适用于防护流速较大 3~6m/s 的边坡。
b 浆砌片石护坡采用的砂浆强度不得低于M5,护坡厚度宜为250~500mm,当用于冲刷防护时,应按流速及波浪大小确定,不应小于350mm。护坡底面应设厚度100~150mm碎石或沙砾垫层,也可用反滤效果等效于沙砾垫层的土工布代替。浆砌片石护坡坡脚应修筑墁石铺砌式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为1.5倍护坡厚度。
c 浆砌片石护坡还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宜为10~15m;同时还应间隔2~3m交错设置泄水孔,孔径为100mm。
护面墙
护面墙是为了覆盖各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岩石的挖方边坡,免受大气因素影响而修建的墙。
1 适用条件:护面墙多用于易风化的云母片岩、绿泥片岩、泥质页岩、千枚岩及其它风化严重的软质岩层和较破碎岩地段,以防止继续风化。
2 护面墙除自重外,不担负其它荷载,亦不承受墙后的土压力,因此护面墙所防护的挖方边坡坡度应该符合极限稳定边坡的要求。
3 护面墙基础应设置在稳定的地基上,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冰冻地区,应理置在冰冻深度以下不小于250mm。护面墙墙前趾应低于边沟铺砌的底面。
4 碎落台和边坡平台上,设置花坛,种植爬藤植物,可改变护面墙视觉效果,美化边坡
5 护面墙的类型有:实体护面墙、孔窗式护面墙及拱式护面墙等。
a 实体护面墙
用于一般土质及碎岩石边坡:实体护面墙分等截面和变截面两种形式。等截面厚度为500mm;变截面顶宽400mm,底宽视墙高而定。等截面护面墙高度不宜超过6m,当坡度较缓时,不宜超过10m。变截面护面墙,单级不宜超过10m,超过时应设平台,分级砌筑。
b 窗空式护面墙
用于边坡缓于1:0.75,孔窗内可采用捶面、干砌片石或植草等辅助防护措施,窗孔宜采用半圆拱型,高2.5~3.5m,宽2~3m,圆拱半径1.0~1.5m。
c 拱式护面墙
用于边坡下部岩层较完整而需要防护上部边坡者或通过个别软弱地段时。拱圈应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拱圈厚度根据拱上护面墙的高度而定;拱跨小于5m时,拱圈可采用M10水泥砂浆砌块石,拱高视边坡下面完整岩层的高度确定。
傅治栋.喷、锚、网结构在基坑支持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1996,17 3 :65~69
6.3 骨架植物防护
此种防护形式将圬工防护与植物防护很好地结合起来,既可以美化路容,又能起到环境保护和稳定路基的作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边坡防护形式。
折形排水骨架植物防护
1 适用条件:适用于土质和全风化的岩石稳定边坡,当坡面受雨水冲刷严重或潮湿时,坡度不陡于 1:1,防护坡长不宜大于15m。
2 这种防护的特点是坡面排水效果较好,材料用量较少,施工方便,边坡线条简洁,费用较低。缺点是骨架较薄弱,不能增加边坡的稳定性,骨架适应变形能力较差,边坡产生变形时,整条或多条骨架同时破坏。因此选用此种防护型式时要注意边坡是否满足适用条件,谨慎从事。
许文年,王铁桥,叶建军.岩石边坡护坡绿化技术应用研究.水利水电技术,2002,33 7 35~37
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骨架植物防护
1 适用条件:用于1:1. 0以上的缓坡路段;受雨水侵蚀和风化严重的土质,产生沟槽的路段;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和由于周围环境需要绿化的路段;仅用植物防护不足以抵抗侵蚀冲刷的粘土路基或高填路段。
2 设计要点:
a该护坡方法不能承受土压力、造价高于植物护坡且施工较麻烦,应反复论证;
b骨架采用浆砌片石或预制水泥混凝土,骨架宽度宜为200~300mm,嵌入坡面深度应视边坡土质及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为200~300mm;混凝土骨架视情况在节点处加设锚杆,多雨地区骨架宜做成截水沟型。
c网格填土植草够应整平、压实。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骨架植物防护
1 适用条件:适用于土质边坡,坡度不宜陡于1:1。
2 预制块形状可为方格形、六边形、菱形等,其大小应视边坡坡度、土质确定,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3 预制块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0。护坡底面应设厚度100~50mm碎石或砂砾垫层,也可用反滤效果等效于砂砾垫层的土工布代替。
植物、圬工分区防护
1 适用条件:对于高填路堤或深挖路堑边坡,由于其顶部有较长的“零防护坡长段”,故采用顶部植草坡脚浆砌片石 混凝土预制块 的植物、圬工分区防护形式,此防护形式不仅达到综合防护效果,而且节约造价,美化环境,在路基边坡中被广泛应用。
2 常用结构形式及设计要点
.4 抹面、捶面
1 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易于风化的岩石,如页岩、泥岩、泥灰岩等软体岩层的路堑边坡防护,可用混合材料抹面。对于受冲刷的边坡和易风化的岩石坡防护可用混合材料捶面。
抹面和捶面的边坡坡度不受限制,但不能担负荷载,亦不能承受土压力,故要求边坡必须是稳定的,坡面应该平整干燥。
2 材料的选配
常用的抹面混合料有石灰炉渣混合灰浆、石灰炉渣三合、四合土及水泥石灰沙浆。长用的捶面混合料有水泥炉渣混合土、石灰炉渣三合、四合土。
3 注意事项
a抹面或捶面工程的周边与未防护坡面衔接处,应严格封闭,如在其边坡顶部作截水沟,沟底及沟面也要应抹面或捶面防护。
b大面积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