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 周红规
从四年级开始,各册教材都设置了“找规律”的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探寻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大胆说一说。
我通过课后对教学提问的统计,发现在教学中,自己对于课堂提问对象的选择,在本节课上有一定的片面性,选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频率比较高。自审数回,觉得自己对于学习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并没有偏见。但在自己的这节课教学中,确实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提问较少,尤其是一些学困的学生。归咎原因,发现自己这样的提问现象并不是自己的个案,很多教师在有老师听课或上公开课时,习惯于场面美化状态。类似于“田忌赛马”策略,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一些自己完全可以胜任的问题。而将一些学生会出现的弊端问题掩藏在无声中。当然这是很绝对的说法,但是一些公开课的表演性质却是越来越明显。
教学中,对于搭配的规律的归纳,学生非常顺利地归纳出了“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剩下的图形向前移一格。”借助这个规律,很自然地想到了第二行向第三行的转变,第三行向第四行的转变。
教学中,为了调节教学气氛,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一个说数的环节。学生参与性很高。也很能发现四个数字组数。选择最简单的1、2、3、4四个数字,进行组合。学生发现了1234、2341、3412、4123……这样四个数字的轮回。相信学生能在具体的观察中发现这个循环规律。但在归纳时,学生发现了四个数字有这样的规律,但是并没有对四种图片有这样的规律有深刻的具体体验。通过这节课的各种数字统计,发现了很多自己平时在家常教学中不曾发现的问题,很值得深入思考。
课总是有遗憾的,总是不完美的。比如,在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出图形的不同排列规律后,应引导学生用自己话抽象归纳出图中排列规律,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横着看图中排列规律有什么异同、竖着看又有什么异同。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不同的规律在学生脑中形成网络,同时也让学生参与了观察、猜测、验证、合作、交流、概括的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教学练习的第一题时,如果我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体会旋转的循环排列规律,以及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方向,学生掌握得会更好,正确率也会更高。
课上得成功是否,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语言。本节课让我懂得了,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训练。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还是欠缺了些,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点被动;对学生的评价还能够再积极点等。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