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习作教学
习作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课上的习作,第二部分是阅读课上的练笔,第三部分是为了满足学习和日常生活需要进行的书面表达。
第一,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有动笔的愿望,要有习作的兴趣,要有表达的欲望。老师要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找到最合适且最想写的内容来写,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写出特点。曾经有位美国老师教作文,在课堂上让学生把班里每个同学的优点写在纸条上,送给同学们,然后把这个过程特别是自己读到纸条的感受写下来。后来,学生长大成人了,有一位叫马克的学生战死疆场。在父母清理遗物的时候,在马克的上衣口袋里找到了两张纸,一张是当年同学写给他的优点,另一张是他当年写的作文——《原来有这么多人喜欢我》。可以想见,通过这次作文课,让马克找到了自信,让全班同学学会赏识别人,起到了既学作文又学做人的作用。
第二,指导学生习作要有大致秩序。这个秩序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而来的。比如,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那么老师指导学生写话时注意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辅助练习,鼓励学生创作儿歌、儿童诗等来发展想象力。中年级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也是习作打好基本功的阶段。中年级应该多做“素描练习”,就是描摹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场面,来训练学生的记叙、描写的基本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自由表达、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想象和感受。高年级写简单的记叙文、想象文和常用应用文。到了高年级,《课标》才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段表达。
第三,关注日常的书面表达。日常的书面表达形式很多,比如,为了生活需要,请学生给校园中的各个公众场所写提示语,社区里的广告、通知、失物招领;为了沟通方便,请学生写短信、邮件、微博;结合节日,请学生写留言、祝福语;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意见、诉求而写;为了记录、整理、积累资料而写……这些才是最生动、最有用的习作。老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
虎顶小学
夏永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