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幽径悲剧》第二课时学案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 文 班级: 姓名:
探究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读课文、感悟品味,走进季老内心,感受藤萝被毁在他内心掀起的阵阵波澜。
2、结合知识链接和拓展阅读,深入探究文本,体会《幽径悲剧》强烈的悲剧效果,反思悲剧根源。
3、感受作者矢志不渝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学会关注、保护身边的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课堂学习
(一)复习巩固:
经过昨天课堂的学习,你现在能回答以下哪几个问题?
1、解读《幽径悲剧》的题目:在一条怎样的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把握主要内容)
2、文章主要想写藤萝被毁,为何要放大量篇幅描写幽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的意图)
3、作者为何如此钟爱那株藤萝?(因为它美!那美在哪里呢?)(明确藤萝的内涵)
4、文中季老对这株他所钟爱的神奇藤萝不惜溢美之词,他是怎样表现藤萝之美的?(鉴赏表现手法)
(二)目睹悲剧,体会作者内心波澜:
1、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藤萝被毁的悲剧,圈出关键词句,用心体会季老当时的心情。
2、片段续写,体会感情:
学法指导:1、由组长确定探究哪一个片段;2、组员先自己结合课文,找出饱含作者感情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完成片段的续写,可直接在原文上标注;3、最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思考依据,完善组内成果。
(1)目睹悲剧,不敢相信:
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下了一跳,因为:
,当时,我的心里
。
(2)抚摸藤萝,倾诉衷肠:
我抚摸着那段凌空的虬干,内心喃喃自语: 。
(3)每次经过,毛骨悚然: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静,我真有点怕走了,因为
,
我的“怕”其实是我因为 。
(4)倾听控诉,背负使命:
隐约间,我听到藤萝在控诉:
我的内心: 。
(三)深入探究,体会强烈的悲剧性。
1、以前,我们通常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今天,我们要从这些最关键的要素中,去探寻《幽径悲剧》中更深层面的 “悲剧性”,探究那些真正让作者悲痛难过的关键。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浏览全文,找出悲剧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涉及到的人物及具体事件。(学法指导:纵观全文,从原文中尽可能多的筛选出有用信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十年动乱”期间,不足为奇;如果是在偏远落后的荒郊野岭,倒也罢了……可是偏偏都不是,就因为在这样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发生这样的事,悲剧效果就更加强烈了。下面,请你根据我们刚才梳理出的这些信息,结合知识链接中的内容,参考老师的示例,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幽径悲剧》的深层悲剧性。
示例:从“人物”中的古藤角度分析:季老所钟爱的这一棵藤萝,是燕园幽径上古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是文革后留下的唯一的一棵。假若幽径上还有十几棵古藤,由于某种原因失掉了一棵,固然令人惋惜的,但毕竟还有十多棵。然而现在,这唯一的一棵也没有了,这就意味着幽径上的古藤都灭绝了。它是不可再生的历史遗存,它的消失是一种历史的消亡,一种文化的灭绝。这才是真正让人感叹嘘唏的。
从时间角度看:
从空间角度看:
从 角度看:
(四)记住悲剧,走出悲剧。
鲁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愚昧才能觉醒,进而才能进步发展。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静下心来去读懂伟人们的告诫!最后,请你用更直白的、更直接的语言大声的劝导那些愚氓吧!
课后作业:
必做:完成笔记的整理,《学与教》上相关习题。
选做: 1、微博小练笔。
曹雪芹故居被拆,徐悲鸿故居被拆,荀慧生故居被拆,林白水故居被拆,梁思成故居被拆。请你结合今天学习的收获,针对这些现象,发一篇呼吁性的微博!
2、关注我们校园的名木古迹。
在我们班的小记者的带领下,寻访坂上初中的名木古迹,了解他们的历史变迁、了解他们的故事,并撰写成文,投稿到我们的辅华之声广播台,呼吁更多的同学专注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