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抑扬之法.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97887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抑扬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抑扬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下)九年级语文导学稿 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抑扬之法 ——欲进先退巧构思,欲扬先抑好文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抑扬法在写作内容、人物情感变化、结构方面的特点。 2、掌握欲扬先抑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敢于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 教学难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的分寸的把握。 教学方法: 点拨、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 型:作文指导课。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当堂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传说“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一次应邀到一个富翁家给他母亲的寿辰绘画题诗,他画了一幅画后接着题诗,第一句便是“这个婆娘不是人”,刚写完,满座皆惊,富翁也十分愤怒。唐伯虎接着写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这下四座宾客转惊喜,富翁也转怒为乐,唐伯虎又写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大家又惊得发呆,富翁一家更是怒气冲天,这时唐伯虎第四句脱笔而出“偷得蟠桃献母亲”。这时满座宾客赞叹不已,富翁也顿时对诗画赞不绝口,唐伯虎的诗悬念迭生,反差强烈,跌宕起伏,充满了智慧和幽默。 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二、方法引路: 1、欲扬先抑的概念: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这里的“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要歌颂、赞美、肯定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面着手,用曲解、嘲讽,甚至挖苦的方式去贬低、抑制,甚至否定它,最后才露出自己真实意图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构思文章的方法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2、课文举例: 同学们讨论我们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写作方法。(学生打开课本找到相关段落) 《阿长与〈山海经〉》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七件事,其中抑的是 ,扬的是 ,前后对比,突出了 。①喜欢“切切察察”②睡相难看③元旦有许多古怪仪式④知道一些烦琐的道理⑤讲“长毛”的故事⑥谋害“我”的隐鼠⑦给“我”买《山海经》 《蝉》 文中先是写蝉烦人的聒噪;再写病蝉的弱小;最后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显示生命的意义。此文给我们启示: 《伤仲永》 文章采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突出方仲永孩童时代的惊人天赋和聪明机智,后描写因为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而沦为普通人。前后两者对比即可达到良好效果。 3、方法探究 3.1题材的选择 几件令人讨厌、憎恶的事,加上一俩件令人改变看法的事。 可以写人、事、物、景。 3.2线索的安排 《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不大佩服-----空前的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在安排线索时,一定要注意“变化”二字,比如写老师可按照“讨厌、害怕——有好感——佩服——敬重”这一线索来组织材料。 3.3详略的处理 我们在采用欲扬先抑手法时还要注意详略得当。一般来说要抑少扬多,“抑”的部分要先写,起铺垫作用,要为“扬”蓄势与“扬”的部分相比要略,“扬”的部分后写,是文章的重点,是要详写的地方,也是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点明文章中心的地方。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前6件事都是略写而第7件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详写,因为这件事深深打动了“我”,产生了新的敬意并深切怀念长妈妈。 三、技法点津 1、对比烘衬 通过细致的描写,写出人的缺点。如外貌的丑陋等等,或者写出“物”的不让人喜爱之处,或直接抒发对人或物的不满,从感情上贬低所要写的主要事物,这样才能在后文的情感变化中更好地抒发喜爱、尊重等情感,更好地突出主题。总之要从贬低的角度描写,这样才能和后文的“扬”形成对比。 如: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 分析:作者也在赞美丑石,那种哪怕有人在嘲笑也不去理会,默默忍耐误解和寂寞的伟大精神。 2、 逆向起笔 即欲正故反,逆锋起笔。或简单介绍一下写作的主体,当然是不被认可的事,让读者大概了解人或物,给人第一印象不好。这样在后文的写作中才能有波澜,吸引人。 如:如果不是发生了某些事情,也许这一天也就和其他三百六十四天没什么区别,如流水般淡淡流去,慢慢消逝在记忆和历史之中。可是,历史选择了这一天。 我们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贬抑需有度,转变需自然,角度需恰切,情感需真实。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四、牛刀小试: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2、写一种动物 大家开动脑筋拟题并完成写作提纲。 五、课堂作文大讨论 1、写人的:题材的讨论;2、写动物的:题材的讨论 六、例文欣赏: 例文一: 《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多媒体出示)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调皮的F君说道:“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起笔曰:考试中自得其乐矣。’”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没有白背古文。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现在回答我: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老师问。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语文老师赞扬道。同学们对F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   “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我没有时间。”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其实你们都是朝阳。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当堂点评: 本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运用“欲扬先抑法”抒情达意,将一次别开生面的“不同寻常的考试”,写的情趣盎然,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晚自习语文老师宣布考试,“教室里叹气声已满天飞”,“F君”调侃的话,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因势利导,以“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会想到什么”为话题,开始了晚自习的考试,形式新颖,方法独特。结尾写“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例文二: 牛奶不加糖   房门被轻轻地推开。门缝中挤进老妈那双毫无色彩的眼睛,还有一只端着一杯牛奶的手。   “都十一点了。喝杯牛奶,赶快睡觉。” 声音充满了命令,一如往日的冰凉。但我仍然惊诧得如同外星人降临到我的房间。 房门合上了。我喝了一口牛奶,怎么,没加糖?一点甜味也没有!嗨,可敬的老妈,你难得的一回情感施舍也是这般残缺不全呵!   记忆的小舟开始在岁月的河面上穿行。   四岁时的我便独卧一室,自己穿衣穿鞋,自己铺床叠被,自己梳头洗脸……再大一点,自己上学回家,自己钉钮扣,自己洗衣服……更大一点,妈站在窗口观风景,我在灶台前乱纷纷……似乎没有人家母女俩共撑一把花伞徜徉于雨中的亲昵,没有人家母女俩手拉手散步于月下的温馨,多的是“学会生存”的唠叨,多的是“自立自强”的训诫。好多时候,我真想问她:“我是不是你的亲生女儿?”   可她,那个有着“人民教师”光环的她,对同事是那么慈祥,对学生是那么慈爱,唯独对女儿不发慈悲!   哼,我的老妈,你不爱我总有人爱我。奶奶常常夸我的衣服洗得最干净,阿姨总是夸我设计的发型最新颖,爸爸更是夸我做的饭菜比你做的好吃,逢年过节都不让你掌勺,气死你!   还有呢,在学校,我是大家公认的“小能人”。床铺卫生名冠女生宿舍,手工制作风靡整个校园,体操表演技压群芳,绘画大赛声誉鹊起……老妈,比起你,我可是青春多啦!哪像你,柔柔弱弱窈窕女,病病怏怏林黛玉!   哎,都怪这鬼初三,叫我诅咒老妈的工夫都没有啦!   说也奇怪,从那晚开始,老妈每天晚上都会送上一杯不加糖的牛奶。哼,到了中考的关键时刻,你想贿赂我?   这一晚,一道物理题折腾了我一个多小时仍然没法突破。我不耐烦了,“啪啦——”书被重重地摔到地板上。   门无声地开了。老妈悄悄走了进来,手中端着的依然是一杯牛奶。“喝杯牛奶,也许就有办法了!”   “准又没加糖,无滋无味,不喝!”   “据说,牛奶加糖喝了对身体有害呢,不加糖的牛奶更有味呀!”老妈望着我,意味深长。 我品咂着老妈这句话,似乎感受到了我以前一直渴盼着的东西。我一仰脖子,喝干了满满一杯牛奶。咦,今天这不加糖的牛奶味道咋这么香醇呢? (学生点评此文。这是一篇颂扬母爱的佳作,作者描述的是那种“牛奶不加糖”般的母爱,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语言表达来看,个性相当突出。文中写母爱,赞美之词绝少,而贬抑之语颇多,语言表现出“正话反说”的特点。在明贬实褒之中,写出了母爱的独特之处。此外,“牛奶不加糖”这一标题虽仅五个字,但形象鲜明,言简意丰,也表现出作者运用语言的鲜明个性。) 七、教师寄语: 作文要写好,抑扬不可少,铺垫加蓄势,风光无限好。 八、布置作文:(第二节课当堂完成) 作文题目:我想起了______(可以选填你熟悉的人或物)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