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音乐欣赏活动《舞动的面条》
蕲春县幼儿园 周甜
目标:
1、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2、能够掌握乐曲的三段式结构特点,理解乐曲性质,认识滑音,并能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准备:
1、“煮面条”时的视频及面条实物。
2、音乐、滑音符号、字卡、三幅不同形态的面条图片。
3、游戏准备:厨师帽、大勺子、围裙、用彩色的胶带在场地中间贴一个圆形的大锅 。
过程:
一、观看“煮面条”的视频,将欣赏活动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1、通过自由讨论,说出面条在煮的过程中不同的变化。
如:面条在没煮之前是硬绑绑的、下锅后面条就会慢慢的变软、水开后面条就会不停的翻滚,跳上跳下、面熟了关火后,这时的面条就停止了跳动。
2、提问:硬邦邦的面条、慢慢的变软的面条、不停翻滚的面条,分别可以用什么线条表示呢?
如:竖线、波浪线、螺旋线。
这一环节我鼓励幼儿在说的同时,还可以用动作来表现面条的样子,也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欣赏乐曲,理解音乐的性质
这部分是活动的重点,分三次来欣赏音乐,提出不同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给了幼儿较大的自由想象,发挥创造的空间。
1、第一次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结构。
欣赏后让幼儿知道这首乐曲是由ABC三段体组成。
2、第二次欣赏乐曲,感受乐曲三段体的节奏特点,并找出滑音。
(1)在带领幼儿欣赏乐曲的同时,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三种不同的线条,并用肢体语言形象的表现出乐曲三段体的节奏特点。
如:第一段比第二段快,第二段比较慢,第三段最快
即:中速、慢速、快速。
(2)提问:乐曲中还有一个特别调皮的音呢?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找出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滑音,并认识滑音符号。
3、第三次分段欣赏,依次、理解三段音乐的不同性质。这一部分是活动的难点。通过分别欣赏让幼儿自由讨论,说出听完后的感受,并通过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积极的创编动作,并大胆表现。
(1)雄壮有力、有节奏、像当兵的人(中速)
(2)很慢、很柔、舒缓的像柳条,像妈妈唱的摇篮曲(慢速)
(3)越来越快、很兴奋、很激动、像喷泉,想跳舞 (快速)
三、生活经验与乐曲的有机结合
为了加深幼儿对乐曲的理解,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用面条的三种不同形态和乐曲三段体节奏特点来匹配。(也是为后面的游戏环节做铺垫)
1、提问: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说出图片中的面条分别可以和哪段音乐相对应,并贴在黑板上。
如:竖线表示没煮的面条,可以和第一段的雄壮有力的音乐相对应。
波浪线表示下锅后的面条,可以和第二段的舒缓的音乐相对应。
螺旋线表示沸腾的面条,可以和第三段的激动的音乐相对应。
2、老师小结:这首曲子是选自小提琴协奏曲《库郎进行曲》中的音乐,主要是用小提琴演奏的。今天我们把乐曲和煮面条联系在一起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优美的乐曲,可以和生活的情景相连系,表达我们的感受和心情。
四、游戏“煮面条”
1、创编滑音动作。
提醒幼儿当滑音出现时面条就得跳进锅里,请幼儿创编“面条下锅时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玩游戏
老师扮演“厨师”,幼儿扮演“面条”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做面条不同形态的动作,音乐结束时就停止并固定动作。
3、游戏还可以加深难度、让幼儿扮演厨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