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考点串讲.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382899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考点串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考点串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考点串讲   第二十一章 第二节补阳药   鹿茸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咸性温,药力峻猛,为血肉有情之品。既善峻补元阳、大补精血,又能强筋健骨、调理冲任,还能温补托疮。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主治病证】①肾阳不足之阳痿滑精、宫冷不孕。   ②精血虚亏之筋骨无力,小儿发育不良之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等证。   ③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之崩漏、带下过多。   ④阴疽内陷,疮疡久溃不敛。   【用量使用方法】l~2g,研细末,1日3次分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温热峻烈,故阴虚阳亢、实热、痰火内盛以及外感热病者忌用。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以免伤阴动血。  肉苁蓉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咸性温,质地柔润,补阳而不燥热。入肾能补肾阳、益精血,入大肠能润肠燥、缓通便。因药力较缓,故有苁蓉(从容)之名。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①肾虚阳痿、不孕、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②精血不足   ③肠燥便秘。   【用量】6~10g。   【使用注意】本品助阳滑肠,故阴虚火旺、大便溏薄或实热便秘者忌用。   淫羊藿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甘温燥,作用较强,既能补肾阳而强筋骨,又能祛风湿而蠲痹痛。其功力较强而灵验,故又名仙灵脾。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病证】①肾虚阳痿、不孕、尿频、筋骨痿软。   ②风寒湿痹或肢体麻木。   【用量】6—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甘温燥,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及湿热痹痛者忌用。   杜仲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温,归肝肾经,药力颇强。功善温补肝肾而强筋健骨、安胎,既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又为治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另外,还能降血压。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病证】①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②肾虚阳痿、尿频。③胎动不安,胎漏下血,频惯堕胎。④高血压病属肝肾亏虚者。   【用量使用方法】6~10g。炒用疗效较生用为佳。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故阴虚火旺者慎用。   续断   【性味归经】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温能补,苦辛行散,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入肝、肾经,既补肝肾,又行血脉,还续筋骨,为内科补肝肾、妇科止崩漏、伤科疗折伤所惯用。   【功效】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   【主治病证】①肝肾不足腰痛脚弱、遗精。   ②肝肾亏虚胎动欲堕、胎漏下血、崩漏经多。   ③跌扑损伤,金疮,痈疽肿痛。   【用量使用方法】9~20g。外用适量研末敷。崩漏下血宜炒用。   补骨脂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肾、脾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辛温燥,入肾脾经,既温补又涩纳。主能补肾壮阳、固精缩尿,兼以温脾止泻、纳气平喘。又名破故纸者,是取其正名谐音之所为。   【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主治病证】①肾阳不足阳痿、腰膝冷痛。   ②肾虚不固滑精、遗尿、尿频。③脾肾阳虚泄泻。④肾虚作喘。   【用量】6~10g。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易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及大便秘结者忌用。   益智仁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归脾肾经,为温补固涩之品。既善暖肾固精缩尿,为治肾虚遗滑所惯用,又善温脾开胃摄唾,为治脾寒泻泄或多涎唾之要药。   【功效】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主治病证】①肾气虚寒遗精滑精、遗尿、夜尿频多。   ②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涎唾。   【用量】3~10g。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而易伤阴,故阴虚火旺及有湿热者忌服。   蛤蚧   【性味归经】咸,平。归肺、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味咸性平,入肺肾经,药力平和。既善补肺、益肾,为治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又能补肾阳、益精血,为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   【功效】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   【主治病证】①肺虚咳嗽,肾虚喘促。②肾虚阳痿,精血亏虚。   【用量使用方法】3~6g。研末服,每次1—2g。浸酒每次1~2对。   【使用注意】本品滋补助阳,故风寒、实热及痰湿喘咳者忌用。   菟丝子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肝、肾、脾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甘性平,质润涩敛,为平补阴阳兼固涩之品。既善补阳益阴、固精缩尿,又善养肝明目、补脾止泻,还能安固胎元与生津。   【功效】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生津。   【主治病证】①肾虚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尿频、白带过多。   ②肝肾不足目暗不明。③脾虚便溏或泄泻。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   ⑤阴阳两虚消渴。   【用量】6—12g。   【使用注意】本品虽平补阴阳,但仍偏补阳,且带涩性,故阴虚火旺而见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   巴戟天   【性味】辛、甘,微温。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病证】①肾虚阳痿、不孕、尿频。   ②肾虚兼风湿腰膝疼痛或软弱无力。   【用量】 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甘微温助火,故阴虚火旺或有湿热者不宜。   锁阳   【性味】甘,温。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①肾虚阳痿、不孕   ②精血亏虚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③肠燥便秘。   【用量】5~10g。   【使用注意】本品甘温助火滑肠,故阴虚火旺、实热便秘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骨碎补   【性味】苦,温。   【功效】补肾,活血,续伤。   【主治病证】①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泻。   ②跌仆闪挫,筋伤骨折。   【用量】3~9g。   【使用注意】本品苦温燥散助火,故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不宜服用。   冬虫夏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肾补肺,止血化痰。   【主治病证】①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②肺肾两虚久咳虚喘,肺阴不足劳嗽痰血。   【用量使用方法】3—9g。煎汤或与鸡、鸭、猪肉等炖服。   【使用注意】本品甘平补虚,故表邪未尽者慎用。   核桃仁   【起源】胡桃科植物胡桃干燥成熟种仁。   【性味】甘,温。   【功效】补肾,温肺,润肠。   主治病证】①肾虚腰痛脚弱。②虚寒咳喘。③肠燥便秘。   【用量使用方法】6~9g。定喘止咳宜连皮用,润肠通廉价去皮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滑润,故阴虚火旺、痰热咳喘及大便稀溏者慎用。   紫河车   【性味】甘、咸,温。   【功效】温肾补精,养血益气。   【主治病证】①肾虚精亏不孕、阳痿、遗精、腰酸。   ②气血两亏面色萎黄、消瘦乏力、产后少乳。   ③肺肾两虚气喘咳嗽。④癫痫久发气血亏虚。   【用量使用方法】2—3g。研末装入胶囊吞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温热,故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独应用。   沙苑子   【性味】甘,温。   【功效】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主治病证】①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   ②肝肾虚亏目暗不明、头昏眼花。   【用量】9—15g。   【使用注意】本品温补固涩,故阴虚火旺及小便不利者忌服。   仙茅   【性味】辛,热。有毒。   【功效】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寒除湿。   【用量】3~10g。   【使用注意】本品燥热而易伤阴,故阴虚火旺者忌用。   狗脊   【性味】苦、甘,温。   【功效】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   【用量】6~12g。   海马   【起源】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等干燥全体。   【性味】甘、咸,温。   【功效】补肾助阳,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用量使用方法】研末服,每次l~1.5g。   第三节补血药   当归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温补润,辛温行散,入肝心脾经,功善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并兼散寒。临床应用以血虚血瘀有寒或兼肠燥者为佳,既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又为内科补血之佳品,还为外科、伤科消肿疗伤所惯用。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①血虚萎黄、头晕等证。②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③虚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   ④痈疽疮疡。⑤血虚肠燥便秘。   【配伍】当归配黄芪:当归性温补血,黄芪微温补气,气旺则血生。两药相合,益气生血力强,治血虚或气血双亏证每投。   【用量使用方法】6~12g。通常生用,酒炒能增强活血作用。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全当归和血。   【使用注意】本品甘补温润,故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用。   熟地黄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味甘微温,质地黏润,入肝肾经,滋补力强。既善补血滋阴,又善补精益髓,主治血虚精亏或阴液不足所致诸证。唯能腻膈碍胃,脾胃不健者服之宜慎。   【功效】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主治病证】①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   ②肾阴不足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③精血亏虚腰酸脚软、头晕眼花、耳聋耳鸣、须发早白。   【用量使用方法】9~15g。宜与健脾胃药如砂仁、陈皮等同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滋腻,易碍消化,故脾胃气滞、痰湿内阻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   何首乌   【性味归经】苦、甘、涩,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制用甘补兼涩,不腻不燥,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生用其味苦多,善行泄而补虚力弱,功效解毒、截疟、润肠通便。临床应用务必分清,切勿相混。   【功效】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①精血不足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酸脚软、遗精、崩漏、带下。   ②疮肿,瘰疬。③久疟不止气血两虚。④肠燥便秘。   【用量使用方法】制首乌6~12g, 生首乌3~6g。补益精血宜制用,解毒、截疟、润肠通廉价生用。   白芍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酸微寒,入肝脾经,既善养血调经、柔肝缓急止痛,又能敛阴止汗、平抑肝阳,主治阴血亏虚肝急、阳亢诸证,兼治体虚多汗等证。   【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病证】①月经不调,痛经,崩漏。②阴虚盗汗,表虚自汗。   ③肝气不和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急作痛。④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用量使用方法】5~9g。养血调经多炒用,平肝敛阴多生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   阿胶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平,质地黏润,为血肉有情之品,既善补血止血,又善滋阴润燥。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①血虚眩晕、心悸。②吐血,衄血,便血,崩漏。   ③阴虚燥咳或虚劳喘咳。④阴虚心烦、失眠。   【用量使用方法】3~9g。用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应烊化冲服。止血宜蒲黄炒,润肺宜蛤粉炒。   【使用注意】本品滋腻黏滞,故脾胃不健、纳食不佳、消化不良及大便溏泻者忌用。   龙眼肉   【性味】甘,温。   【功效】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   【用量】9~15g。   例题:   1.鸡血藤、当归功效共同点是   A、补血、活血 B、补血、止血   C、活血、止血 D、凉血、活血 E、补血、凉血   答案:A   2.以下哪项不是何首乌功效   A、补益精血 B、润肠通便 C、平抑肝阳 D、解毒 E、截疟   答案:C   3.具备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功效药品组是   A、淫羊藿、狗脊 B、鹿茸、淫羊藿 C、鹿茸、益智仁   D、鹿茸、补骨脂 E、补骨脂、益智仁   答案:A   4.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便秘,宜选   A、火麻仁 B、肉苁蓉 C、麦冬 D、益智仁 E、补骨脂   答案:B   5.骨碎补适适用于肾虚所致   A、腰疼 B、耳鸣 C、牙痛 D、久泻 E、胎漏   答案:ABCD   第四节补阴药   南沙参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味甘微寒,入肺胃经,为凉补之品。既善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又兼益气、祛痰之功。   【功效】清肺养阴,益气,祛痰。   【主治病证】①肺热燥咳有痰,阴虚劳嗽咯血。②气阴两伤舌干口渴。   【用量使用方法】9~15g,鲜品15—30g。鲜用清热养阴生津力很好。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故虚寒证忌服。反藜芦。   北沙参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味甘微寒,入肺胃经,为凉补之品。既善养阴清肺,又能益胃生津。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主治病证】①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咯血。 ②阴伤津亏舌干口渴。   【用量】6~12g。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故虚寒证忌服。   麦冬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润苦泄,微寒清热,为滋养清润之品。既善养阴生津而润肺益胃,又能清心火而除烦,还兼润肠而通便。   【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①肺热燥咳痰黏,阴虚劳嗽咯血。   ②胃阴虚舌干口渴,内热消渴。   ③心阴虚心火旺心烦失眠。④肠燥便秘。   【用量使用方法】6~12g。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凉滋润,故风寒或痰饮咳嗽、脾虚便溏者忌用。   石斛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胃、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味甘微寒,入胃善养胃阴、生津液,入肾善滋肾阴、清虚热。另外,还能明目、强腰。   【功效】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   【主治病证】①热病伤津或胃阴不足舌干口燥,内热消渴。   ②阴虚虚热不退。③肾虚视物不清、腰膝软弱。   【用量使用方法】6~12g,鲜品15~30g。干品入汤剂宜先煎。   【使用注意】本品甘补敛邪,故温热病不宜早用。又能助湿,故湿温还未化燥者忌服。   黄精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平质润,入脾、肺、肾经,为平补气阴之品。既能滋阴润肺,又能补肾益精,还能补脾益气。   【功效】润肺滋阴,补脾益气。   【主治病证】①肺虚燥咳,劳嗽久咳。②肾虚精亏腰酸、头晕、乏力。   ③气虚倦怠乏力,阴虚口干便燥。④气阴两虚消渴。   【用量】9—15g。   【使用注意】本品质地滋腻,易助湿邪,故脾虚有湿、咳嗽痰多及中寒便溏者忌用。   枸杞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肺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平质润,归肝肾经,既善滋补肝肾而明目,治肝肾阴虚、视力减退,又能滋润肺阴而止咳,治阴虚咳嗽。   【功效】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主治病证】①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   ②消渴。③阴虚咳嗽。   【用量】6~12g。   【使用注意】本品滋阴润燥,故大便溏薄者慎用。   龟甲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肝、肾、心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寒质重,擅长标本兼治,为寒滋镇潜之品。既善滋肾阴、清虚热,又善补肝肾、潜肝阳,还善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凉血止血。   【主治病证】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热病伤阴虚风内动。   ②阴虚发烧。③肾虚腰膝痿弱、筋骨不健、小儿囟门不合。   ④心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⑤ 血热崩漏、月经过多。   【用量使用方法】9~30g。宜打坏先煎。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故脾胃虚寒者忌服。又据古籍记载,能软坚祛瘀治难产,故孕妇慎用。   鳖甲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咸寒质重,入肝肾经,为寒滋镇潜兼软坚之品。既善滋肾阴、清虚热,又能镇潜肝阳、软坚散结。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主治病证】①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热病伤阴之虚风内动。   ②阴虚发烧。③久疟疟母,症瘕。   【用量使用方法】9~30g。宜打坏先煎。滋阴潜阳宜生用,软坚散结宜醋制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重,故脾胃虚寒之食少便溏及孕妇慎用。   天冬   【性味】甘、苦,大寒。   【功效】滋阴降火,清肺润燥,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①肺热燥咳,劳嗽咯血。   ②热病伤阴舌干口燥,阴虚消渴。③肠燥便秘。   【用量】6—12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滋润,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玉竹   【性味】甘,平。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养胃。   【主治病证】①肺燥咳嗽,阴虚劳嗽,阴虚外感。   ②胃阴耗伤舌干口燥,消渴。   【用量】6—12g。   【使用注意】本品柔润多液,故脾虚有痰湿者不宜服。   百合   【性味】甘,微寒。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主治病证】①肺虚久咳,劳嗽咯血。’   ②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量】6~12g。   【使用注意】本品寒润,故风寒咳嗽或中寒便溏者忌服。   墨旱莲   【性味】甘、酸,寒。   【功效】滋阴益肾,凉血止血。   【主治病证】①肝肾阴虚头晕目眩、须发早白。   ②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量】6~12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故虚寒腹泻者忌用。   女贞子   【性味】甘、苦,凉。   【功效】滋肾补肝,清虚热,明目乌发。   【主治病证】①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②阴虚发烧。③肝肾虚亏视力减退。   【用量】6—12g。   【使用注意】本品虽补而不腻,但性凉,故脾胃虚寒泄泻及肾阳虚者忌服。   桑椹   【性味】甘,寒。   【功效】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主治病证】①阴虚血亏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   ②津伤口渴,消渴。③肠燥便秘。   【用量使用方法】9~15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性寒润滑,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忌用。   哈蟆油 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主治病证] 病后体弱,神疲乏力,盗汗;劳嗽咳血   5~15炖服,或作丸剂   楮实子 滋阴益肾,清肝明目,利尿   [主治病证] 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障,水肿胀满。 6~12g;或入丸散   例题:   1、以下说法错误是   A、白术与苍术都具备健脾燥湿功效,但白术以健脾为主,苍术以燥湿为主   B、生地黄长于清热养阴,熟地黄长于补血滋阴   C、南沙参补阴不及北沙参,但能益气、祛痰   D、党参能够完全代替人参使用   E、天冬有补肾阴作用,麦冬有补心阴功效   答案:D   1、 天冬功效有   A、清肺降火 B、滋阴潜阳 C、软坚散结 D、润肠通便 E、滋阴润燥   答案:ADE   小结   【补气药】   人参、党参:均能补气生津,治脾胃气虚倦怠乏力、肺气不足气短喘促,以及气津两伤口渴等证。   然人参源于五加科,性微温而善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第一要药;又善安神增智,治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党参源于桔梗科,性平而补气力较缓.挽救虚脱虽非其所能,但却善补中气、益肺气;又兼养血,治血虚萎黄等证。由此可知人参力强,党参力薄,若以党参代人参用,则宜加大用量。   人参、西洋参,均能补气生津。不一样:人参补气力甚强,气虚、气阴两虚重症、急症;又善补脾气、肺气,治脾肺气虚惯用;还能安神益智。西洋参性寒,清补,长于清火养阴,气阴两虚兼火为宜;又善养肺阴、清肺火。   黄芪、白术:温补兼利水,同能补气利尿、固表止汗。不一样:黄芪补气力强,又善升阳;还善补肺益卫、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经过补气还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白术兼苦味而具燥湿之功;又能健脾安胎。   人参、黄芪,甘温,温补,同补脾肺之气。不一样:人参补气力强,善于大补元气,又能补气生津,安神增智。黄芪补气不如人参,但有升阳;又善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经过补气还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   刺五加、人参,同为五加科,均善补气,安神益智。不一样:刺五加性温,补气力缓,以补脾益气为主。刺五加还能补肾强腰、活血通络;人参还能生津。   太子参、西洋参补气生津。不一样:太子参补力较弱,气津两伤,火不盛者为宜;西洋参火盛者用之。   甘草、大枣,均属甘缓补虚,具备补中益气、缓解药性。不一样:甘草性平,炙用偏温善补心气、缓急止痛;生用偏凉,又能祛痰止咳、解毒,并解药品及食物之毒,大枣又善养血安神。   山药、大枣味甘入脾,补脾而药力较缓。不一样:山药性平,又善养脾阴;还善于补肺益肾且兼固涩。大枣又善养血,还能安神;与药性峻烈药品同用,可缓解药性保护胃气。   白扁豆、山药 甘能健脾。白扁豆微温燥湿,还能消暑。山药平,善益气养阴、补肺肾及收敛固涩。   甘草、蜂蜜,甘平,生用偏凉而清热,制用偏温而补虚。均能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缓解药性,同治脾胃气弱、气血双亏、肺虚久咳、燥咳粘痰、脘腹挛急作痛及疮疡肿毒,同能缓解一些药品毒烈之性。然,甘草应用面广,又治心虚动悸、血虚脏躁、痰多咳嗽、咽喉肿痛及四肢拘挛痛;还解一切毒,治食物、药品中毒,蜂蜜质润,应用面小,又能润肠通便。另外,二药均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湿盛中满者忌用。甘草大量久服易治浮肿;蜂蜜滑肠。   红景天,绞股蓝均能益气,治气虚,兼热者尤宜。其中,红景天主以甘补,兼以苦泄,性平偏凉,又能平喘、活血通脉,治久咳虚喘,以及气虚血瘀、血脉不畅所致诸证。绞股蓝以苦泄为主,兼能甘补,药性寒凉,又能健脾、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治痰热咳喘、热毒疮痈、癌肿等证。   蜂蜜、饴糖均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治疗脾胃虚弱证、肺虚燥咳、以及脘腹疼痛。然,蜂蜜甘平滑润,还能润燥滑肠,治肠燥便秘。饴糖甘温缓急,能补虚温中、缓急止痛,尤善治虚寒腹痛。   苍术、白术:源于同科同属,上古通用,宋元始分。   均味苦性温入脾胃经,功善燥湿健脾,治中焦湿滞证。   其中,苍术以燥湿为主,治湿阻中焦脘闷苔腻者用之为宜;又兼辛味而能祛风湿、发表,治风寒湿痹及表证夹湿。   白术以健脾为主,并有补气之功,故治脾虚夹湿乏力便溏者用之为宜;又能利水、止汗、安胎,治水肿、表虚自汗以及脾虚胎动不安等。   【补阳药】   鹿茸、紫河车 血肉有情之品,均性温而能补肾、益精血。不一样:鹿茸补力最强,善峻补元阳、益精填髓;又善强筋健骨、调和冲任。紫河车则平补气血精阳,长于温肾益精、养血益气。   肉苁蓉、锁阳均能补肾助阳、润肠通便。肉苁蓉润肠通便力强,锁阳较弱。   淫羊藿、巴戟天补肾阳、祛风湿。其中淫羊藿性温而燥,药力较强;巴戟天微温而柔润,药力较缓,并益精血。   补骨脂、益智仁同为温补固涩之品,既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又能温脾止泻。不一样:补骨脂以补肾阳为主,又能纳气平喘;益智仁以温脾散寒为主,又善开胃摄唾。   菟丝子、沙苑子善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养肝明目。其中菟丝子兼补肾阴,不腻不燥;又善补脾止泻。沙苑子甘温不燥,固涩力较强。   杜仲、续断同入肝肾,补肝肾、强筋骨,又善补肝肾安胎。不一样:杜仲性温,补力较强;还能降血压,续断补力较弱,还善行血脉、续筋骨,并能调冲任、止血。   续断、骨碎补均归肝、肾经,功效补肾、活血,治肾虚腰痛脚弱、跌打损伤等证。然,续断性微温,补力较强,又能补肝、安胎止血,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崩漏经多及痈疽肿痛等。骨碎补性温,专于补肾,又治肾虚耳鸣、耳聋、牙痛、久泻等。   蛤蚧、冬虫夏草 核桃仁补肺益肾、定喘止咳。其中蛤蚧功偏补肺气定喘,冬虫夏草偏补肺阴而兼化痰止血。核桃仁偏温肺,又兼润肠。   仙茅,淫羊藿均能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肾虚阳痿、尿频、腰膝无力,以及风寒湿痹。但淫羊藿性温无毒,补肾壮阳力较强;仙茅性热有毒,虽力强,但宜助火伤阴。   狗脊、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不一样:狗脊善强腰脊而治腰痛脊强,又能祛风湿痹痛;杜仲善补肝肾而治腰痛,又能安胎。   海马、锁阳补肾助阳,海马又能活血散结、消肿止痛;锁阳又能润肠通便。   【补血药】   当归、熟地黄:均味甘而善补血,治血虚面色萎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心悸失眠等。   其中,当归性温而不滋腻,又善活血调经止痛,治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诸证,以及跌打瘀痛、虚寒腹痛、血痹痛麻、疮痈等;并能润肠燥,治肠燥便秘。   熟地黄性微温而滋腻,又善滋阴补精益髓,治肾阴不足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及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等。   当归、白芍均能补血调经。但当归性温,血虚有寒者宜之;白芍微寒,血虚有热用之。当归又善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白芍酸收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何首乌、阿胶 均能补血。炙首乌补益精血,尤宜精亏血虚之须发早白;阿胶甘平滋腻,功偏补血止血。另外,首乌生用,还能解毒、截疟、润肠通便;阿胶还能滋阴润肺。   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为同一药品不一样加工品。均能滋阴生津,治阴虚津亏诸证。但鲜地黄苦甘寒甚,滋阴力稍逊而长于清热凉血,且滋腻性小,血热或阴亏热盛者每用,尤宜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斑疹及血热妄行之吐衄下血诸证;生地黄(干地黄)为鲜品干燥者,甘苦性寒质润,长于滋阴而清热凉血,力较鲜地黄为逊,滋腻性稍强,凡血热津伤或精血阴液亏虚有热者宜用,即善治热病舌绛伤阴之重者,又善治阴虚发烧、内热消渴、津伤口渴,以及血热妄行诸出血证,还能润肠。熟地黄为生地黄蒸制品,性微温且滋腻,长于补血滋阴、填精益髓,又治血虚精亏诸证及肾阴不足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其滋腻性强,每与少许开胃之砂仁或陈皮同用,以保胃气,促进药力吸收。   龙眼肉、熟地黄均补血而治血虚证。然,龙眼肉性温,善补心脾、益气血,又治心脾两虚惊悸失眠及气血双亏之证。熟地黄性微温,善补血滋阴,又治阴虚盗汗、遗精消渴。   赤芍、白芍:一类二种,古时通用,宋元始分。虽药性相同而功效却异。   赤芍清热行散,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止痛,血热或血瘀疼痛者宜之,善治热入营血、血热斑疹吐衄,以及瘀血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等证。   白芍补敛平肝,功效补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善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阴虚盗汗、表虚自汗、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及肝阳上亢之眩晕等证。·   【补阴药】   南沙参、北沙参:均味甘.性微寒,入肺胃经,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治肺热燥咳、阴虚劳嗽,以及阴虚津伤口干舌燥等证。   然南沙参源于桔梗科植物,兼能益气祛痰,善治肺热燥咳或阴虚劳嗽有痰,以及阴伤兼气虚之口干舌燥等证;   北沙参源于伞形科植物,长于滋阴,善治燥咳或阴虚劳嗽无痰及阴伤重症者。   麦冬、天冬:同为滋养清润之品,均能养阴清肺、润肠通便,治阴虚燥咳、劳嗽咯血,以及津枯肠燥便秘。   其中,麦冬性微寒,滋阴清热润燥之力较弱;又善益胃生津、清泄心热而除烦安神,治胃阴虚之口渴、心阴虚或心火旺心烦失眠。   天冬性大寒,滋阴清热润燥力强,并入肾经滋阴降火,治肾阴亏虚之潮热盗汗、阴虚消渴等证。   石斛、玉竹益胃生津。不一样:石斛微寒,入肾,滋肾阴而退虚热、明目。玉竹性平入肺,善滋阴润肺;并具滋阴不恋邪之特点,可治阴虚外感发烧。   百合、麦冬甘微寒,润肺清心。百合长于润肺止咳。麦冬长于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润肠通便。   黄精、玉竹 平,善于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黄精还入肾经而滋肾阴,又能补脾气;玉竹作用缓解, 具滋阴不恋邪之特点,可治阴虚外感发烧。   枸杞子、女贞子同入肝肾,善补肝肾而明目。但枸杞子兼润肺,又治虚劳咳嗽;女贞子性凉而退虚热,又能治阴虚发烧。   桑椹、墨旱莲 均性寒而善滋阴益肾,治肝肾亏虚之头晕目眩、须发早白。然,桑椹长于补阴生津而治精伤口渴;并能养血、润肠。墨旱莲善清热、凉血止血。   女贞子、墨旱莲:均归肝肾精具备补肝肾之功,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常相须为用。但女贞子性凉,长于滋阴,又能退虚热、明目;墨旱莲性寒,长于清热,又能凉血止血。   龟甲、鳖甲:均味咸寒入肝肾经,同善滋阴潜阳、清虚热,治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及阴虚内热等证。   其中,龟甲滋阴力佳,善治阴虚阳亢之证;鳖甲长于清虚热,善治热病伤阴、夜热早凉。另外,龟甲又能益肾健骨、养血补心,治肾虚骨弱,心血虚之心悸失眠及阴虚崩漏;鳖甲又能软坚散结,治久疟疟母、症瘕。   蛤蟆油、蛤蚧均咸平,能补益肺肾,治肺肾亏虚之咳喘。但蛤蟆油善补肾益精补虚、养阴润肺止咳,多用于病后体虚,劳嗽久咳。蛤蚧善补益肺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多用于肺虚久咳、肾虚作喘及阳痿遗精。   楮实子、女贞子,均为寒凉之品,补益肝肾,明目,治肝肾虚亏之证。然,楮实子药性寒凉,长于清热,善治肝热目赤翳障;又能利水以治水肿。女贞子长于滋阴,善治阴虚内热及肝虚目暗不明。   例题:   1、除以下哪味药外,均具备润肠通便功效是   A、肉苁蓉 B、锁阳 C、麦冬 D、巴戟天 E、核桃仁   答案:D   2、具备补肝肾、明目功效药组是   A、枸杞子、菟丝子 B、女贞子、黄精 C、枸杞子、鳖甲   D、鳖甲、石斛 E、菟丝子、何首乌   答案:A   第二十一章 补虚药   补虚药: 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   纲领要求:   1、掌握补虚药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   2、掌握: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鹿茸、肉苁蓉、淫羊藿、杜仲、续断、补骨脂、益智仁、蛤蚧、菟丝子、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石斛、黄精、枸杞子、龟甲、鳖甲。   熟悉:西洋参、太子参、刺五加、大枣、巴戟天、锁阳、骨碎补、冬虫夏草、核桃仁、紫河车、沙苑子、天冬、玉竹、百合、桑椹、墨旱莲、女贞子。   了解:白扁豆、蜂蜜、饴糖、红景天、绞股蓝、仙茅、狗脊、海马、龙眼肉、蛤蟆油、楮(chu)实子。   3.掌握和熟悉各组药品功用相同和不一样点:   4.掌握以下各组药品配伍意义:人参配附子,人参配蛤蚧,人参配麦冬、五味子,黄芪配柴胡、升麻,甘草配白芍,当归配黄芪、女贞子配墨旱莲。   概述   【含义】 凡能补充人体物质亏损,增强人体机能活动,以提升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药品,称补虚药,习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亏损而治各种虚证。补气和补阳类药大多药性甘温,能振奋衰弱机能,改进或消除机体衰弱之形衰乏力、畏寒肢冷等症;补血和补阴类药药性甘温或甘寒不一,能补充人体阴血之不足及体内被耗损物质,改进和消除精血津液不足证候。   【适应范围】 本类药主要适适用于各种虚证,而虚证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之别。   气虚证:脾气虚之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脱肛   肺气虚之少言懒语、久咳虚喘、易出虚汗等。   阳虚证:肾阳不足之畏寒肢冷、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夜尿频多   脾肾阳虚之泄泻;   肺肾两虚之喘嗽等阳虚证。   血虚证:心血虚或肝血不足所致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阴虚证:肺阴虚之干咳少痰、咽干喉燥。   胃阴虚之口干舌燥、胃中嘈杂、大便秘结、舌红少苔。   心阴虚之心烦不眠。   肝肾阴虚之腰膝酸痛、遗精滑精、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眼目干涩   【分类】依照本章药品药性和临床应用不一样,分为补气、补阳、补血、补阴四类。补气药功主补气以增强脏腑机能活动,主治气虚诸证;   补阳药功主温补人体之阳气,主治阳虚诸证;   补血药功主养血,兼能滋阴,主治血虚、阴血亏虚等证;   补阴药功主滋阴补液,兼能润燥,主治阴液亏虚诸证。   【配伍方法】气虚常致阳虚,而阳虚多兼气虚;   血虚易致阴虚,阴虚多兼血虚。   故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须为用。   若气阴两虚,宜补气药配补阴药同用;   气血双亏,宜补气药配补血药并施;   阴阳两虚,当并用补阳补阴药。   依照兼证不一样,进行适当配伍。如气虚兼气滞者,应与行气药同用;   阳虚而寒盛者,应与温里散寒药同用;   血虚兼见失眠者,当配安神药;   阴虚兼内热者,在用滋阴药同时,配以清虚热药;   阴虚阳亢者,当配平肝潜阳药等。   【使用注意】本类药为虚证而设,凡身体健康而无虚证者,不宜应用;   邪实而正气不虚者,不宜乱用补虚药,以防“闭门留寇”;   补气药多甘壅滞气,湿盛中满者忌用;   补阳药温燥而能伤阴助火,阴虚火旺者不宜应用;   补血与补阴药,大多药性滋腻,易伤脾胃,湿阻中焦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使用补虚药,应注意脾胃功效,使补虚药愈加好地发挥作用。   第一节 补 气 药   人 参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味甘微苦,微温而不甚燥热,功在补气,药力强大。既善大补元气而为救脱要药,又善补脾肺之气而生津、安神、健脑益智。   【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病证】①气虚欲脱,脉微欲绝。   ②脾气虚弱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③肺气虚弱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④热病津伤口渴,消渴证。⑤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配伍】 人参配附子:人参甘温补气,力宏固脱;附子辛热回阳,补火救逆。两药相合,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人参甘温善补肺气,蛤蚧性平补肺益肾。两药相合,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生脉饮):人参性温补气,麦冬寒凉滋阴,五味子酸收敛阴。三药相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惯用。   【用量使用方法】 3~9g,宜文火另煎,对入其它药汤内服用。益气救脱可用15~30g。   野生人参功效最好,多用于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较平和,适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 为确保人参补气药效,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因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用。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均忌同用。   党 参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味甘性平,不燥不腻,补气力缓于人参,多用于脾肺气虚之轻证。又兼生津、养血,可治津亏、血虚等证。   【功效】 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主治病证】①脾气亏虚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②肺气亏虚气短喘促、脉虚自汗。③气津两伤气短口渴。   ④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用量】 9—30g。   【使用注意】 本品虽性平,但为甘补之品,故实热证不宜用。   黄 芪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温升补,主以扶正气,兼能除水邪。既善补中气(卫气)、升举清阳,又善补肺气、益卫固表,还能托疮毒、利水消肿。   【功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①脾胃气虚之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脏器脱垂。   ②自汗,盗汗。③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④气虚水肿,小便不利。⑤气血双亏   【配伍】 黄芪配柴胡、升麻(补中益气汤):黄芪甘温益气升阳,柴胡、升麻皆有升举阳气之功。三药相合,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证所惯用。   【用量使用方法】 6~3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