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整装置排水管线安装竖向工程
施工方案
一、 编制依据:
1. 工程总进度计划: 9月30日中交
2. 施工图;
3. 已完成工作量情况;
4. 施工现场现状:多单位、多工种交叉作业,相互影响;
5. 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
二、 工程概况
该项工程由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区内、外排水管线安装及各种地下管线土方工程和竖向工程组成。其中包括:
1. 排水管道安装及土方工程:
① 含污油水管道安装及土方工程,工程量1300 m;及含污油水集水池一座;
② 生产废水管道安装及土方工程,工程量1013 m;
③ 场区雨水排水系统明沟,工程量394 m;
④ 各种检查井、水封井共102个;
⑤ 循环冷水管道、循环热水管道、消防管道土方土方工程4500㎥。
2. 竖向工程
1) 装置区内:
① 装置区内检修道路1234㎡。基层为水稳砂砾厚400㎜(2005年8月22日管理中心会议决定),共493.6㎥,面层180㎜厚C25混凝土(222.12㎥);
② 现浇混凝土人行道路铺砌 8514㎡。基层为150㎜厚级配碎石(1277.2㎥),面层为80㎜厚C20混凝土(681.00㎥)。
③装置区围堰:I型 438.8 m,Ⅲ型96 m
④压缩机厂房南北混凝土外墙 36.8m(高出厂房内地面150㎜)。东西混凝土外墙181m(与厂房内地面同高),外枪基底高度为相同部位室外地面基层底标高。
2) 装置区外
① 东行现浇混凝土地面3720㎡,基层为200㎜厚天然砂砾(744.00㎥),面层为180㎜厚C25混凝土(670.00㎥);
② 新建道路 2997㎡,基层为250㎜厚天然砂砾(756.00㎥)面层为180厚C30混凝土(540.00㎥);
③ 草坪 2052㎡,铺300㎜厚种植土615.60㎥;
⑤竖向土方工程场地平整土方工程。
三、 施工场地条件
根据现场条件,混凝土搅拌站布置在东北角的装置区以外,占地东西长40 m南北宽15 m,见总平面布置图。
施工场地内有多家企业同时施工,即有垂直作业,又有水平交叉作业,相互影响,需要现场监理单位协调。
施工用水为厂内生产用水,施工用电从建设单位指定地点接出。
四、 自然条件
本区基本风压0.60KN/㎡
基本雪压0.40KN/㎡
最大冻结深度113cm
日平均气温低于5℃的时间为11月5日到次年3月31日。在竖向路面施工时应考虑冬季冻胀对路面的影响因素。
五、 施工部署
根据60万吨/年连续重整工程总工期对排水管线和竖向工程的要求等具体情况,对该工程做如下部署。
1、 施工总部署
该工程下水管线装置区内部分在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计划9月5日前完工,并同时完成装置区内所有管沟土方工作量。
装置区以外的管线工程到9月10日前完工,场地平整的土方开挖的回填工作于8月29日开始到9月15日结束,地面基层部分由9月5日开始到9月25日结束,面层混凝土部分由9月10日开始到9月28日结束。
其他零星工程穿插施工。
2、 分项工程布置
生产废水管道装置总工程量1013m,现已完成安装277 m占总量的27.3%,未安装完736m,从2005年8月23日开始到9月5日完成,每天平均53 m。
含污油水管道共1300 m,已安完370 m ,完成工作量的28%,余930 m,8月23日到9月5日平均每天需安装66 m。
管道土方工程8000㎥,已完成2400㎥余5600㎥,8月23日到9月5日平均每天需完成386㎥。
各井类102个,已完33个,余69个,8月23日到9月5日平均每天需完成5个。
含油污水池工程已完成土方开挖、毛石砼垫层、底板及下部池壁钢筋模板工程。计划8月24日浇筑下部砼,8月25日绑扎池壁上部钢筋,8月26日、27日支池壁上部模板及池顶模板。8月28日绑扎池顶板钢筋,8月29日支模板,8月30日浇上部结构砼,与含油污水池配套的工程穿插施工。
装置内检修道路,共3722㎡
该项于9月15日开始到9月28日结束,其中土方工程3天,基层水稳砂砾3天,铺设水稳砂砾494㎥,养护5天,铺设面层3天。
装置区内人行地面铺设,该工程于8月25日开始到9月20日结束。
预计施工顺序为炉反区 → 压缩机厂房 → 泵区 → 分离区,需完成场地平整,铺砌I型围堰,浇筑Ⅲ围堰 ,装置区内雨水排水明沟。夯实(压实)地基;铺地面基层,浇筑砼面层等工作。
装置区外新建道路:2997㎡
该工程计划于9月15日开始到9月29日结束完成平整地面,基层砂砾铺设,面层混凝土铺设等工作。
装置区外车行道地面共3720 ㎡
该工程于9月5日开始到9月30日完成。
装置外种植地坪整修、填土共2052平方米
该项工程于2005年9月20日开始到9月30日结束。
压缩机厂房彩板安装工程:
该工程到9月20日完工。
3、施工机械布置:
根据工程特点及工期要求本工程机械部署见下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产地
功率
1
装载机
1
2
装载机
2L30E-I
3
挖掘机
2AXIS55UR
1
4
挖掘机
1
5
布料机
1
6
搅拌机
500型
2
7
砼泵
1
8
输送管
Ø100
260m
9
蛙式打夯机
1
10
冲击夯机
2
11
手扶抹光机
2
12
震动压路机
Y2C3
1
13
整平机
MG
1
14
电锯
1
15
电刨子
1
16
单轮推车
20
17
双轮推车
20
18
机动翻斗车
2
六、施工准备
该工程工期紧,与相关施工单位配合难度大。地面坡度,标高控制困难,是工程的难点,在8月25日前需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1、施工人员准备
根据工程特点投入必要的施工设备,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人工完成,组织必要的施工人员是工程的关键。根据工程情况本工程在2005年8月25日到2005年9月25日期间每天需要力工50人、架工15人、木工10人、其它工种30人。施工人员每天应保持在110—120人之间。
2、技术准备工作
① 施工前详细了解设计文件,在8月26日前,解决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场情况。做出本阶段的施工方案。
② 详细排列路面、地面的缩缝和胀缝的位置确定施工方法。
③ 根据填土情况制定基层夯实(压实)措施和降低填土中含水量措施。
④ 施工前充分考虑冬期地面冻胀问题,尽量避免由于冻害破坏砼地面问题。
3、材料准备:
在26日前提出全部工程所需材料量。提出进场时间和使用时间,并报有关部门组织定货。
4、机械准备:
根据施工机械布置对设备提前检修,及时组织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工作。
七、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见图
八、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九、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和施工方法程序
(一) 施工测量
3) 设定控制桩,控制竖向工程平面位置,根据施工场地的设计标高和设备平面位置,将场地划分成5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区,见控制区划分平面图。
Ⅰ区以构—4与方炉中间管架中心线和配电间与压缩机厂房中间检修道路中心线组成十字基准控制线。
Ⅱ区以北侧路定中心线与西侧道路中心线组成十字基准控制线。
Ⅲ配电间西墙外边线与北侧墙外边线组成十字基准控制线。
Ⅳ区以压缩机厂房西侧柱外侧与压缩机北侧柱外侧组成十字基准控制
线。
Ⅴ区以泵区东侧围堰外侧线与北侧围堰外边线组成十字基准控制线。
在控制区内施工期间,每条基准控制线上至少建立3个便于保护的控制桩,用来控制平面位置,所有道路水沟,围堰等均由控制线反尺,以保证其位置准确。
2、 高程控制
装置区内外的高程控制点的建立,本方案决定在装置区内设19个高程控制点,位置选在区内装置或建筑(构筑)物上,便于施工时取点的位置。然后从指定的测点测量标高,并将高程注于新建高程控制点附近明显位置以便于使用。高程控制点建立后,要将点号、位置说明和高程列表通知所有测量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以便于使用和复检,保证工程质量。
施工时所有点的标高必须以一个控制点直接引侧闭合于另一个控制点上,保证测量精度。
(二)土方工程
该工程土方工程主要由管沟土方开挖、回填和地面取土、回填两部分组成。
管沟开挖、回填
管沟开挖前由测量人员按设计要求放出管沟、各种检查井的位置线,并向有关人员交待开挖深度、放坡系数、地下可能遇到的障碍物等情况。开挖方法在有条件使用挖掘的地段使用机械开挖,在装置内无法使用机械时组织人工开挖。土方堆在距沟边1.0m以外的地方待管道安装并验收隐蔽后进行回填,由于回填后就要进行上部路(地)面施工,所以管沟回填时一定按规定夯实,以保证回填质量。回填时如土中含有水量大可适当掺干土以降低其含水率。给下道工序施工创造条件。
场地平整土方
该工程是竖向工程的关键,直接影响路面和地面的质量。
根据现场情况和施工季节,由于场内地面土和原有回填土经雨季后含水率高,有的已达到饱和状态。如路面施工后土中失水,引起收缩将影响基层的承载能力。另外地面施工后一个月将进入冬季,基层土含水率高可能引起地面冻胀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施工时一要保证基土的夯(压)实密度要求,并要尽量减小土的含水率。
场地平整前根据高程控制点在平整区域内设高程控制桩,桩的密度根据平整区域的大小和坡度而定,纵横间距以不超过20m为宜。在控制桩上标出成活地面的标高,然后根据地面面层、基层的设计厚度对场地进行初步平整。
场地初平前应对低于平整高度的地方进行夯实(如面积较大应使用压道机进行碾压)处理。
基底初平后进行夯实(或碾压),夯实前应根据区域内的土质情况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当的夯实(碾压)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本区内多为粘性土,压实时的最佳含水率为19—23%。现场观察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当土的含水量过大时应进行处理,其方法以翻晾或掺干土为宜。
当填土厚度超过200㎜时应分层夯填,并应符合下表规定的遍数。
填方每层压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每层铺土厚度(㎜)
每层压实遍数(遍)
振动压路机
蛙式打夯机
冲击夯
200—250
200—250
150—200
6—8
3—4
5—6
填土一般要求:
(1) 同一区域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应尽可能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范围之内;
(2) 填土应从低处开始,从下向上分层压实或夯实;
(3) 最上一层填高应留有适当的压实高度,以避免压实后修整的工作量。
填土的压实方法:
(1) 人工夯实:用蛙式打夯机、冲击夯等小型机具夯实时,填土厚度不允许大于250㎜,在打夯之前对填土进行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打夯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2) 回填管沟时应用人工在管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采用机械填土夯实。
机械压实方法:
在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低速预压4-5遍使表面平整,再使用压道机碾压。
机械碾压时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原则进行,并严格控制压实遍数,同时还应防止压坏基础和管道。
在基层土没有按规定压实并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后,不允许铺设道路基层。
道路排水明沟、路边石均应在土基层压实后施工。
道路施工:
装置区内、外道路场地做法见下表
道路、地面做法
部位
做法
装
置
区
内
检修道
面层
C25砼180㎜厚 随打抹光
基层
400厚水稳砂砾
人行路面
面层
C20砼80厚 随打抹光
基层
150厚级配碎石
装置内
面层
C20砼80厚 随打抹光
基层
150厚级配碎石
装
置
区
外
新建道路
面层
C30(180厚)随打抹光
基层
级配砾石 250㎜厚
车行路面
面层
C25砼180㎜ 随打抹光
基层
级配砾石 200㎜厚
草坪
种植土300㎜厚
路面基层施工的一般要求:
(1) 路面基础施工需在路基按要求压实并经过有关人员检验隐蔽后开始施工。
(2) 施工前应保证地基平整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并与路面坡向一致。
(3) 附属设施已施工完毕(明沟、路缘石、围堰等)。
水稳砂砾:
装置区内检修道路基层为解决冬季冻胀问题经8月22日会议决定改为水稳砂砾基层。水稳砂砾厚400mm,水稳砂砾中水泥含量为6%。
水稳砂砾采用机械拌和、机械运输、人工铺设。检修路面共1234㎡,水稳砂砾494㎥,压实后水泥用量61吨,施工时在北侧搅拌场内设4台350自落式搅拌机拌制,用2台翻斗车运送到使用地点,每小时搅拌15㎥水稳砂砾,总工期需要33小时。
施工时注意水稳砂砾出搅拌机后必须在120分钟内铺平压实,12小时后浇水养护。
材料要求:水泥采用32.5级水泥,砂砾采用5-80㎜天然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5%的砂砾。
水稳砂砾压实应采用10t以上压路机压实,碾压遍数不少于6遍。
砂砾基层:
装置区外新建道路基层为250㎜厚砂砾层,车行路面石为200㎜厚砂砾层,共需砂砾1500㎥(压实后)。
根据施工条件,进行分区分段施工。
铺设时新建路面的虚铺厚度为300㎜,压实厚度250㎜,车行路面虚铺厚度230㎜,压实厚度为200㎜。用机械碾压2-3遍后按设计标高进行初步找平处理,找平后再碾压2-3遍后进行精确找平,然后再一遍成活。
上述虚铺厚度为估算值,施工时可根据试铺取得与材料有关的具体数据后进行大面积施工。
碎石基层:
该工程现浇人行道路及装置区内地面基层均为150㎜碎石基层,共8514㎡,需碎石1277㎥(压实后)。由于该路面处于装置区内铺设基层前,需要认真检查地下工程是否已完成,并经过隐蔽验收。确认地下工程完工并验收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铺设时采用人工整平,压路机碾压,装置内不能用机械碾压的部位用冲击夯夯实。
混凝土面层施工:
路面砼用量见下表:
装置外道路 C30 180厚 540㎥
装置外车行路面 C25 180厚 670㎥
装置面检修路面 C25 180厚 222㎥
装置内人行路面 C20 80厚 681㎥
合 计: 2113㎥
① 施工工艺选择
根据工期要求路面面层集中在9月下旬施工,每天浇筑砼量在250㎥以上,且搅拌场距浇筑地点平均距离在150m以上,采用人力运输将严重制约工期。故本方案决定砼采用现场集中搅拌,砼泵输送的方式进行。
施工场地布置见平面图。
② 砼路面浇筑
砼路面浇筑时采用整平机进行整平,保证路面平整度。整平后的路面用磨光机磨光后再用人工压光。在砼终凝后用刻纹设备对路面进行刻纹处理。
③ 路面板按缝构造
路面板按缝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纵缝为贯通缝(路面宽度大于等于6m时设纵缝)
b. 横向缩缝为深等于板厚1/4的假缝,用切割机切割宽3-8㎜,间距4-6 m。
c. 横向胀缝在交叉路口,超过200m的直线段,小半径曲线起止端与建筑物连接处理。
d. 路面横向胀缝需设传力杆,布置见SHT101-93P16。
十、进度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管理
1、施工准备阶段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班组
项目经理
施工员
技术负责人
保管员
材料员
专职技术员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明确各自的职责,在施工阶段中选择重点监控点,分别对基础、主体、装饰、水电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各种会审制度、技术复核制度、上下工序间质量交接制度及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工程质量。
认真研究施工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施工平面图并随时进行调整。
认真测算工程量,根据现有人力、物力、设备和施工组织要求确定各阶段的工期,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
做好施工前的材料、机具设备的准备工作,对施工所用的设备机具进行检确保开工后的正常工作,不影响施工进度。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整体施工水平。
2、施工阶段
认真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每项工作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技术交底,对施工技术、工艺流程、质量要求、施工工期详细向参加施工人员交底,双方签字后严格按交底要求验收,按技术复核制度要求,对工序的技术问题进行复核,避免出现质量事故。
施工阶段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对以下主要监控点进行质量控制.
基层土方处理工程主要控制表面标高、平整度、坡向、回填土含水率、地基土压实系数等项工作。
路面基层主要控制材料级配、铺设厚度、压实方法、压实遍数、压实系数、表面平整度、坡向等项目。
面层混凝土工程,主要控制施工配合比的计量工作,按规定留置试块,边模安装几何尺寸、浇注厚度、表面平整度、坡向、路面板缝位置、板缝形式、浇水养护等项工作。
(二)、工期管理
在施工组织阶段,按工程具体情况安排好施工进度,编制总进度,控制施工网络图和各阶段的生产网络图,严格按计划进行施工,抓好关键线路的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工程按计划工期交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