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天鹅》教学设计
宽城五中 贾晨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作品特色;了解天鹅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细腻生动地刻画天鹅形象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来写天鹅,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从优美、生动的语言中感悟具体的形象,从更深层面了解内外的统一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下面我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芭蕾舞表演,不过,听过后,你要告诉我你看完后的感觉。
放视频,同学认真观看。
视频结束后提请同学说出观看后的感觉(2—3位)。
老师总结:同学们,这是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天鹅湖》的片段,是柴可夫斯基的创作的第一部芭蕾舞剧。我们从中见到了舞者表演的美丽优雅轻盈的如同梦幻一般的白天鹅,那么事实中的天鹅是不是果真如此呢?让我们走进布封的《天鹅》。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科学小品,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天鹅的秀雅、娇美的外形特点和温顺商量、纤尘不染、本性自由、高尚、文雅等内在的美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天鹅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体知识介绍
作者介绍:布丰(1707-1788)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贵族家庭出肩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册的《自然史》。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自然史》中有文学价值和较高的艺术性的,是对动物的描绘。布封不是用完全客观主义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因而描写生动具体、饶有兴味。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出示投影)隽永 踟躅 游弋 宫苑 雍容
三、再读课文,欣赏天鹅之美
(出示投影)再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用“我认为天鹅美在____从文中_______可以看出来”的句式说出来。
(生回答)教师总结:从大家以上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来,课文前两段主要在说天鹅的形态之美,作者用了诸如“面目优雅,外形美丽”“高贵”“柔和”等等字眼毫不吝惜的表达了自己对天鹅的赞美之情。第三四五段作者又主要写了天鹅的性情之美,它具有“自爱”“热爱自由”等世间最美好的品质。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天鹅的喜爱之情,如果没有这种由衷的喜爱之情,作者是不可能把天鹅写得如此高贵可爱的。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也要注意“言之有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以我手写我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千篇一律,才会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布封的说明文,以其隽永的文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今天这篇天鹅可谓是其中的典范之作。下面我们就一起品味这篇科学小品的语言之美。请大家勾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出示投影)用“我喜欢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的句式回答。
提示:赏析语言可以从修辞,写法,感情,用词,句式等角度入手。
(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
示例:1.第二段以“航行家”“航海术中的典范”为喻,介绍了天鹅的外在美。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句构成排比名,分别从天鹅的脖颈、胸脯、腹部等部位,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条理分明、具体形象的说明了天鹅的形态之美。
2.静态中的天鹅“优美的身段,浑圆的形体,洁白的色泽”给周围增添了美妙的色彩,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动态中的天鹅动作柔美,更令人向往,“时而生气勃勃,时而悠然自得”,动静结合颇有《小石潭记》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旨趣。
3.作者除了正面写天鹅之美,还用了人们对他的赞誉“爱情之鸟”“最美丽女性的父亲”,以及君主把他们饲养在美丽的河流和城堡中来侧面表现天鹅的美丽。
教师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1.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来介绍天鹅。 2.比喻、拟人、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的巧妙运用。 3.语言优美、词语丰富。
五、 总结:
布封将动物拟人化,通过对天鹅优雅雍容外在的细致描绘,更是赋予了天鹅人性般的崇高品质(高雅、大度等),表达了人们对于理想事物、高尚情操的追求,同时也从生命的角度高度赞扬了天鹅的价值,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生命的敬畏和歌颂!
板书设计:天鹅
内外兼修
天鹅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