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樊城区 学校 九 年级 历史 学科导学案
课题: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主备人: 备课组长: 蹲点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2、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习重点:长征、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激情激趣
导入目标
独立思考
个体探究
分享交流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启发探究
随堂笔记
导学引航
目的、方法、时间
独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时间
重点摘记
成果记录
齐读毛泽东的《长征》,要想更好理解这首诗,那就让我们一起“重返长征路”吧。
【勾画圈点】
学法:浏览 页的内容,采用勾、画、圈、点、批注的方式,将文中的主要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及其影响)勾画出来。
自主学习: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一、长征的开始
原因
时间
地点
二、遵义会议(伟大转折)
时间
地点
内容
1、全力解决 ,
2、取消了 ,
3、肯定了 。
意义
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是党历史上 。
三、长征的胜利
胜利会师(时间、地点、主力)
时间:
地点:
主力:
意义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保存了 ,使
对学
对子检查独学完成情况;互相交流独学内容,解决独学中的疑问;并把问题记录下来。
时间: 分钟
群学
1、在小组长带领下,交流独学内容,重点释疑对学疑问。并把小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2、教师带领研讨重点或疑惑。
时间: 分钟
预展:针对展示方案,分组进行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
方案一:
1、想一想,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方案二:
2、绘制长征示意图,数数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选位代表起来报道长征中的艰难险阻。
方案三:
3、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你说,我说,大家说。
等
当堂测评 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发展能力★★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 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哪一年开始?
(2) 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 “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