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言文选择题训练.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77746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选择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选择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题训练 《小石潭记》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 B.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C.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 D.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狗牙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B.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真无马邪 C.潭西南而望 学而不思则罔 D.乃记之而去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下列各项中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斗折蛇行”采用比喻,把小溪比作北斗七星一样曲折,比作蛇爬行一样弯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溪的曲折,悠远的特点。 B.作者看到小石潭的潭水清澈、游鱼戏水等景象,心中还是感到悄怆悲凉。 C.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忧伤凄苦的情感。 D.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部环境,后写内心感受,情景交融。 《小石潭记》 一.文言文词汇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以其境过清 / 面刺寡人之过者 B.以其境过清 / 以中有足乐者 C.伐竹取道 / 道不通,度以失期 D.参差披拂 / 参差不齐 5.选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不可久居 / 居无定所 B.潭中鱼可百许头 / 以身相许 C.乃记之而去 / 去国怀乡 D.水尤清冽 / 怨天尤人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隶而从者 B.伐竹取道 / 十年春齐师伐我 C.明灭可见 / 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 / 卷石底以出 7 选择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编剧生活中的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片情景交融的佳作。 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揭示全文的主旨,他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C本文写水生清脆悦耳的句子是如鸣佩环。 D作者开头说心乐之,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有些自我矛盾。 8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作者是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他的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B作者描绘潭的概貌的时候,先写潭中的水,然后写潭边周围的树,其顺序是有里及外。 C潭水的清澄是作者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的描写侧面表现出来的。 D文章抓住了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有清冽的特征和小时谈得幽静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岳阳楼记》 一.文言词汇 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忧谗畏讥 / 忧国忧民 B.去国怀乡 / 去伪存真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走马观花 D.浩浩汤汤 / 赴汤蹈火 2.选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 登斯楼也 B.去国怀乡 / 乃记之而去 C.春和景明 / 良辰美景 D.宠辱偕忘 / 白头偕老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浩浩汤汤 / 媵人持汤沃灌 B.朝而往,暮而归 / 朝服衣冠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后天下之乐而乐 D.此乐何极 / 南极潇湘 4.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段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代作记的缘由,未后文写古人的阔达胸襟作铺垫。 B本文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不改的痴情。 C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的旷达胸襟。 D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几个字是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从空间的角度写岳阳楼。 5.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记叙描写议论的自然结合,句势骈散结合,富有节奏声调铿锵,给人以美感。 B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文章先由叙事入手,再写迁客骚人登楼的不同情怀,最后将这两种情怀与古仁人对比,自然引到抒情,说明写作意图。 D首段的谪字未下段提到迁客骚人埋下伏笔。 《醉翁亭记》 一.文言词汇 1.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四时之景不同 / 良辰美景 B.而乐亦无穷也 / 理屈词穷 C.往来而不绝者 / 络绎不绝 D.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2.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连月不开 B.临溪而渔 / 身临其境 C.野芳发而幽香 / 间不容发 D.林壑尤美 / 怨天尤人 3.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云归而岩穴暝 / 吾谁与归 B.山间之朝暮 / 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者 / 推陈出新 D.至于负者歌于途 / 不分胜负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B文章写了禽鸟的乐趣,作者认为它们的乐趣与人不同,它们只享受山林乐趣,并不懂得人得乐趣是什么。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为写众人之乐。 D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是写宴饮所需,全部是就地取材,不用外求,表明野餐的简朴,也在夸耀滁地的富足,并暗示太守的政绩好。 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主张文章明道致用,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B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作者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拖出了全文的主旨。 C本文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悦耳且生动精炼,写景时,动静结合,而且前有伏笔,后有呼应,他虽是散文,但是借用了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散中有整,参差多变。 《满井游记》 一.文言词汇 1.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加为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 A.余寒犹厉 / 虽败犹荣 B.偕数友出东直 / 白头偕老 C.若脱笼之鹄 / 固若金汤 D.山峦为晴雪所洗 / 为人处世 2.选本命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 A.风力虽尚劲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而此地适与余近 / 身体不适 C.呷浪之鳞 / 锦鳞游泳 D.欲出不得 / 欲哭无泪 3.选出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作者勾画出北国早春特有的乍暖还寒的特点。 B文章把静态的,无生命的山色,比作动态的有生命的美女梳洗罢秀发的始掠,准确传达出春天所特有的温和明媚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C从整体看本文写了春山春水春雨春柳春趋,多用比喻,形象贴切,清新奇巧。 D本文的主旨句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知也。 4.选出下列说话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情景交融,都是景语,都是情语,汇成一首对春天的赞歌。 B本文描写突出景物特点,高柳山水麦田,都是典型的南国之春的特点。 C本文比喻生动:用脱笼之鹄比作置身于大自然而充满喜悦心情的人,用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匣也比喻水色。 D本文描写春色,由远而近,由面到点,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2016年南宁中考 )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一)醉翁亭记 欧阳修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朝而往,暮而归 男有分,女有归 B.颓然乎其间者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游人去而禽鸟乐去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D. 醒能述以文者  皆披发文身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皆以美于徐公 B. 杂然而前陈者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 醉能同其乐 其如土石何 D. 射者中,弈者胜 陈胜者,阳城人也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而点,先 “环滁”,后“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③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 优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精美,运用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 把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 “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2016柳州)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记之而去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何陋之有(《陋室铭》)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分)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 (2016钦州)(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节选自范中淹《岳阳楼记》) 【乙】牛山之游美矣,而景公以之雪泣沾襟,不能自止;羊叔子登岘山以临汉水,至于参佐相语①,悲咽怃然②而罢,何情之反也?………… 富贵之君侯,功名之卿士,穷天下之欲无所不足③,志满气盛,其多取于物而备享之以为快④,何所不得⑤,宜其兼得于山水。而牛山、岘山之胜反以出涕而兴嗟,彼其念富贵之可怀⑥,而伤其不得久,有喜功名之甚,冀于垂永⑦而患其无闻,则虽左山右江,履嵂崒⑧而俯涛澜而不能有其乐;宁独不乐而已,且为之感慨而哀。 (节选自王慎中《游清源山记》) 【注释】①于:和。相语:相互谈论。②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③足:满足。④快:快乐。⑤得:获得。⑥怀:拥有。⑦冀:希望。垂永:流传永久⑧履嵂(lǜ)崒(zú):登临高峻雄奇的山岭。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而牛山、岘山之胜 B.不以物喜   其多取于物而备享之以为快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且为之感慨而哀 D.然则何时而乐耶   而伤其不得久 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而景公/以之/雪泣沾襟 D.冀于垂永/而患其无闻 12.对【甲】【乙】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段第一段概括描绘洞庭湖的景象。“衔”“吞”两字极写洞庭湖的气势。 B、【乙】文段第一段写景公和羊叔子观美景却生悲情,由此引出对君侯卿士的评析。 C、【甲】【乙】文段都属于“记”,都以景物描写来引发议论,表明作者的看法。 D、【甲】文段中古仁人跟【乙】文段中君侯卿士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前者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后者却因功名富贵的或得或失而感慨伤怀。 13.请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⑵则虽左山右江,履嵂崒⑧而俯涛澜而不能有其乐。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4题。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遂许先帝以驱驰     B. 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不如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C. 皆若空游无所依 貌若甚戚者 2.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 用现象?(      )(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尉果笞广 (2016年南宁中考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涉:渡。 ②遽(jù):急忙。 ③契:用刀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⑵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19.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初中阶段所学文言故事“ ”也说明类似道理。(2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文虚词练习 选择正确的答案: 1、请选出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 乃记之而去 C 虽有千里之能 D 若脱笼之鹄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日出而林霏开 C.学而时习之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请选出与下面“者”字解释与“往来而不绝者”不同的是(  ) A 颓然乎其间者 B 负者歌于途  C 水落石出者 D 泉而茗者 4、请选出与“以乐其志”的“其”字用法不同的是(  ) A、俟其欣悦 B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 其真无马也 D 或遇其叱咄 5、与“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的“之”字意思相同的是(  ) A 马之千里者 B  策之不以其道 C食之不能尽其材 D无怀氏之民欤 6、 指出下列加点词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B 亲旧朋友知其如此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C泉香而酒洌 学而时习之 D 因以为号焉 酿泉为酒 7、 请选出与“致书以观”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衾拥覆 B 以中有足乐者 C 不以千里称也 D 计日以还 8、下列句字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 其真不知马也 C 以其境过请 D 不详其姓字 9、请选出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忘路之远近 B无怀氏之民欤 C 鸣之不能通其意 D策之不以其道 10、选出与“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当余之从师也 B 从乡之先达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始知郊田之外来始无春 11、与“行者休于树”中“于”字解释相同的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不戚戚于贫贱 C 泻出于两峰之间 D 假借于藏书之家 12、选出“之”字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钟浩彬 A学而时习之 B 忘路之远近 C 盖余之勤且艰 D 从乡之先达 13、选出与“忘路之远近”的“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 A 学而时习之 B 何陋之有 C若脱笼之鹄 D 策之不以其道 14、选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 )崔耀荣 A 日出而林霏开 B而或长烟一空 C 濯清涟而不妖 D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5、与“俯身倾耳以请”的“以”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李玉仪 A以中有足乐者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卷石底以出 16、选出与“因以为号焉”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此自终 B不以千里称也 C无从致书以观 D俯身倾耳以请 17、选出与“醉翁之意不在酒”中的“之”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若脱笼之鹄 D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18、下列“之”字用法中,与“四时之景”意义不同的是( ) A若脱笼之鹄 B鸣之不能通其意 C忘路之远近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虚词 答案:BACCDCDBCBAACCCBCB 4 语文试卷 第 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