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课题
《我的叔叔于勒》
授课人
董艳
学校
铁二中
班级
初三4班
时间
12.1
课型
小说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从而深入理解小说主旨和作者的巧妙构思。
2、提高鉴赏小说人物的能力,形成人物、情节、主旨相关联的整体思维方式;
3、提高运用、迁移知识的能力,学会准确规范地答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间、师生间讨论交流,总结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通过定向训练,巩固对作用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章主题的挖掘,感受当时社会的道德和价值取向。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寄予的期望。
重点
分析、总结次要人物的作用
难点
理解“我”对主题的深化作用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次要人物:“我”(若瑟夫)
女婿
漂亮太太
船长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
情节: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主题:揭示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漠视亲情的社会现实。
导入:小说除了塑造主要人物以外文中还有一些次要人物的出场(大姐、二姐、姐夫、“我”船长甲、船长乙、漂亮太太)这些人物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是否可以删去?
这堂课我们重点分析其中的四位,板书:“我”(若瑟夫)、女婿
漂亮太太、 船长乙
二、 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1、勾画描写次要人物的语句,标注其作用
(提示:可以从对情节、主旨和其它人物的影响等方面来思考 )
2、小组讨论
姐夫
1、推动故事情节下决心求婚为了庆祝婚礼全家去哲尔赛岛游玩才遇见于勒
2、烘托人物。烘托菲利普夫妇认出于勒时的紧张焦虑
3、控制小说的节奏
漂亮太太
推动情节发展,吃牡蛎的优雅姿势,吸引了菲利普先生,才有了下文买牡蛎的情节。
船长乙
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证实了于勒的身份,使菲利普夫妇的希望彻底破灭
2、增添故事的波澜
3、补平了于勒的生平
4、衬托于勒的落魄和卑贱
“我”(若瑟夫)
1、衬托了菲利普夫妇的势力和冷酷
2、寄托了作者对新一代的希望:向往健康美好的亲情,呼唤慈悲善良的人性
三、总结
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2、烘云托月,衬托人物
3、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四、随堂练习
运用所学方法,完成课外阅读练习一《开小差》。(见附录)
答案要点:
1、 以朋友的空想衬托斯莱戈的敢想敢做, 以朋友的迟钝衬托斯莱戈的机智
2、 通过朋友和斯莱戈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3、 以朋友的沮丧揭示小说厌战的主旨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课堂活动,我们体会到了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他的小说中
每个人物的设置都为体现主旨服务,哪怕是多么不起眼的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照应丰富着小说主旨内涵,耐人寻味。
六、作业
1标注文中姐姐和船长甲的作用
2完成定向训练二《沼泽地》
课后反思:
1、角度新颖,目标集中
遵循 “长文短教” “一课一得”的原则,找准文本和学情的结合点,将目光聚焦于易被忽略的次要人物,将人物分析与情节发展、主旨理解有机整合起来,使学生明确了次要人物的作用。意识到小说的多元和丰富,在今后的小说阅读中可以多角度,更全面的挖掘小说的内涵,品味小说的魅力。
2、自主学习,挖掘内涵
因为话题比较新颖,课堂上,学生积极探究、热烈讨论。一些答案比预设的还要深入。例如:在分析女婿作用时,很多同学从“他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看出女婿也是一个看重金钱的人。有位同学质疑“这是否与上文‘诚实可靠’的评价相矛盾?”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出结论:这更能说明当时社会上拜金已经习以为常,是普遍存在的一种价值观。
3、 讲练结合,学以致用
课堂上,通过拓展练习《开小差》巩固所学,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在讲评练习时,除了指导学生运用所总结出的阅读方法,还侧重于对表述语言的指导上。从而使学生养成规范、准确答题的习惯。
4、 以后在个别点评应针对过程再具体一些
例如:学生分析船长乙推动情节的作用时,表述不够具体,应该引导学生具体答出推动下文“我去给于勒付钱及我们一家躲于勒这一情节的发展”就更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