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因为工作过于认真,身体欠佳的我每天回家吃过晚餐,便不知不觉地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很少有精力来关心我女儿的学习,以致学习能力欠佳的女儿,成绩一直赶不上来。我总认为,我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却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我觉得我亏欠了我的女儿,这也将是我心里永远的痛。但我从不曾后悔,我觉得我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得付出心血,就得努力工作。这样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崇高的称谓。我热爱我的工作。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永远是。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在师生交往中,我的善解人意,幽默随和使学生愿意亲近,乐于接受教诲,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指出的缺点、错误。同时,我的赞许与激励也鼓舞起学生的上进心。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成为他们的师长,在课余,我与他们平等相处成为他们的朋友。我的学生晓兰,是个比较特殊的一位,由于家庭的原因,她的性格孤僻、任性,与谁同桌便和谁吵架,大家对她是敬而远之。为了彻底改变晓兰,我先是找她谈心,她根本不说什么。几次下来,收效甚微,我没有泄气。我知道她喜欢画画,便利用学校书画展的机会,鼓励她参加书画比赛。我发现她的眼神略微闪动一下。我知道我的预定的计划要奏效。于是,便巧妙地在一节班会课上对她身上的优点表扬一番。事后,又找她谈了心。经过我的努力,发现功夫没有白费,我再接再厉,最终使她重新改变了自己,又重新回。到班级的大集体中来了。学生小凯,父母常年在外,得不到亲情照顾的他,成绩一再下降,学习态度也明显散漫。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及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劝说其父母定期回家,并多打电话与其沟通。我还主动问寒问暖。阴雨天,我甚至将他带到自己家中。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本学期,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并成为班级男生中的佼佼者。
教师是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来影响学生的。教师的一切行为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讲脏话,我带头使用文明用语。寒冷冬日,我带头提前到校,开始时,往往是我第一个进入班级,后来,比我早的学生越来越多,整个上学期,很少有学生早读迟到。劳动、清扫我也干在前面。教育学生实事求是,自己被学生难住时,绝不装腔作势;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我首先做到及时批改每一份作业和试卷。下午考完试,为保证第二天早上把卷纸发给学生及时反馈,连夜批改,经常工作到后半夜,学生接到批完的试卷,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要求学生讲卫生,我从不在班级吐一口痰,要求学生节简,我和学生一起将易拉罐,矿泉水瓶收集后卖出……这些做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少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叶老师使我明白了不少东西,学会了怎样做人,这些将永远伴随我,对我的将来会有很深的影响。”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教好书、育好人,是我永远的追求。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我用我的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
师德的核心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当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听着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感受着心与心的碰撞时的那份快乐,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生
命中最灿烂的时刻
作为农村初中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少年、住宿生,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一上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从清晨到深夜,他都要比学生起得早,比学生睡得晚,每天工作一般是十一个小时,繁重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他认识到:一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家长,他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他代表着家长,双手履行义务;他可能干不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为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尽己所能。
让学生在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他一直努力营造并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班主任就是他们的父母。周扬丽是一位农民工的女儿,由于家庭原因,她在学校校上完七年级就要转学,她在日记中多次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除对她进行安慰和说明,还让她在班会上讲述自己的恋恋不舍,让更多的同学为她分担痛苦,班会上,许多同学泪流满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所管理的班级更团结,更有凝聚力。还有刘宏博同学,他是一位单亲少年,经常在同学面前表现得很孤僻自卑,张老师就常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谈心,询问生活上的情况,还安排他和亲和力较强的女学习委员同桌,经常让他在讲台上朗读,慢慢的他变得积极起来,树立了自信。
让后进生在和谐与激励中得到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有部分学生表现差,学习成绩差,即所谓的“差生”。面对“差生”,他认为,作为人民教师,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都可能会让他难过一辈子,一辈子都将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关爱“差生”,绝不放弃。因为他始终相信:“差生”是“有待提高的学生”,是“后进生”,是有其闪光点的,是能够转化的。学生魏庆,从小任性,好打架,经常仗着自己村的社会青年而欺负别的同学。一次他把外班学生脑袋打坏,当时外班班主任考虑到他的村子的情况不好惹,说原谅他。当张老师知情后,绝不姑息,随即向学校报告了打人事件,要求给予该生从严处分。主动将魏庆同学的父母找来,当着他父母的面非常严肃地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且领他父母看望被打学生的伤情,他也做了检讨,这件事在学生中反响很大,使打人的学生和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他一定会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他学生都深刻认识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