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济水西街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印发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教师[2014]580号)和济源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和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为组织实施好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推动教师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实现教师终身学习。
二、培训对象
济水西街学校全体教师。
三、培训目标
充分发挥学校微机室、班级多媒体和校园网作用,结合微机教师,积极推行网上研修、校本研修和教师自主研修有机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通过各方面培训,促进学校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融于学科、有效融于教育教学,有效融于课堂,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机制,做到学用结合。
四、主要方法
(一)专业引领,全员跟进。学校微机教师经教育局培训后,向全体教师传达相关学习资料,在每周一的教师会上利用多媒体向全体教师讲解,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调动广大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全员培训顺利进行。
(二)领导带头,有效管理。学校微机教师先对学校班子进行培训,使全体班子理解此项工程的重要意义及各项要求。班子成员率先进行学习,起到模范引领的作用。同时,每月月底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研讨,分享校本研修方案、提升工程案例和培训管理经验,提炼成果,推动学校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化、常态化。
(三)做好预案,制定时间。学校根据市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的要求,制定出学校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结合学校情况,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学习、校本研修、评比竞赛等活动。
(四)开展测评,及时反馈。实行动态化测评,组织开展好培训前的诊断测评、培训中的培训测评、培训后的发展测评。在每周的规定时间集体教研学习后,微机教师在电脑上随机抽测,检查教师学习情况,并做好记录。针对教师的学习,及时跟进,检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是否学以致用,月底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选、反馈,将学习情况分为优秀、良好两个等级。
(五)创新模式,研修结合。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校园网,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采取集中研讨、小组交流、现场诊断、教学竞赛、案例分享等方式,帮助学校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聚焦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二)制度保障。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学校考评的指标体系。
(三)绩效保障。建立提升工程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教师积极参加能力培训和应用实践的激励机制。
附件
济水西街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梁艳玲
副组长:张小立 张欣欣
成 员:学校全体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