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下册《孔乙己》导学案(二)
主备:李伟华 审核:邹泽芳、兰莉英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品读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孔乙己的艺术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社会的病态,明白应用自己的诚与爱去善待弱者同情不幸者,摈弃看客心理,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学习重点】了解孔乙己这一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学习难点】分析众人(酒客、掌柜)对孔乙己的态度,理解小说主题。
资料链接:1、……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自己的本领只是“辛免”。——鲁迅《暴君的臣民》
2、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呐喊》自序
一、自学指导:认真研读课文4、5两段,试分析每个句子所表现的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段。
二、自主探究
(A)、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孔乙己。
1、读了课文,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乙己?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孔乙己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②孔乙己的缺点是什么? ③孔乙己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④孔乙己珍爱的东西是什么?⑤孔乙己的优点是什么?⑥那句话最能看出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2、鲁迅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告诉读者孔乙己是这样一个人吗?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用意?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们刚才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走近孔乙己,下面,试着以“众人”的眼光走进文本、走向孔乙己,去近距离观察他,并向大家介绍他们心中孔乙己的形象。
1、,众酒客是怎样的眼光看孔乙己的呢?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对待?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明确:________
4研读课文第11段,找出孔乙己第二次出场与第一次有哪些不同,哪些不变,作者通过这些变化意在暗示读者什么?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取乐?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1、酒客(看客)们的所作所为对文中的那些人造成了伤害或影响呢?
展示自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的“看”和文中众人“看”一样吗?
展示自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训练:阅读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回答问题。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
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 __________
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但愿那些看客的冷漠能够将我们震醒,让我们时时拷问自己的内心,让我们感同深受,让如刀的冷漠远离自己,让人间更多的欢笑,更有一份真情。只有这样社会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有希望,中国人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这节课学完了,但是思考远远没有结束,愿你们这些中国的脊梁能用自己的诚与爱支撑起强大的中国!你们能感受到肩上的那份沉重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