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土地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1.1 课程背景
土地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和权益分配等问题。它关注土地供需、土地利用、土地价值以及土地政策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国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土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研究领域,培养学生对土地经济学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3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土地经济学概述:介绍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 土地经济与城市发展:探讨土地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 土地供需与土地利用:分析土地供需关系、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资源配置等问题。
- 土地价值与土地评估:研究土地价值的形成机制和土地评估的方法。
- 土地政策与土地改革:介绍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讨论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挑战。
- 土地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土地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方法
2.1 理论授课
教师主要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土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2 案例讨论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土地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学术研讨
组织学术研讨会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探讨,提升其科研能力。
三、教学要求
3.1 知识要求
- 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了解基本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原理;
- 把握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理解土地经济与城市发展等关系;
- 掌握基本的土地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3.2 能力要求
- 具备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土地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 能够撰写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学术研究项目。
3.3 态度要求
- 对土地经济学问题保持开放的思维和态度,勇于挑战和创新;
- 培养对土地资源的尊重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四、教学评估
4.1 平时表现
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4.2 期中考试
进行课程的中期检测,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期末论文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土地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分析能力。
五、参考教材
- 《土地经济学导论》(第三版),陈赐著,分册结构出版社,2020年。
- 《土地经济学原理与政策分析》,王亚容、冯振权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 《城市经济学:土地与地产市场》,刘丹丹、胡斌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六、备注
本大纲仅作参考,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