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364964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第六章 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 邵阳学院体育系 刘向辉 教学要求 主要介绍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指导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方法,并阐述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期保健指导的要求和措施。 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是运用体育保健学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和指导青少年学生和体育活动参加者,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训练和比赛,以促进身体发育、增进健康、预防运动性伤病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应贯串于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全过程。 一、 保健指导的作用 1、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正常身体发育,避免和纠正身体发育方面的缺陷。 2、掌握儿童少年生理功能发展水平和健康状况,指导他们参加合理的体育锻炼。 3、避免和减少运动性伤病的发生。 4、为发现和选拔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二、保健指导的内容和方法 (一)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 (二)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医学观察 这是重点,通过观察以及测定课的生理负担量和一些客观生理指标,了解学生的训练水平和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评定课的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安排是否合理以及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影响程度,为合理运动提供依据。 (三)训练和比赛期的保健指导 (四)运动性伤病的防治 (五)对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监测 (六)运动环境和场地设备的卫生监督。 (七)建立自我监督制度 (八)日常的体育卫生宣传教育。 三、体育教学的保健指导 (一)体育课的保健指导 1、体育课健康分组 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功能状况、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进行: (1)基本组:应按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 (2)准备组: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有轻微异常,功能状况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平时较少参加体育活动且身体素质较差者;此组可按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锻炼,但应放慢进度,活动强度和运动负荷也要减少,不宜参加运动训练和激烈的体育竞赛活动; (3)医疗体育组:身体发育不良或健康状况明显异常,不能按体育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活动者。 健康分组的注意事项: (1)在体格检查的基础上由校医和体育教师共同确定; (2)一段时间锻炼后应及时调整; (3)分组确定后要定期观察,特别是准备组和医疗体育组,更应加强医务监督和保健指导。 体育锻炼的禁忌症 患有下列疾病者不应参加正常的体育课: (1)体温升高的各种急性疾病; (2)各种内脏疾病(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和胃肠疾病)的急性期; (3)具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包括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的出血阶段); (4)恶性肿瘤等。 2、体育课的医学观察 (1)意义:了解学生健康状况以及机体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反应,评定运动量是否适宜,同时也了解体育课的组织方法是否合理等。 (2)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观察教学过程中机体的反应:在课的各个部分结束后或某个练习开始前或结束后,测定脉搏等指标,并观察某些外部表现(如面色、神情、动作和出汗量等),以确定疲劳程度; 观察课的组织和教法; 3、 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的测量与评定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取决于强度、密度和时间三个因素,其中强度和密度是两个尤为重要的因素: 实际工作中,常按课前、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和课后10分钟等几个部分来测定脉搏,应尽可能地多测次数,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体育课的脉率变化曲线。然后再计算课的不同阶段的生理负担量和平均负担量,评价整个课的生理负担量是否合理等。 运动生理学要求:对心肺功能锻炼的最佳运动强度在心脏每搏输出量最大的范围内。这个范围的心率与体位有关,直立时在150次/分左右。 当脉率超过180次/分,运动时间达20分钟以上,T细胞免疫功能即下降,并约需要12小时左右才能恢复,因此一般学校体育课中的最高脉率不超过180次/分,且体育课的密度一般在25—35%之间(大者可达40%-45%)。 生理负担量等级(K%) K%=(体育课的平均脉率—课前安静脉率)/(体育课的最高脉率—课前安静脉率)*100% 在计算生理负担量等级时,要特别注意课前安静脉率,尽量设法排除课前影响脉率的各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否则计算出的结果会因安静时脉率的上升而偏高。 生理负担量测量结果的评定 1、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应逐渐加大再渐小; 2、脉率的变化应呈波浪式,到基本部分中后期应达到高峰,脉率在160—180次/分,课结束前脉率就开始下降,并在课后10分钟内恢复正常。 如果曲线太高,最高脉率达180次/分以上,恢复时间太长,说明运动负荷太大或机体功能状态不良 ;如果曲线不高,到课的结束部分即已恢复,则可能是运动负荷太小。 四、 早锻炼和课外活动的保健指导 (一)早锻炼: 1、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不宜过长; 2、负荷:不宜过大,并避免做一些剧烈运动和比赛; 3、方式:一般以学生较熟悉 简单易行的活动内容为主,如广播操、慢跑、拉韧带、武术基本功等; 4、早锻炼后与早餐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二)课间操及课外活动 课间操一般为10分钟左右 ,而每周至少2次课外活动应为每次1小时左右,并最好与体育课交替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