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解析:20世纪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尤其是迅速兴起的信息网络化技术,把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故选D项。
答案:D
2.下图是韩国某一汽车产品的流程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韩国是世界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②韩国汽车产业已经走向国际化 ③汽车生产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
④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韩国某一汽车产品的零件有很多是其他国家生产、制造,说明了②③④正确,①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答案:C
3.右图是有关当今世界金融风暴的漫画“经济多米诺骨牌”。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破坏者
B.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
C.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察漫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引起“经济多米诺骨牌”,说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增强,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答案:C
4.有个美国人向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亚克购买了1辆勒曼兹车,他在无意间促成了一系列国际交易:他购车的1万美元中,近3 000美元付给韩国,作为例行劳动和装配工作的报酬;1 850美元付给日本,用于购买先进的部件(如发动机等);700美元付给德国,作为车的款式与设计工程的费用;250美元付给英国,作为广告及营销服务的费用……这件事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
D.赚取最大利润的仍是美国公司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答案:A
5.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经济全球化。你认为这种观点( )
A.正确,因为经济全球化正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B.不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正确,发展中国家最好不要参与进来
D.错误,发展中国家应无条件支持
解析:题干中的观点是反对全球化,号召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未看到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这种观点不正确。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正确的策略是积极应对,趋利避害。
答案:B
6.从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首次把世界唤作“地球村”起,一些富于文化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西方史学家就感到了一种必要,那就是必须突破19世纪以来国别史和西方中心论传统,从文明比较的角度重写世界史,以便提供某种参照,对“地球村”中某种健康的共同文化的培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方中心论传统史观需要突破
B.强调本民族史是每个史学家的责任
C.保护多元文化有助于国际合作
D.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的文化
解析:材料中“地球村”等信息反映的是全球史观,因此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B
7.右图为“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图中关税与贸易发展变化的趋势最能反映出(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B.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C.各国关税壁垒森严
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看出,关税下降,贸易额增加,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在1944年,A项错误;B、D两项相比,答案显然为D。
答案:D
8.“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于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化使经济全球化无法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现代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②表述不正确,④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 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 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由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二 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材料三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 129美元
22 185美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9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其出现的原因。(9分)
解析:第(1)问紧扣材料提供的信息全面归纳。第(2)问结合表格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分析问题;“原因”可从科技、发达国家占主导角度归纳。
答案:(1)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2)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财富均有增加;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加大。原因:科技水平的差距;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