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让孩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一、孩子为什么哭?
1.每个初进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哭
我们需要知道原因,做好心理准备,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尽量缩短孩子哭的时间。
为什么会哭?因为从家庭到集体,会有五大变化,导致诸多不适应。
1)从一个人独享家人的关爱,到必须与很多小朋友一起分享老师(2名教师、1名保育员)的关爱,从情感上不适应。
2)从独享食物、玩具,到必须与小朋友分享,物质上不适应。
3)从无规律的日常生活,到要求规律的集体生活,生活习惯上不适应。
4)从随心所欲,到必须学会控制、等待、分享,社会性不适应。
5)从祖父母、阿姨照顾吃喝拉撒,到必须自己做,独立生活上不适应。
这些不适应,集中体现为“分离焦虑”。这是每一个孩子必须度过的一个坎,不可回避,需要尽早帮助孩子过渡。
幼儿园完全有信心让孩子逐步消除“分离焦虑”,家长们也要认识到自己的“分离焦虑”,给幼儿园充分的信任。
二、幼儿园的教育策略
1.幼儿教育的定位: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与保育相结合。
2.主管机构:长宁区教育局。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
3.帮助孩子尽早适应集体生活的措施
1)学前家访:初步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习惯,与孩子建立初步信任。
2)第一个月,重点在于让孩子适应
3)初期亲子活动:让孩子和父母逐步适应“分离”。
4)尊重个体差异:年龄的细小差异、发育差异、习惯差异等等。
5)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教育,唱歌跳舞、读书认字等等固然重要,对小小班的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尽早学会生活自理,包括吃饭、穿衣、脱鞋、大小便等等。
这里,需要家长配合如下:
·避免说负面的诱导性话题,如“今天哭了吗?”、“到幼儿园别哭啊”。
·早上送园后,头也不回,立即离开。千万不要逗留。
·放学后,多问开心的事。比如:幼儿园真漂亮,好多小朋友啊,玩具好多,老师特别喜欢你,很开心的哦。
6)丰富的活动
7)四大基本课程
·游戏(最主要的课程)
小小班以独立游戏为主,逐步过渡到集体游戏。
每天早上的游戏时间特别重要,请家长尽早送园。
·生活
·认知
·体育锻炼
三、正确理解“高兴”
1.幼儿园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理解。
小小班:玩的开心、吃睡舒服,就会高兴。
小 班:学会吃饭穿衣,获得第一次进步。
中大班:通过努力,获得集体的认同。也就是奠定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
2.家长要正确对待的一些现象
·早上送园时孩子在哭,接园时孩子又在哭,就特别担心,以为孩子整天都不开心。其实,孩子很容易转变情绪,转眼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开心起来。所以请家长不要担心。
·孩子做错事,被批评了,替孩子不开心。老师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适当的批评,对孩子同样重要。
·因家庭生活习惯不同,孩子适应的过程有长有短。需要家长主动、积极参与,帮助孩子尽早学会吃饭、穿衣、大小便自理,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3.正确对待孩子生病(尤其9~10月份高发期)
原因:
1)突然加入到集体生活中的情绪波动;
2)季节变化;
3)交叉感染机率增大。其实,这也是提高免疫力的过程。
4)早晚穿得过多,白天容易出汗着凉。请家长给孩子穿衣时,考虑脱取方便。
4.正确对待孩子与伙伴的吵闹、磕碰
1)吵闹
·孩子不擅于语言表达,所以爱用肢体动作来表达;
·越是好伙伴,吵闹越厉害,摩擦也越多,但很快就会和解。
·吵闹后,千万别怂恿孩子,否则就是将无意变为有意。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宽容、培养爱心。
·千万别想替孩子出头,除非你能为孩子出一辈子的头。
2)磕碰的原因
·鞋袜不适。鞋要合脚,袜子要棉袜。
·游戏运动,难免会有磕碰。
·平常缺乏运动。建议孩子每天走路上下楼梯。
·缺钙。
5.父母才是孩子的直接责任人
·老人全权包揽不可取。老人抚养有经验,但无法胜任教育,尤其是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
·老人带孩子,有苦劳,有功劳,但没有责任。根本责任在于父母。
·父母每天要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随时掌握孩子状况,积极参与教育。
·“大教育”观:家庭、学校、社会一起参与教育
幼儿教育:家长占50%,教师占50%
·家长必须开诚布公,随时与老师沟通,尽量保持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