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生为本、有的放矢-提升物理习题教学效率.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59258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生为本、有的放矢-提升物理习题教学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生为本、有的放矢-提升物理习题教学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生为本、有的放矢,提升物理习题教学效率 【摘要】习题教学是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与反馈,它对于巩固、深化学生的物理概念、规律,全面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物理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多年来,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有的放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大大提升了习题教学的课堂效率。本文中,我试从联系生活、循序渐进、一题多解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物理 习题教学 教学策略 习题教学,与概念、规律教学、实验教学并称初中物理教学的三大支柱,它在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新型的习题教学课堂模式,提升习题教学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联系生活是提升物理习题教学课堂效率的基石。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物理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运用,存在的问题,建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对于习题教学来说尤是如此,联系生活,把枯燥的物理习题辅以一定的生活背景,课堂便有了十足的生命力,既可以引导学生顺利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大幅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做题兴趣,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譬如,笔者在讲授“眼睛与光学仪器”的内容时,就结合八年级已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患了近视眼或者远视眼的情况,出示了以下几道习题: 1、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为 。 2、针对本班同学出现的眼睛问题,建议他们应采取的矫正措施是( ) A.患近视眼,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远视眼,需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近视眼,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远视眼,需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3、观察近视眼患者的眼球,它们与正常人的眼球有哪些不同,试分析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的确,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初中生的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还不十分成熟,仅凭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还远远不够。像上面这道习题,就联系了学生生活组织习题教学,不但切实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课改理念,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 二、循序渐进是提升物理习题教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以生为本、有的放矢,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的确,如果我们刚刚接触一个物理概念、规律,就将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极大的习题让学生们去啃,不但无益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堂效果,还会使得他们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丧失探究物理奥秘的自信与动力。为此,我在具体的习题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循序渐进,扎实有序地将习题教学课堂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授课之后,我往往选择基础性较强的习题进行练习,在单元练习环节,就会考虑到学生知识能力的深化与提高,到了期中、期末复习阶段,提供给学生的练习题就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开放性。 譬如,笔者在讲授九年级下册“探究欧姆定律”的时候,在课堂练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等不同的习题教学阶段,我们分别练习了下面这几道题: 1、一小灯泡电阻为20W,在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是12V,现有的电源电压是16V,要把这盏灯接在这个电源上,使其正常发光,需怎样接入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将电路设计出来,并画出电路图。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小灯泡标有“3.8V” 的字样。 (1)请在图10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压表正确接入电路。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端。 (3)实验中电压表示数为3.8 V,电流表示(如图10乙所示)为_______A,则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_______Ω。 3、如图所示: ①甲图中鸟A提示鸟B:“快飞,你会触电的!”鸟B说:“你怎么不怕?” ②乙图中电压表提示电流表:“你不能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会把你烧坏的!” 请分析两幅图中的对话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上面这三个题目,笔者充分考虑了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于欧姆定律知识的理解深度,每一道题都安排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突破了这个初中物理教学知识中的难点,有效提升了习题教学的课堂效率。 三、一题多解是提升物理习题课堂教学效率的利刃。 顾名思义,一题多解即对于同一道具体的物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物理角度、思维侧面来求解。尤其是在习题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锻炼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与意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是提升物理教学习题教学课堂效率的一把利刃。习题教学过程中,笔者坚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广开思路,积极进行一题多解教学活动,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譬如,笔者在进行“电能与电功率”的习题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题: 现有甲、乙、丙三个用电器,分别标有“6V 2W”,“6V 3W”,“6V 6W”字样,现提供的电源电压是9伏,问: 1、在不增加其它元件的条件下,应将哪两个用电器串联后接到电源上,才能使其中一个用电器正常工作? 2、此时正常工作的这个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多少瓦? 解题过程中,笔者先和同学们一起根据题意求出了三个用电器的电阻:R甲=18欧;R乙=12欧;R丙=6欧,接着,笔者建议同学们从比较电流、比较电阻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计算,然后从中找出最佳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比较电流。分别假设甲乙、甲丙、乙丙两个用电器串联,求出9伏电压情况下通过的电流,再与三个用电器的标准电流相比较,然后得出结论。通过计算,学生们得出了乙丙两个用电器串联在一起的话,乙用电器可以正常工作,而丙用电器也不会烧坏,多数学生采用的都是这种计算方法。 (二)比较电阻。假设其中一个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那么这个用电器所需要的电压必定是6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分配原则,另外一个用电器应分配的电压应当是3伏,即其中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另一个用电器电阻的2倍。如此,我们便不必再去计算,只需要观察三个用电器的电阻数字就能够轻松得出乙丙两个用电器串联在一起的结论。 比较以上两种解法,无疑第二种比较电阻求解的方法较为简便。遗憾的是,受习惯做题思维的影响,班里只有几名学生采用了这种方法。当然,第一种方法也未尝不可,但试想,如果题目给出的用电器再多一些,四个、五个、六个……我们做题的时候该花费多少时间啊?所以,平时多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从中找出最佳解题思路,对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提升习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物理课堂改革不仅要体现在新授课、实验课中,更要体现在习题课堂中以生为本、有的放矢,有效地提升习题教学课堂效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用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插上一双腾飞的双翼。对此,我们才仅仅在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彦槐.一题多解在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记一道力学题的多种解法[J].教育革新,2008(10). [2].梅国花.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J].家教世界,2013(09). [3].邱昌军.如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1(72).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