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师招聘”的案例分析与思考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学校管理理应按照客观规律,顺其自然。自然是一种规律,有的东西不能强求,更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意愿去决断。顺其自然是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管理境界。学校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在一定的时候和地方要顺其自然,采用疏导而不是堵压的办法,使管理达到最佳效果。
<案例>
2015年秋季开学的前半个月,在学校的行政会议上,校长突然提出“幼儿园教师要全部重新招聘”,理由是可以通过招聘来激发幼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来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引进外来优秀的幼师队伍,来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品质。
接下来,我要简单介绍一下幼儿园的相关情况。幼儿园是一所公办幼儿园,于2013年9月开园,附属在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校园内,这所幼儿园没有独立的体制,配套设施不完整,由小学代为管理,园长由中心校任命,法人由小学校长兼任。开园时的老师全部是通过统一招聘择优录取的临聘人员。开园两年来,这些幼师服从安排,认真勤奋踏实工作,为幼儿园的发展付出了他们的辛劳,受到上级领导及社会的好评,可以说是一支优秀的幼教团队。另外说明一下,这个校长是新上任,担任校长不足一年的校长。
“全部重新招聘是不是意味着原有教师的全部解聘?”园长问。
“不是解聘是全部重新招聘?”校长答。
“我不赞同全部解聘,全部解聘意味着对我工作的全部否定,况且这些老师从开园至今,一直表现很好,我不赞同重新招聘。”园长答。
“不解聘哪来重新招聘?”一位在场的副校长说,“我个人认为,幼儿园两年来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最艰难的两年都挺过来了,她们有没有违反学校的政策,并且这些幼师都非常优秀,没必要重新招聘。”
就这样,围绕“是否重新招聘”展开了长达十来天的争论,多次召开会议,校长任然坚持他自己的己见,一定要重新招聘。行政会上争论无果,没有达成一致,最后由中心校领导出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心校领导站在政治的高度,支持校长的抉择,同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师方案,采用先报名,后笔试、面试择优录取的方式招聘幼师。接着学校向社会公布幼师招聘方案,聘请县局领导专家来学校当评委,可以说为了幼师招聘做足了工作。
然而报名工作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截止到笔试面试的前一天,原有幼师1人报名,社会上2人报名。本应招聘10名教师。其它原有幼师9人都没报名,或许是反对校长的这个做法,无缘无故遭到解聘不理解,或许是突然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有点不满吧。最后学校只能发动全体行政人员一个个去做原有幼师的工作,要她们一定要来参加招聘考试,答应一定优先录取她们,并且哪怕是走过场也要来捧场,也要来参加招聘考试。
招聘几经波折,结局可想而知,仍然是录用的原有幼师10名。就这样在学校校长的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师的活动“完满”完成。
可是,从“幼师招聘”这个事情的背后,却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启示与思考>
在学校管理中凭领导的个人意愿,凭自己的感觉采取措施的现象还是普遍的。如果学校管理者不尊重客观规律,任凭自己的个人意愿就草率行事,势必会不自然、不和谐、不成功。就本案例来说,这个校长是新上任不久,幼师招聘或许有他的一些想法,想尽快在幼师面前树立威信,树立自己法人的权威,想做一番事情。这样的招聘虽然最终按他的理想实现了,他还是做到了,坚持了他的个人己见。但是,我认为学校管理者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下管理者在执行抉择前要尊重客观规律,了解民意,学会“拐大弯”。
决策是学校管理的前提和依据,决策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顺应民意才能被被管理者所接受。作为学校管理者,如果不进行深入调查,不认真思考,光凭一时心血来潮,头脑一发热,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只能是瞎指挥了。在本案例中,如果校长尊重客观事实,幼师这两年来的工作勤奋踏实,真的有必要去解聘在重新聘用吗?况且当今幼师待遇并不高,地位也不高,校长还总是只把她们当临聘人员看待,多次拿他们跟食堂工作人员作比较,最起码都没有做到尊重幼师这个职业又有几个会心悦诚服他呢?社会上真正会来幼儿园招聘的并不多,何况又是在农村。年轻的,有幼师证的又有几个愿意呆在农村发展呢?我觉得在本案例中,作为校长,在招聘前一定要认真分析这个客观事实,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顺其自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管理者总要想想,事情可不可以做?怎么做?谁来做?做了以后会怎样?在执行前就要考虑事情的可行性、合理性与科学性。如果不考虑自然情况,就会不尊重教育规律,有违“民意”,导致执行不力,以至于抗拒都在情理之中。因此,学校管理者不能“高高在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子内,执行前要多沟通,多交流,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在学校管理中决策制定之前,首先要多了解“民意”,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有开放的胸怀和性格,深入实际,和教职工、幼儿、家长多接触,多问、多听、多沟通。作为领导,要学会“拐大弯”,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的解决要及早进行设计,要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不能事到临头踩急刹车,拐急弯。只有“拐大弯”,问题的解决才会稳定而平稳,遇到的阻力也会比较少,工作中出现的震荡与损失也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在本案例中,假如校长对幼师多一点了解,多了解其他人员的心声,多与幼教接一点“地气”,或许会有另一番收获。
其次,学校管理者在决策执行中要尊重客观规律,加强控制,学会“拧螺丝”。
决策在执行过程中要遵循人的心理特点,顺气自然。任何一项决策,都有它的“游戏规则”,就是要有始有终,及时监督、跟进,加强控制。当然,学校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并不是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或是越俎代庖,要做个决胜千里之外的将军。在具体问题处理的过程中,要学会“拧螺丝”,就像用四颗螺丝钉来固定一块木板一样,不能先拧紧一颗螺丝钉再去拧其它三颗,而要循序渐进,每一颗拧几下,轮番固定,在不断平衡中将螺丝钉全部拧紧。
在本案例中,中心校领导出面解决是否招聘这一决策后,就已经形成一种决策。我认为在公示招聘通知前,学校管理者可以找原有幼师一起座谈,一起开会,肯定她们这两年来在幼儿园所取得的成绩,肯定她们为幼儿园的发展付出了她们的辛劳;同时,向老师传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目的,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让她们认识到竞聘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使其对学校的“幼师招聘”有全新的认识,而不是后来出现的集体不报名,及抵触的情绪出现,也不会出现重新打电话让她们“走过场”的形式来竞聘的结局。作为管理者,如果做到尊重人的心理特点,决策执行中要安抚她们的心理,跟老师一个个做思想工作,让每一颗螺丝拧几下,在不断平衡中去加强控制,使其达到好的效果。
最后,学校管理者在决策执行后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反思,
决策执行后,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只有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失败教训,才能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如果管理人员能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举一反三,推陈出新,那么学校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校长制定决策不能盲目编造,急功近利,但不也不能故步自封,蹈常袭故,使学校管理缺乏生机与活力。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勇立潮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敢于“吃螃蟹”。在本案例中,我一点都不怀疑校长重新招聘的“初衷”,这种举措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引进优质教师队伍。我也佩服校长最终最终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了自己一定要实行的“幼师招聘”这一决策,并将这一决策实施下去了。但是,让幼师走过场的“招聘”,难道不是对幼师她们的忽悠吗?这样的招聘能让老师们心悦诚服吗?他的法人权威形象能在老师心中树立起来吗?这样做后能融洽与老师们的关系吗?就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必要重新招聘呢?等等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总之,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决策的深思熟虑,校长要做到心中有数,凡事留有余地。在我们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让管理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人的本性,适时加以引导,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用最短的时间披荆斩棘,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最合适的管理方式,努力学会在纷繁的学校管理事务中保持清醒,运用和谐自然的处理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