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列子》一则.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56560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列子》一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列子》一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 《列子》一则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层次清晰、故事简洁、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  3. 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由揭秘“知音”的由来导入新课。 2.背景介绍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3.作者作品简介 列子,名列御寇,或称列圄寇、列圉寇(今河南郑州市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二、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举手朗读。   2.疏通文意,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明确:逐句疏通,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义,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竞相解答,教师帮助(视情况提问重点词句,并板书重点词句),学生在书上或导学案上作好记录,以便积累。 3.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完成翻译。 三、研读课文 进一步理解课文 1.问题探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具体表现在哪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明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提问:文中的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3.主旨探究:说说看,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四、拓展延伸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甲】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乙】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提问: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略。 (2)提问: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相关习题。 2.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