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56554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简单机械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X Kb1.C om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http://www .xk 两个饼干罐(一个罐盖有凸起的边缘、一个罐盖没有凸起的边缘)、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 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利用课本图进行解说。认识什么是杠杆,杠杆各部分的专业名词(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等)。 媒体:播放“杠杆” 视频。 四、活动三:用杠杆做个“起重机”X|k |B| 1 . c| O |m 媒体:出示课本图。 活动:小组活动。根据各组的研究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交流: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对各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质疑、补充、梳理,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小结:杠杆的支点越靠近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费力,动力大于阻力时,这时的杠杆是费力杠杆;相反,杠杆的支点越远离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省力,动力小于阻力时,这时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讨论: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各有什么不同?找一找身边常见的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杠杆的平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X|k |B| 1 . c| O |m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新|课 |标|第 |一| 网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  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还有其他方法吗 ? 5、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6、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新- 课-标- 第-一 -网 第3课时《滑轮、轮轴与齿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     )否(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w W w .x K b 1 .c o M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http://www .xk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第4课时《斜面》 内容标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这种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斜面;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w W w .x K b 1 .c o M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搜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应用 重点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利用斜面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木板、测力计、绳子、卡纸、螺丝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工人在搬运重物上车。没有重型机器的帮助,他们只是利用一块木板就轻松地把重物搬上了汽车。 问题:这块搭成斜面的木板起到了什么作用? 思考:认识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活动一:研究斜面的作用 导入:人们从低处把重物搬运到高处时,常常会在高低处之间用木板架设一个斜面。 问题:这些斜面有什么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设计:设计探究斜面作用的实验。 引导:利用测力计进行测量,观察同一个重物在垂直提升和沿斜面提升时的重力分别是多少? 按上述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的重物,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尝试改变斜面的角度,分别测量同一重物的重力,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按改变斜面角度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的重物,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活动:小组活动。根据设计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从中找出规律。 交流:请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数据以及找出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作用。 小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小,沿斜面提升重物就越省力,但是经过的路程就越长。 媒体:播放“斜面” 视频。 拓展:当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时,斜面便垂直于水平面。这时还能省力吗? 三、活动二:变形的斜面http://www .xk 教具: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卡纸。 导入:这是一张三角形的卡纸,如果把它卷到铅笔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活动:把三角形的卡纸卷到铅笔上,看看有什么发现。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认识变形的斜面。 讨论:这种“卷起来”的变形斜面有什么特点? 媒体:出示课本盘山公路图。 引导:在卡车车厢与地面之间放一个平直的斜面,搬运重物时就可以省力;但在一座大山的山顶与山脚之间就不能放一个平直的斜面了,因为距离太远。 山顶与山脚之间的盘山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卷起来”的变形斜面,汽车利用这个变形的斜面来爬坡就可以省力,但是就要行驶更多的路程。 拓展: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这种“卷起来”的斜面? 四、活动三:斜面的应用 媒体:出示盘山公路、飞机货舱输送带、商场的自动扶梯、登山旋梯、高层停车场的斜坡、大桥的引桥的图片。 导入:这里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设施,你能不能说说它们是利用了哪种简单机械的原理? 讨论:分析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斜面的认识和了解。 目的:了解人们怎样利用斜面,懂得解释斜面的作用。 拓展:寻找生活中应用斜面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第5课时《研究自行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自带一辆自行车(最好能变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  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  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观察内容 记录数据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  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X k B 1 . c o m 2、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自行车部件 简单机械类型 所起到的作用                         3、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四、本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正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 第二单元 第6课时《珍贵的淡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水资源的含义,分析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相应措施,理解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能力目标:能根据图表资料分析比较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地区差异;能运用图表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能根据某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源情况,并提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情感目标:通过身边用水现状和节水方法的调查,增强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水资源危机的案例分析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谈天说地”主题:家庭用水调查与节水措施 (1)、调查统计班级内同学家庭的月用水量及水费,并算出人均用水量和水费 (2)、询问其中节水家庭的节水措施 (3)、设计几条节约用水的标语 2、课题引入 观看投影片:干旱地区、水体污染的图片 学生感悟:说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教师归纳并板书: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稀少、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水体污染、浪费严重、需水量加大、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 3、难点分析 (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2)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4、案例分析 (1)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通过连线题的形式归纳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谈天说地” 请课前安排的两位同学展示班机同学家庭用水调查的结果。 (3)案例分析 提供小课题:黄河断流的原因及保护措施、上海地区缺水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学生分析:选择以上的案例进行分析。 5、专题小结 利用学生设计的标语,增强节约、保护淡水资源的意识。 第7课时《宝贵的耕地》 内容标准: 1.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重要性; 2.知道我国耕地资源非常匮乏。 能力培养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搜集数据——数据分析——讨论归纳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和解读数据,了解我国耕地资源匮乏的情况,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情景:在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正用轻质砖砌墙。 问题:工人为什么不用红砖砌墙? 思考:大量使用红砖是否会破坏我们宝贵的耕地资源? 二、活动一:为什么禁用红砖? 问题:制造红砖需要什么作为原材料?为什么政府要禁用红砖? 引导:引导学生认识红砖的原材料来自耕地中的黏土。红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活动:小组活动。算一算,如果要建造一栋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的18层大楼,需要使用多少红砖?要生产这些红砖,需要耗费多少面积的耕地? 交流:小组交流,认识使用红砖作建筑材料将造成严重的耕地破坏问题: 资料:我国人均耕地为0.095公顷,还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一半。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靠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3%的人口,可见我国土地资源多么珍贵! 媒体播放-----“宝贵的耕地” 视频。 三、活动二:调查我们周围的耕地情况 问题:为什么耕地面积会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观察所得,讨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 交流: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讨论结果,了解人类的发展与耕地受到破坏是一对矛盾体。 拓展:能否提出一个方案来尝试解决这对矛盾,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可以保护好、利用好耕地资源? 四、课堂小结。 第8课时《保护生物资源》 内容标准: 1.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力培养目标 1.体验在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X|k |B| 1 . c| O |m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搜集数据——分析思考——讨论交流 重点难点 通过对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从而意识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X|k |B| 1 . c| O |m 媒体:出示课本图。 二、情景:在自然保护区里,憨厚、可爱的大熊猫正在吃着竹子。波波说:“大熊猫真可爱,它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问题: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呢? 讨论:通过阅读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研究杂交水稻等事例,讨论野生动植物对科学研究的作用,以及我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 媒体:播放“保护生物资源” 视频。 小结: 三、活动: 媒体播放“保护生物资源” 视频。 问题:什么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保护什么?什么样的区域能被列入自然保护区呢? 引导: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后,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在,我国各地的国家级、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已相继建立,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 活动:对我们居住的地区(城市)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有没有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没有明显变化。 四、课堂小结。 w W w .x K b 1 .c o M 第9课时《矿产资源》 内容标准: 1.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 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 知道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 了解一些其他的非金属矿产。 能力培养目标 1. 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归纳应用 重点难点 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了解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非金属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稀有性特点,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从小培养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w W w .x K b 1 .c o M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图。问题:工人为什么要开采矿石?这些矿石有什么用途? 二、活动一: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大家是否知道钢铁是从哪里来的?出示课本图(常见的铁矿石)。 引导:铁矿石是金属矿产中最普通的一种。我们以铁矿石的提炼为例,一起来了解金属材料是从何而来的。 三、活动二:全身是宝的石油 出示课本图片。 导入:我们已经知道,矿石能提炼出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除此之外,有一些能源矿产,如石油,还能提炼出一些能源物质。 讨论:为什么说石油是“黑色的金子”?它有什么用途?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石油的重要作用。 总之,人类的衣食住行,哪样也离不开石油。 四、拓展:石油来自哪里?X|k |B| 1 . c| O |m 出示课本图片。 介绍: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 五、活动三:能源矿产还有多少? 导入: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能源矿产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能源矿产的形成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 活动:算一算,能源矿产还能开采多少年。 媒体播放“珍惜矿产资源” 视频。 讨论:不难看出,能源矿产很快就会被人类开发完。能源危机正威胁着人类,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拓展:非金属矿产资源,可以说,它对人类的生存、进化和繁衍起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第10课时《海洋宝库》 内容标准: 1.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要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法; 2.了解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能力培养 1.具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新|课 |标|第 |一| 网 提出问题——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归纳应用 重点难点 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形成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意识,培养保护自然资源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情景引入 问题:大小渔船全都停靠在海港里,。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原来现在正值休渔期。在休渔期间,渔民不能出海捕鱼。 思考:为什么要设休渔期呢? 二、活动一:为什么要休渔? 休渔期就是禁渔期。人们根据海洋鱼类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和繁殖季节等特点,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作业,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比如渤海湾近几年一般是6月15日~8月16日为休渔期。 讨论:休渔期是否会有明显的效果? 小结:经过了休渔期后,鱼的体重大大增加,。另外,单网捕鱼量比以前大增。 拓展:人们还采取了哪些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措施? 三、活动二:海洋里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 我国已经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结核矿区,多金属结核储量5亿多吨。 小结:海洋是一个巨大宝库,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宝藏。需要我们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讨论:海水里有没有其他值得利用的资源? 四、拓展:向海洋要宝 海洋资源如此丰富,但目前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将来,人类总有一天会更广泛地、更大规模地开发海洋宝藏。 问题: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情境吗?把你的想象用文字或图画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太阳系》 内容标准: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资料整理——分析讨论——归纳体会 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了解八大行星的名称、大小和排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如果我们能透过蔚蓝的天空,我们将会看到什么呢?媒体播放“太阳系” 视频。 思考:说说大家知道的太空知识。 二、问题:1、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 2、哪颗行星的体积最大?其他的行星有多大? 3、讨论: 4、活动:小组活动。制作行星的模型卡片。体会太阳及八大行星的大小及排列顺序。 交流:认识太阳及八大行星的大小及排列顺序。 拓展: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为什么现在只有八大行星呢? 三、课堂小结。 第12课时《银河系》 内容标准: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理解“光年”的概念。 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描述比较抽象的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任务驱动——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重点难点 知道地球、太阳系与银河系的关系,理解光年的概念。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银河系的相关资料;银河系的视频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片。 情景引入,晴朗的夏夜,我们在空中常常看到一条光带。这条光带就是银河,它是由许多颗恒星组成的。 问题:银河与我们太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活动:了解银河系的大小 1、问题:银河系有多大?我们身处的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什么位置? 2、思考:从书中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中整理数据,思考银河系的问题。 3、讨论:银河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 4、媒体:播放“神秘的银河系” 视频。 5、交流:明确太阳系属于银河系,以及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6、讨论:感受和想象银河系的大小。 三、阅读资料:河外星系 1、学生自行阅读资料 2、讨论:什么是河外星系?什么是总星系?宇宙是无限的吗? 3、归纳:宇宙的无限 四、课堂小结。 第13课时《观天认星》 内容标准: 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星座,懂得辨认北斗七星、北极星; 2.认识春夏天空中一些显著的星座。 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描述比较抽象的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验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w W w .x K b 1 .c o M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任务驱动—阅读观察—观测绘图—观测记录—制定计划 重点难点 学习观测星座的方法,完成星座的观测报告,制定观测四季星座计划。 教学准备 春季星图;星座相关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媒体出示星空的图片。 2、我们每天晚上看到的星星都是一样的吗? 二、活动一:看星图 1、媒体出示天空区域的图片。X Kb1.C om 2、为了便于认识星空,古人依据天空中一些明亮恒星形成的图案,结合神话传说,将整个天空划分成88个区域,每个区域就是一个星座。 3、在春季星空中有哪些显著星座呢? 4、分小组在春季星空图中寻找代表星座,在星图中圈出来,并填写在记录单中。 5、交流:分小组汇报各自的观察和思考结果,交流活动体会。认识每个星座的外形特点。 拓展:天空中星座与什么神话传说有关? 三、活动二:春季星座观测 1、在实际观测时,如何在星空中找到春季的主要星座呢? 2、活动:分小组思考实地观测的方法。 3、交流:各小组交流各组讨论的方法。 4、如何通过北斗星寻找北极星呢? 5、引导学生思考观星时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观星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制作观测表格? 四、活动三:观测星座 1、出示撰写得较好的观测报告。 2、出示四季星图图片。每个季节天空中的星座是不同的,每个季节里都有代表星座。 3、长期观测星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长期观测四季星座,我们该如何观测呢? 4、讨论:根据上节课的实际观测经验,讨论长期观测方案。 5、交流: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制作长期观星计划。 6、分小组修改观测计划。 五、课堂小结。 第14课时《探索宇宙》 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2.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改进而深化和拓展。 3.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4.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新课 标 第 一 网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任务驱动—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发现规律—想象推测 重点难点 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及意义。 教学准备 人类探索宇宙历程、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空间科学的应用等相关文字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情景引入,出示浩瀚宇宙的图片。 2、银河系那么大,人类是怎样了解到那么远的地方的? 2、播放“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 视频。 二、活动一:月球的“面纱”是怎样揭开的? 1、导入离我们生活的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个? 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是地球的卫星。人类很早便开始观察月球。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月球不同角度的照片,甚至还登上了月球。 2、人类是怎样揭开月球的“面纱”呢? 3、交流:学生交流各小组的整理结果。 4、从整个探月历程来看,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与探测工具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三、活动二:空间科学与我们的生活 1、大家知道什么是空间科学吗?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品或设施是空间科学的研究成果? 4、学生互相质疑。X k B 1 . c o m 5、思考未来人类能发展出哪些新的空间科学技术。 四、活动三:联络外星生物 1、人类一直在宇宙其他星球中寻找生命的迹象。 2、这些图片是天文工作者尝试与外星高智能生物进行联络的信息。大家能读懂这些信息吗?你会用什么方式向外星人发出信息呢? 3、用图画或其他形式设计与外星生物联系的方法,并填写在记录单中。 交流: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方式,并说出理由。 拓展:外星人会是什么模样呢?一定长着眼睛吗? 五、课堂小结。 系列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