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弹琴姑娘教案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3.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二、重点、难点(1) 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2)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 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弹钢琴的小姑娘,请同学们来听听她的琴声。琴声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她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弹琴姑娘。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吧!2、有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作者
2、呢?3、小组自学生字,我们班的孩子应该已经掌握了生字吧!让我们组与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2、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3、 师: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4、 找出相关词语。教师出示:( )的琴声5、 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6、 教师小结: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7、为什么她能弹奏出如此动
3、听的钢琴曲呢?(用文中的两个词来形容)三、 小组合作,想像画面,感悟琴声文中除了7个“叮咚!叮咚!叮叮咚咚!”,没有对琴声过多地直接描写,而是把琴声融于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画卷中,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融琴声于一体的描写景色的句子,并读一读,请试着为这几幅图定个名字,你喜欢哪一幅图呢?春雨淅沥 夏日黄昏 秋夜星空 雪夜归人那我们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分组比赛学习四幅图画。“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沥淅沥地下着。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描写融为一体,雨声与琴
4、声交织出美妙的音乐。这一段还可以这样排列。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沥淅沥地下着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 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你能仿照此例写一个排比句重写补充这首诗吗?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淅沥沥地下着只要琴声一响 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_洒在_ 洒在 _也洒到 _- 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 耀出一片亮光来反馈,生填空,配乐读诗。春雨姑娘跳起轻盈优美的舞姿,那么,此刻琴声不就像春雨一样轻柔优美吗?引读,师:“它们多么淘气啊,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生齐读“叮咚!叮咚!叮叮咚咚!-”“人
5、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仍然不断的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师: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像边钦佩这弹琴人。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恬静呢?生:“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为清明叮咚!叮咚!叮叮咚咚!”师: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读出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生:“冬天的寒夜,”“冬天的寒夜,有时刮风-却来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叮咚!叮咚!叮叮咚咚!-”(冬练三九,突出小姑娘的勤奋)四、 课堂小结1、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2、教师小结:同学,这节课的学习真是美的享受,我们读到了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似乎看到了四季优美的景色,仿佛听到了弹琴姑娘手下飞出来的悠扬的琴声。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七、 板书设计弹琴姑娘 锲而不舍、勤学苦练春雨淅沥夏日黄昏秋夜星空雪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