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态课堂”教学框架
教学内容
识字一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喜欢秋天。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小组合作学习识字,朗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
难点:认识秋天的特征,积累关于秋天的词语。
前置性作业
1. 课前读课文3遍,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 在生字表中注上拼音,正确拼读,并给生字找朋友;
3. 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讲什么?
4. 课外找一找关于描写秋天的词语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齐读导语,导入新课
1、出示导语: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
2、师: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
3、播放画面,初步感知秋天的景色
仔细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________。”这句话说具体。
课文是怎么描写秋天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一》。出示课题
二、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要求:在组长带领下完成以下任务:
一读生字,2号带领组员把生字读准确;
二记字形,你是怎么记住生字的,每人说1-2个识记方法;
三读课文,小组齐读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反馈:
出示生字:宜、层、尽、金、实、色、丰、壮、谷、华
染、叠、翠、爽、登
认读词语: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多种形式读,力求读正确
3、边读边想象,说说你从文字仿佛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秋景?说说自己的感受。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课文意思
4、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5、背诵
四、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再现生字:认读,组词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4、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5、学生练习写字
五、拓展积累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你在课外收集了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
2、教师出示关于秋天的词语,帮助学生拓展积累
秋风习习 果实累累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收 立秋 中秋节
3、分层作业
★课后熟读并默写关于秋天的词语;
★★★课后熟读、默写关于秋天的词语,并选择其中词语进行说句。
学生齐读导语
看图,学生用句式说话
齐读课题
小组按照学习单任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①2号开火车带领全班读生字
②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识记字形情况
③给生字组词
①按组开火车认读,纠正
②齐读
男女赛读、开火车读、齐读
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秋天的景色,结合理解词语意思
美读、背诵
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识记字形
说说难写易错的字
练习写字
交流自己课外收集的描写秋天的词
齐读积累
★学生选择分层作业课后完成
板书:
识字一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金秋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生态课堂”教学框架
教学内容
1、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波、浪、灯、作”四个字。
2.会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研读1、2两句话,感悟秋天景象之美。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识记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秋天景象之美。
难点:流利正确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美。
前置性作业
1.读课文,圈出生字,并注音,给生字组词。
2.把课文读正确,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并标出来。
3. A、思考:秋天,最吸引我的是什么景物?为什么?
B、思考: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在《识字1》中我们交到了不少词语朋友,老师要考考你们,是不是已经把它们存放到了你们的“词语库”里:(课件出示)
( )高( )淡 ( )( )尽染
( )( )丰登 ( )( )飘香
2.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呢?
3.是啊,秋天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老师真想到山野里去看看,你们想去吗?(欣赏秋天山野的风光)
4.你最想说什么?
5.出示:“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指导读好这一句。认识“图”,给“图”找朋友。
6.揭示课题:秋天的图画
二、小组合作检查预习
要求:
1.在组长的带领下多种形式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
2.组内说一说自己记住的生字,介绍自己识字好方法。
三、大组检查
1.检查字词:
出示:梨树 灯笼 波浪 高粱 燃烧 勤劳
2.检查课文朗读:问: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四、朗读感悟第二句,体会秋景之美。
1.轻轻地读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
2.交流,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⑴ 自由读
⑵ 你能读出一个怎样的秋天?
预设:
① 五彩的秋天。
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了这一点?——再读句子。
②丰收的秋天。
哪些东西丰收了?——再读句子。
⑶ 比较句子
出示:“梨成熟了,苹果成熟了,稻子成熟了,高粱也成熟了。”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配上动作再读。
(4)朗读这句话。
五、仿说练习
1.这么生动优美的句子,大家想学着说吗?
2.课件出示:秋景图
提供词语:枫林 披上 菊花 绽开 大树 飘落 桂花 散发
六、指导书写
1.书写“波 浪 灯 作”,重点指导“作”的书写。
2.完成练习:同音字,我会辨
shì zuò
( )事 ( )业 ( )位 请( )( )纸工 写( )文
学生进行口头填空
说一说自己积累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读好这一句,读准“图”,并给它找朋友
齐读课题。
小组检查预习
1.指名每组3号读,如有困难出示拼音提示。(重点正音:灯笼 高粱 勤)
开火车读单个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句读好课文,集体读全文。
轻声读课文,找句子读
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读句子,找重点词品句子
比较句子,体会修辞的作用
小组赛读、齐读
用提供的词语说秋景图
书写生字
同音字口头练习
板书:
梨树 挂起 灯笼
1. 秋天的图画
苹果 露出 脸颊
“生态课堂”教学框架
教学内容
1、秋天的图画(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字、苹、丽、劳”四个字。
2.研读3、4两句,感受对勤劳的人的赞美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3、4两句,感受对勤劳的人的赞美之情。有感情朗读背诵
难点:背诵课文,感受对勤劳的人的赞美之情
前置性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你想怎样赞美秋天呢?试着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做做:
(1)用落叶做书签(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字词
2.完成练习:谁能把老师的这句话补充完整。(课件出示)
秋天来啦,山野里,梨树______,苹果_____,稻海_____,高粱_____,美得就像__________。
3.齐读这句话。说说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小组合作朗读感悟第三、四句,体会勤劳能创造美。
1、合作要求:①组长带领组员小组分句读好课文,读好问句。
②试着从课文中找答案,划一划,说一说。
③思考: 谁是大画家?他们用什么画出秋天的图画?
2、交流汇报:
师引导:
①“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读好问句。你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了吗?
②引读——“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③谁是大画家?他们用什么画出秋天的图画?
3、小结点拨:没有辛勤的劳动就没有秋天的收获,就体会不到收获的喜悦。
4、分组读课文,配乐再读入情。
三、同伴互助背诵课文
1.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2.比一比,谁的记性好。(当堂背诵)
四、 拓展阅读
秋天到,秋天到,地里蔬菜长得好。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白菜一片绿油油,又青又红是辣椒。勤浇水来勤除草,丰收季节人欢笑。
菜地里的秋天美在哪里?是谁使菜地这样美丽?
五、作业
1、共同作业:
①书写“字、苹、丽、劳”,重点指导书写“劳”。
②背记:金黄的灯笼 红红的脸颊 金色的波浪 燃烧的火把
2、分层作业:
★:我喜欢秋天的( ),它是那么( );我喜欢秋天的( ),它是那么( );我喜欢秋天的( ),它是那么( )!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啦!
认读字词
口头完成填空练习
齐读这句话,让学生质疑
按照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交流:
①读好问句
②师生引读
③回答问题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拓展阅读,说一说菜地里的秋天美在哪儿?是谁使菜地这样美丽?
书写生字
背记词组
选择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
梨树 挂起 灯笼
苹果 露出 脸颊
1.秋天的图画 勤劳的人们
稻海 翻起 波浪
高梁 举起 火把
“生态课堂”教学框架
教学内容
2、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能用各种方法识记14个生字,会正确、端正地书写8个生字;能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并积累“秀丽神奇”、“奇形怪状”、“金光闪闪”、“闻名中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图文结合等方式,感受第二自然段打比方手法及动作描写的形象生动;通过朗读读出岩石的“奇”这一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石,体会黄山岩石之奇。
2、练习有感情读文。
难点:展开想象,感受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并进行仿写,写出黄山奇石的奇与趣。
前置性作业
1.通读课文,圈划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标记难记字。
2.标自然段号,划出课文具体描写了哪几块奇石,并将自己喜欢的读熟。
★★★3.有能力的小朋友将自己喜欢的奇石打上√,并划找喜欢的理由。
★★★4.有条件的小朋友在父母的协助下,查看关于黄山风景的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1、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
2、播放黄山相关图片进行欣赏
3、师: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欣赏黄山的四绝之一——奇石。板书:黄山奇石
4、师引导:课题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个字?
5、给“奇”描上鲜艳的色彩
师引导:关于这个“奇”,文中还有几个相关的词语,赶紧找出来。
板书:秀丽神奇 奇形怪状
师引导:说说你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二、合作学习,检测前置学习
1、小组检测要求:
①在组长安排下,多种形式读课文。
②轮读生字词,将自己在识字中的收获与困难与组员分享。
2、教师检测:
①读好下面生字、词语
安徽省 风景区 仙桃石 秀丽神奇
极好 石盘 尤其 陡峭 山峰
抱着 胳膊 指向 手臂 巨石
每当 脖子 啼叫 著名 抢球
岩石 弹琴 奇形怪状
不住地啼叫 翻滚的云海 金光闪闪的雄鸡
奇形怪状的岩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
②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不住地—( )
三、听录音,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划: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介绍了哪几块奇石?
2、听后交流:
①黄山奇石在哪里?那里怎样?课文第一段是怎么介绍的呢?出示课文第一段,齐读,了解概况。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②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介绍了哪几块奇石?
板书:仙桃石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猴子观海
四、学习“仙桃石”
1、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要求:
①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用□框出奇石名字,用—划出它的位置,用﹋划出它的样子。
②小组里交流修正表格相关信息;
③用小组喜欢的方式读出岩石的奇;
④选代表全班汇报,小组朗读展示。
第几自
然段
名字
样子
地点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 )比作( )
2、全班汇报展示表格内容
3、感悟:
说说奇石有什么特点,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能领悟到“奇”?
插问:这里的“恰好”是什么意思?“落”还可换成什么词?哪个更好?
想象这个大桃子是怎么来的?
如果这块石头活了,你会对它说些什么?你能用一句话夸夸这块奇石吗?
4、朗读展示读出“奇”
5、模仿导游介绍这块奇石
五、作业:
写生字:尤、其、区、巨
学生欣赏黄山风景图
齐读课题。
再读课题
三读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交流反馈:
1.读词语
2.读生字,记忆字形
3.多音字:天都峰
4.词组
5.说说近义词
边听边划边思考
齐读,并给“尤其”找近义词。
请4号回答课文介绍的奇石。
小组按照合作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完成表格
①自己思考
②小组完成表格
③小组朗读
④选代表回答
汇报
换词,说理由
想象来历
小组——全班朗读
模仿导游介绍
书写生字
板书:2.黄山奇石
仙桃石:飞、落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猴子观海
“生态课堂”教学框架
教学内容
2、黄山奇石(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巩固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感受3-5段中打比方手法及动作描写的形象与生动;通过朗读将其精彩呈现,并能背记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朗读及仿写等方法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秀丽,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3-5段中黄山奇石的神奇秀丽;
难点:仿写,激发情感。
前置性作业
1. 背诵第二自然段
2. 熟读3-5自然段。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巩固
1.巩固字词
2.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小组合作探究黄山奇石的神奇(3-5自然段)
1、小组选择3-5段其中一段
要求:
a.先自主学习,读一读这一段,图文对照,用□框出奇石名字,用—划出它的位置,用﹋划出它的样子,找出这块奇石的“神奇”之处。
b.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c.选代表介绍奇石
2、全班交流,随机感悟重点处:
汇报范式:
划:我们喜欢的黄山石叫△△△△,它在 ,
象 。
说:我们认为这块奇石的神奇之处是……,因为……
读:我们选第 种方式朗读。
(①个人读②轮读③齐读④男(女)生读⑤其它)
演:我们请 导游为大家介绍。
预设:
出示图片:猴子观海
(1)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
(2)哪个小组研究这块奇石?小组汇报
(3)还有什么补充吗?如:“陡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陡峭的山峰上?为什么是翻滚的云海?
(4)想象说话:几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仿佛在想什么?
(5)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你们喜欢吗?齐读
出示图片:仙人指路
(1)哪个小组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板书:站 伸 指
(2)想象说话:这位仙人仿佛会说什么?
(3)朗读第二段
出示图片:金鸡叫天都
1、哪里是天都,哪里是金鸡?
2、它奇特在哪里?指名说
3、同桌分读——男女分读
3、初步感知并列段落
三、拓展思维,在延伸训练中领会黄山的神奇风光
1、课文哪一段介绍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读读比一比,这段的写法与前面几段相比有什么不同?
2、“奇形怪状”是什么意思?你搜集了哪些奇石?
3、你能把这些奇石介绍给大家吗?
4、选择一块奇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一画,或模仿课文写一写,也可以给收集到的奇石图片取名字,当小导游介绍。
四、背诵课文,整体回顾
黄山的这些石头真是太神奇了,你们愿意把它留在脑海中吗?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背。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欣赏了黄山神奇秀丽的岩石,你有什么感受?通过学习,我们也略知了黄山四绝为——奇石、奇松、温泉、云海等,有兴趣的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这些资料,进一步感受黄山的秀丽神奇。
六、课堂作业:
书写生字:它、安、块、站
七、分层作业
★背记词语和句子。
词:闻名中外 秀丽神奇 奇形怪状 金光闪闪 天外飞仙 一动不动
句:2、4、5段中的三个打比方的句子。
★★★.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黄山四绝”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黄山的秀丽神奇。
认读字词
背诵第二自然段
小组选择3-5段其中一段学习,完成相关任务
a.自主
b.小组
c.选代表
按照范式交流汇报
结合汇报感悟重点处
想象感受
朗读加深印象
说写法上的不同
介绍略写的奇石
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书写生字
课外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 2.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 落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金鸡叫天都: 伸 不住地啼叫
猴子观海: 抱 蹲 望
“生态课堂”教学框架
教学内容
3.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理解“准备”、“降落伞”、“乘着”、
“铠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植物的传播种子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读顺课文
前置性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文中的生字,并把课文读流利。
2.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快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 、 。
3.到大自然中去找找这几种植物,看看他们长什么样?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二、检查前置作业,并完成字词学习
1.组内交流汇报:
1)在组内轮流读文中的12个生字,并能及时纠正读音。
2)有序交流识字方法,组长把难记字标注出来,准备全班交流。
3)小组共同选择一种方式读课文。
2.全班交流:
1)出示生字,重点交流识记难记字。形近字“娃、洼”结合音形义理解区分并指导书写。
2)出示文中词语,2号同学领读。认识多音字“得”、“为”。
三个“得”字正确组词,并读一读。 读准“四海为家”并简单理解。出示文中有这两个多音字的句子读正确。
结合图片理解“降落伞、铠甲”。
3)指名1小组朗读课文,交流前置作业2:
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快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
、 。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引读。
2. 你想知道植物旅行的方法吗?想去田野里看一看吗?就请闭上眼睛,跟我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去闻一闻,听一听,好好的感受一下?(放音乐,师朗诵二至四小节。)
3.生答:我好像看到了 ;闻到了 ;听到了 ;摸到了 …… (指名说自己的感受,1种或几种)
4.齐读课文
四、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4个生字,指导观察笔画的位置:
已、甲、豆、识、纷、经
2.师范写后生自主书写。
3.巡视学生的书写,随时指正。
齐读课题
组内交流识字情况
全班交流识字:
①读生字,重点“得、为”多音字读音
②读词语,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③小组读课文,交流前置作业第二题
引读第一节
闭眼想象:看到了什么?问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
按1-4号开火车回答
齐读课文
书写生字
板书: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苍耳 豌豆
“生态课堂”教学框架
教学内容
3、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巩固字词,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准备”、“降落伞”、“乘着”、
“铠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熟读、背诵课文。
难点:激发醒悟,观察大自然。了解其他植物传播种子方法。
前置性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传播方式?快去了解一下吧!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复习引入
1、字词复习
2、引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学生看板书齐读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齐答,师板书)
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这几位植物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让他们的孩子四海为家的。
二、细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要求:
①自读2——4小节。用~~~划出三位植物妈妈分别用什么办法让孩子去旅行的。组长组织按序交流。
②你最喜欢哪位妈妈的办法,请把你喜欢的这一小节美美地读给小组成员听。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
①指名1组的组长汇报要求1的交流结果。(师根据回答板书)
②朗读并理解课文
▲“蒲公英”:
A.请喜欢“蒲公英”一节的学生朗读本节。
B.质疑: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预设:(1)“准备”:预先做好的事情就叫做准备。
(2)“降落伞” :课文里的降落伞指什么? 课文把毛绒绒的小花比作是降落伞,多有趣呀!
(3) “纷纷出发”: 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上“纷纷”呢? 你能用纷纷来说一句话吗?词语积累(AABC): 徐徐上升、轻轻吹过、冉冉升起、缓缓流淌……
(4)“乘着风”:你乘过什么?(轮船、汽车、飞机……)是它们把你从一个地方带到了另一个地方。
谁乘着风?(蒲公英的种子)你知道了什么?(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
C.小结:蒲公英本身有像降落伞一样的小花,再加上风一吹,有这两个条件,它就能传播种子了,蒲公英妈妈真有办法。
D.感情朗读本节:
E.试背:看板书老师引背.自由背
▲“苍耳”:
1. 请喜欢“苍耳”一节的学生朗读本节。
2.生质疑,师相机解疑。
(1)“铠甲”是什么?小苍耳的铠甲又是什么呢?
(2)学生摸摸、捏捏苍耳,说说它的皮是软的还是硬的?皮上面还有什么?这样就像给小苍耳穿上了一件——铠甲。
(3)苍耳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的?请一个学生拿着玩具兔去碰小苍耳演示。
(4)理解“山洼”。
3.指名回答苍耳传播种子靠什么?(板书:动物)
4.小结:这带刺的铠甲,不仅可以保护孩子们,还能让孩子挂住动物的皮毛去田野、山洼,到处旅行,四海为家,多妙的办法呀!
5.谁来夸夸苍耳妈妈? (感情朗读)
▲“豌豆”:
1.喜欢“豌豆”一节的学生读本节。
2.“豌豆”又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呢?(指名回答——太阳)
3.豌豆宝宝离开妈妈时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蹦着跳着——开心、快乐、高兴)它还可以换哪个词?(蹦蹦跳跳)
4.你就是豌豆宝宝,把你的快乐展现出来吧!
5.小结:豌豆本身有能炸开的豆荚,太阳一晒,它就能传播种子了。
(三)小结:
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都不同,蒲公英本身有——,它靠——传播种子;苍耳有——,它靠——;豌豆有——会炸开的,它靠——。它们有自身的条件和外界的条件,孩子们就能告别妈妈,四海为家了。
(四)学生扮演种子说说是怎样离开妈妈的。
你们喜欢哪位植物妈妈?自己选定一种,扮演它的娃娃,然后看着句式说说你是怎样离开妈妈的。我是 娃娃,我的妈妈 ,只要 ,我就 离开妈妈。
三、 拓展、创作实践,学习体会诗的语言。
1.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种子传播种子的方法?说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仿写小诗: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么多,那这首诗可以再写长一点.你能照着诗的格式自己写一写诗吗?
分层作业:★写一小节
★★★有能力的写二小节
四、课堂小结
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五、作业
1、书写生字:如、好、娃、洼
2、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作业
认读字词
齐读课题
回答文中讲到了哪几种植物?
按照小组合作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先自己独立学,然后交流
全班汇报:
①1组的组长汇报
②朗读
朗读写蒲公英的片段,理解本节内容
朗读与背诵: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评议。
③齐读,边读边想象自己就是蒲公英的娃娃。
④背诵
朗读写苍耳的片段,理解本节内容
指名回答苍耳传播种子靠什么?
感情朗读写苍耳的段落
① 指名读,评议。
②分组比赛读。
③试背。
朗读写豌豆的片段,理解本节内容
感情朗读写苍耳的段落
①齐读
② 小组读
③试背
扮演种子,按照句式练说:
1.同桌互相说。
2.指名说
学生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椰子树利用自己的位置优势,果实成熟后靠流动的海水传播种子;柳树的柳絮也靠风来传播;凤仙花——太阳;樱桃——小鸟……
★学生选择分层作业独立写小诗,写后交流
齐读课文第五小节
书写生字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妈妈 降落伞 风
植物旅行的办法 苍耳妈妈 带刺的铠甲 动物
豌豆妈妈 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太阳
“生态课堂”教学框架
教学内容
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会认《赠刘景文》一诗中的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 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诵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前置性作业
1. 大声诵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诗中的生字。
3. 我知道:
《赠刘景文》是 朝诗人 写的,我还会背诵他写的诗《 》。 《山行》是 朝诗人 写的,我还会背诵他写的诗《 》。
这两首诗中描写的秋天真美啊,我也收集了两首写秋天的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秋天的景色吗?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其实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那么在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出示课题)
这节课先来学习《赠刘景文》。
(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单:
1)小组里轮流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
2)交流诗中8个生字的识记方法。
3)独立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把它们圈出来后,在组内交流。
2.交流反馈:
(1)指名小组中读得最好的同学赛读。评价出最棒的学生带着全班诵读古诗。
(2)引出生字教学:犹、擎、须、菊、残、君、橙、橘(读准字音)
指名1小组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其他同学有更好的识记方法随时补充)
(3)朗读指导
荷尽/已无//擎雨/盖,(语调平直舒缓,声音稍低)
菊残/犹有//傲霜/枝。(声音稍高,注意强调“犹有”,重读“傲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语调高亢、热烈,重读“好”和“须”。)
正是/橙黄//橘绿/时。(重读“最”“橙黄橘绿”,读“橙黄橘绿”时速度要慢。)
三、细读品味,把握诗蕴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光读诗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指名回答并板书:荷、菊、橙、橘)
2.品读诗句,体会诗境
1)夏日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指名说)我们学过课文《荷叶圆圆》,谁来说说夏天的荷叶什么样?(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荷叶呢?(理解“已无”)
指名说说诗意,感受秋末的萧瑟。诵读诗句,读出秋末的萧条。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感受菊花不屈的精神)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指名说)说诗意,诵读诗句,读出菊花不屈的精神。
3)“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出示诗句诵读: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加粗放大: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理解“君”,说一说诗意。
4)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交流——出示《秋游景山》片断“这里各种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再读诗句,读出收获的秋天,读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诵读至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交流收集的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
2.分层作业:
★课后背诵这首古诗,再选择苏轼的其他诗作《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首古诗中的任意二首诵读
★★★课后背诵这首古诗,再诵读苏轼的其他诗作《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这四首。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 认真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改成“点”。 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首:下半部是“自”。
4.学生描红、临写。
用前面学过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关于秋天的词语来说。
齐读课题
读第一首诗题目、了解作者,知道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好友刘景文
学习生字:赠、刘
接读课题
按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反馈交流:
①小组里读的最好的学生带领全班读古诗
②每组按序号识记生字,说方法,其他学生补充或更正
在教师指导下用各种方式朗读古诗
回答: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字词
理解诗意,穿插想象
朗读深化
诵读至背诵
学生交流苏轼的其他诗句
★学生课后选择完成分层作业
观察书写生字要注意的地方
书写生字
板书: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 尽
菊 残 爱秋天
橙 黄 (赞美)
橘 绿
“生态课堂”教学框架
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